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西秦霸王
作者:飯後橙汁      更新:2021-08-18 11:18      字數:2295
  李淵拿下長安,擁代王楊侑為隋恭帝,這一舉動算是為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礎。

  然而初建的王朝,其實還是風雨飄搖的,甚至於都算不上此時最強大的勢力。

  東邊的李密,論勢力與士兵數量,都要超過現在的李淵政權。

  更為要命的是,長安雖然算是當今天下最重要的兵源地,但也正因此,有點兵家必爭之地的意思。

  長安周邊可謂是強敵環伺,一旦處理不好外交,那麽剛剛占領的長安,轉手就可能被別人搶去,所以說,現在的李唐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

  也正是這個原因,李建成最終沒有同意王珪的建議,也就是調離曾繼,離間他與李世民關係的計策。

  王珪也不傻,自然也看出現在還不是窩裏鬥的時機,與此同時,對於李建成能看清形勢,也是很欣慰。

  畢竟王珪身為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他的前途關乎整個一族的未來,當然不願意投靠的人,是個分不清形勢的草包。

  就在李建成熄了離計自己二弟與曾繼的關係之時,李唐入駐長安之後,第一個強捍的對手出現了,他就是自封為秦帝的薛舉。

  薛舉,隴西人士,在隴西一帶很有威望,曾被稱為“長雄”

  什麽叫長雄?所謂的“雄”就是英雄的意思,而長雄就是英雄裏的第一名,說白了吧,有點綠林盟主的意思。

  本來嘛,薛舉再牛逼,也就是個社會人而已,頂天當個宋江罷了。

  但得益於楊廣的作死,搞得整個大隋到處都是叛亂與風火,再加上自然災害,隴西的地理位置又靠近河西走廊與吐穀渾,算是當時大隋的邊疆地帶,本就很亂,現在自然更亂。

  大隋派出一名特使前來平亂,特使到來之後,立刻在當地召集兵勇,得知薛舉的大名之後,請他來參加誓大會。

  結果就在大會上,薛舉直接挾持了特使,當眾宣布造反。

  更讓特使絕望的是,他召集來的這些兵勇,居然對薛舉一呼百應,等於說一場平叛的誓師大會,直接成了造反的動員大會!

  薛舉起事之後,號稱西秦霸王,得益於他綠林盟主的名氣,隴西一帶的叛軍紛紛來投,從這點來看,薛舉那個“長雄”的名號還真不是在吹牛逼,人家是真有威望。

  不僅薛舉牛,他的兩個兒子也很厲害,其中最強的大兒子薛仁杲,更是擁有萬夫不當之勇。

  數次與隋朝的平亂大軍交鋒,戰而勝之。

  得益於薛舉父子強大的軍事實力,薛舉在起事之後短短半年間,就統一了隴西一帶,建立了西秦。

  而薛舉自然成為了西秦的皇帝,也就是所謂的秦帝了,不知道政哥哥聽了後,會不會從西安的地宮裏爬出來掐死他!

  總之薛舉建立西秦之後,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對外擴張,而目標有三個。

  一個是向西進攻河西走廊,此時河西走廊正被李軌政權統治著。

  另一個則是向南,進入關中的南部,此時這些地方還在大隋的手中,以大隋現在人心渙散的程度,取勝並不難。

  最後一個就是入關進攻長安了,相較於前兩者,進攻長安無疑是最難的,但收益卻是最大的。

  此時在西秦的王都蘭州,薛舉正在召開軍事會議,手下除了兩個兒子薛仁杲與薛仁越外,還有許多謀士,其中的一位名叫禇亮,正是後來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而他的兒子名氣更大,正是唐朝大書法家禇遂良。

  當然了,現在的禇亮並不算是薛舉手下的第一謀士,真正的第一謀士是一位名叫郝瑗的人。

  “諸位,如今我西秦兵精將廣,而大隋早已經病入膏肓,正是我們開疆擴土的大好時機,各位有什麽高見嗎?”

  薛舉穿著龍袍,一臉得意,就差將“野心”二字刻在腦門兒上了。

  禇亮第一個站了出來。

  “陛下,如今咱們募集的士兵有十餘萬人,糧草也算充足,我建議聯合西麵的李軌,共同出兵進攻關中南部。與此同時,派使者出使突厥,取得突厥的信任,一旦突厥認可了我們,那就意味著北麵的梁師都不會來騷擾,如此一來,我們就徹底沒有後顧之憂了!”

  薛舉建立的這個西秦,可謂是四方皆敵,形勢之複雜,一點也不比李淵好。

  在這種條件下,並不是兵強馬壯就能一路勢如破竹的,你再強,也不能同時麵對四方的敵人呀,所以說,禇亮的這個遠交近攻之策,其實相當高明,然而……

  “禇大人此計有大問題,首先李軌與我們打過仗,雙方的士兵之間有仇,冒然前去示好,先不說人家答不答應,如果他們假意答應,實則趁機進攻我們怎麽辦?”

  身為薛舉政權的第一謀士,郝瑗站出來反對。

  “其次突厥人狼子野心,貪得無厭,而且離我們很遙遠,我們幹嘛要上趕著去向他們示好?至於說那個梁師都,不過是個毫無進取之心的土皇帝罷了,他根本沒膽量進攻咱們的!”

  郝瑗上前幾步,開始大聲陳詞。

  “陛下,我建議直接出兵關中攻打大隋,以咱們的實力,大隋的那些平庸之輩根本不足為懼,與此同時,留下一部分防禦李軌足以,唯一值得注意的隻有長安,不過據我所知,李淵如今已經起兵,所以長安自顧不暇,根本無暇管咱們的。”

  郝瑗的話也有幾分道理,畢竟李軌政權也不是省油的燈,想要拉攏他合作,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還有可能遭遇背刺,真要是那樣的話,可就是腹背受敵了。

  一個好的君王,不僅要擅於納諫,更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不能別人說什麽就聽什麽,更不能什麽都不聽,如何掌握這個度,是需要很高的政治能力的。

  很顯然,我們的這位西秦大帝並沒有這份政治能力,但他本人並不這樣覺得,相反,他感覺自己不僅有,而且還是前無古人級別的。

  因此,他下達了一個很讓人無語的命令。

  “以我西秦的兵鋒,完全不懼任何勢力,我決定兵分三路,同時攻打李軌,關中與長安!讓天下人都知道,我薛舉才是這個時代的真命天子!”

  郝瑗一聽,雖然感覺這樣做兵力有點過於分散了,但仔細想了想又覺得可以一試,畢竟現如今的長安與關中都沒什麽名將鎮守,也許真能打下來。

  至於說李軌,在郝瑗看來,那是個比梁師都強不了多少的平庸之輩,根本不足為懼。

  想清楚這些,郝瑗也沒有再勸,而禇亮在薛舉下令的同時,就已經不說話了。

  他微微低頭,眼睛裏充滿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