第 67 章
作者:這個殺手不太瘦      更新:2021-07-26 11:06      字數:2500
  往後幾日,每經過一處城池,總有負責管轄當地的官吏匆匆趕來,列仗迎接。哪怕皇上與襄陽王隻是路過,並不停留。他們也願負駑前驅,一路相送。直至到下一個轄區,再由當地恭候多時的同僚接力。

  ??這一路上,越往東,景致越佳。漸漸由黃埃蔽天的貧瘠蕭索,過渡成了青蔥草色。路遇一處盛大的百合花穀時,隨行的官吏介紹道,此處名為羅摩百合澗。翁斐見我望著花海滿眼欣喜,便下令今夜宿營於此。

  ??這些百合生得野,在山坡上、峭壁裏、溪澗旁,搖曳生姿,哪怕無人問津,也盛放得如火如荼。

  ??待翁斐在營帳處理京中送來的奏章時,我也不打攪他,悄聲退到賬外,於清溪邊兒上摘起了百合。襄陽王由侍從霍暘推著木質輪椅朝我而來。因我還未被正式冊封為妃,從身份上來講,應該還是需要向他行禮的。於是朝他欠了欠身,“王爺安好。”

  ??往常都是酉時紮營,如今不過未時,皇上就暫停步履,下令搭帳。其中原由,霍風看在眼底。於是和善道,“娘娘似乎很喜歡這百合幽穀。”

  ??“黃沙戈壁看多了,再看生意盎然的花海,自然喜歡。”

  ??“聽聞娘娘是皇上去玉山關途中所救,敢問娘娘家籍何方?”怕冒犯似的,襄陽王又補充道,“本王沒有惡意。隻是覺得娘娘的長相氣質不像是在塞上長大。”

  ??我心道,可算請君入甕了。

  ??“實不相瞞,我確實是在京中長大。以前也從未來過這些地方。”

  ??霍風的眉心動了動,遂又不自覺的望向我別在發間的簪子。我笑了笑,將簪子主動取下,“王爺這些天,似乎總是盯著我的木簪看?”

  ??“本王覺得這簪子甚是眼熟,既然娘娘都取下來了,可否借我端量一二。”

  ??我略做遲疑,“這簪子我從小戴著,王爺怎麽會眼熟呢?”

  ??霍風接過我的木簪,在略略斑駁褪色的舊木上,看到了他十多年前親手鐫刻的“楓”、“櫻”二字。他眼色驟變,身體興奮到幾乎顫抖。極力克製著激動與欣喜,想要反複確認。“娘娘方才說,這簪子從小就戴著?”

  ??我誠懇的點了點,“聽當初收養我的人說,這簪子是我在繈褓中就有的了。興許是父母留下的信物吧,所以多年來,我一直帶著,從不曾離身。”

  ??“收養?”霍風更確切了一步。

  ??風中依稀能嗅到百合的幽香,我嘴角卻蕩開苦澀的笑,“我還是嬰兒時就被丟到了京城城南,先是被進城賣棉花的幾位農戶輪流收養了幾年,後來又輾轉到了城南的大雜院......”

  ??城南?據說當年王老丞相就是將他與王學英的孩子丟棄到了那裏。霍風緊緊追問,“城南大雜院?那你可認識一個叫知秋的女孩?”

  ??“葉知秋?”

  ??“對對對,正是她。”大雜院兒收容過許多孤兒,既然連葉知秋也認識,想來錯不了。霍風思女心切,雖並不敢完全確認,但心底已經不由自主的按著我的模樣捏出了自己親生骨肉的形象...

  ??我的戲,還得繼續做下去。我不斷暗示自己,我就是浮萍,浮萍就是我。什麽時候該有什麽樣的表情和反應,步步到位,決不能有差池。

  ??於是道,“怎麽會不認識她呢?我與知秋淵源頗深,若不是她,我怎麽可能被發配邊疆呢......”

  ??“發配邊疆?”他駭然得像從山坡上滾落到溪水裏的石子,一陣水花四濺般的激越。

  ??我黯然神傷道,“方才王爺不還說我不像是塞上長大的人嗎?那我為何會來到這裏?正是因為受了流放之刑啊。皇上救我,救得正是在受刑放逐中的我。”

  ??在襄陽王接下來的追問下,我向他簡要解釋了來龍去脈。當提到太後為幫葉知秋解氣,對我的懲戒與傷害時,雖全程語氣淡然,卻隱隱有些怨訾與苦楚,但這樣反而無可厚非,更顯真實。

  ??果然,這些話在襄陽王聽來,早已非同一般。王學英為幫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義女出氣,竟將唯一的親生女兒發放邊疆為奴為妓,讓人踐踏羞辱。臨行前,還讓劉家休妻,叫女兒淪為棄婦。這是何等的弄人造化,荒誕離奇?自己的骨肉是不小心做了幾年木府小姐,讓她缺失了好幾年的親情,可葉知秋現在所擁有的的一切公主封號、食邑年俸、土地、特權,還有王學英不留餘力的慈愛嗬護,不也是本屬於自己女兒的嗎?木良小小七品都事,給子女提供的衣食住行,怎麽能跟皇室宗親比呢。公主半年花銷林林總總就能抵木府養一個女兒好幾年的開支。

  ??昔年襄陽王喜愛葉知秋,想收她做義女,不過是她的身世與自己淪落民間的骨肉相似罷了。同是棄嬰長大,還都是在城南,他這才不免愛屋及烏。而且,自家兒子霍寶奉對她也很是中意...

  ??山澗裏清風陣陣,下遊的火頭軍已經開始順著溪水摘菜抓魚了。而襄陽王並未分神,隻是看著我,滿眼愧疚之色,好幾度欲言又止...

  ??不過是木家被錯養了幾年,這算犯了什麽王法?既沒作奸犯科,又沒擄掠殺人。這些年,王學英的行事早已不複當年,逐漸不是他心中那年少時如櫻花般美好的模樣了。若她不知情,所以誤傷了自己女兒,他也能理解。隻是,葉知秋在他眼裏一直是心地善良的,王學英要罰人流放之刑,她竟然沒有阻止,反叫霍風結舌。

  ??“其實逢春也早就聽過王爺您的大名。當年知秋被綁到青樓時聽說是被您所救下,才得以逢凶化吉。”

  ??※※※※※※※※※※※※※※※※※※※※

  ??卡文了,本來想以後有個滴血認親的情節,用明礬混在水裏讓血液相融。但發現甄嬛傳用的也是這個東西,而且太經典了(又搜了下,連贅婿也在用!)。。還沒想好怎麽寫,所以就放慢了回京打怪的節奏,求理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