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共討漢中
作者:覃書      更新:2021-09-21 00:17      字數:2115
  第一百二十七章共討漢中

  “若是天子到了漢中,或許是最好的結果。”

  程昱上前拱手道:“孫權和劉備,與主公皆有利益之爭,可張躍沒有吞並天下之心,縱然擁立天子,對主公也沒有影響。”

  “況且,漢中區區彈丸之地,又不能爭霸中原,縱然有天子在漢中,張躍想必也會忌憚於曹劉孫三家的實力。”

  “一旦漢中出現異常,必將被我們群起而攻之。”

  “漢中雖然不可與往昔同日而語,但也沒達到與天下為敵的地步,所以若天子真的逃到了漢中,反而是好事。”

  “甚至,張躍也有可能不願接手這塊燙手洋芋,將天子送到鄴城也不是沒有可能。”

  程昱朝著最好的方向去想,在場的人聽著也覺得挺有道理,心裏暗暗鬆了口氣,他們與曹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聽到天子在許昌縣消失了,一個個都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好在,事情還沒有到最糟糕的地步。

  曹操聞言,臉色也是緩和了幾分,點了點頭正欲開口,這時謀士蔣濟忽然上前開口道:“主公最好還是做最壞的打算,漢中如今有高產糧食,有神武大炮,又與荊州益州暫時達成和解,若是天子出現在漢中,張躍若要有所作為,未必沒有可能。”

  “況且,張躍剛被拜為帝師不久,天子就從許昌縣消失,這其中是否有些巧合,同樣需要時間調查清楚。”

  曹操帳下謀士如雨,將各方麵都考慮得很周到,至於最後要怎麽定奪就看曹操這個決策者的想法了。

  神武大炮就是張躍整出來的鋼鐵大炮,運到北方邊境之後幾乎橫掃草原,把各匈奴部落打得落花流水,曹操大喜之下忍不住給起了個名,聽起來至少比震天雷什麽的好多了。

  因此鄴城這邊的人都這麽稱呼,甚至就連東吳和益州那邊也開始改口,稱其為神武大炮了。

  震天雷什麽的,著實不夠霸氣啊,雖然是漢中張躍命名的,但這也不妨礙神武大炮比震天雷聽起來更有味道。

  事實上,張躍本人聽說後也沒有什麽意見。

  蔣濟說完,曹操麵色微變,隨即看向蔣濟問道:“若那張躍真的如你所言,該當如何?”

  蔣濟皺了皺眉,沉默片刻後便答道:“若張躍欲興大事,必將牽引天下大勢,主公當聯合孫劉兩家,共討漢中。”

  “漢中崛起,對劉備而言,並非好事。”

  “東吳的立場,或許不在我們的掌控中。”

  “但即使東吳中立,僅靠曹劉兩家就足以圍剿漢中。”

  “臣擔心的是,漢中還藏著多少底牌?若曹劉兩家為了剿滅漢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東吳是否會坐收漁翁之利?”

  “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希望主公以大局為重。”

  這麽一說,曹操終於重視起來了,臉色變得無比凝重。

  片刻後,侍衛返回來稟告,沒有在楊修的府邸發現人影。

  曹操聞言,臉色更陰沉了。

  天子離開許昌縣這件事,明顯是蓄謀已久。

  “傳令下去!”曹操麵無表情,冷冷道:“主簿楊修濫用職權,盜取軍中機密,與匈奴外族勾結,誰能將其項上人頭摘下,吾必重重有賞。”

  “弘農楊氏一族,在暗中策劃此事,論罪當誅,誰要敢包庇他們,必按同罪處理!”

  弘農楊氏將事情做到這個份上了,嚴重影響到他統一中原的大業,曹操也不必手下留情了,若是不殺雞儆猴,以後手底下的人豈不是隨隨便便就背叛而逃?

  話音剛落,手下人立即領命而去。

  “來人,立即通知漢中那邊的人,讓他們盯著太守府的一舉一動,若是發現陛下的蹤跡,立即飛鴿傳書。”

  接著,曹操又下了一道命令,“益州和吳郡那邊,也讓我們的人多盯著,一旦有陛下的身影,立即把消息傳回來。”

  現在最關鍵的是確定天子去了什麽地方。

  雖然許昌縣那邊的消息是天子往益州方向跑了,但對方既然謀劃已久,未必沒有其他準備,說不定往益州逃的人隻是幌子,也有可能往江東投奔孫權了。

  不管怎麽樣,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天子找出來。

  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底有怎樣的威懾力,沒人比他曹操更懂。

  “子言坐守許昌縣竟然犯下如此大錯,讓他回鄴城來見吾!”

  “許昌縣乃兵家必爭之地,子言既然沒那個能力,就讓子桓去吧!”

  子言是曹操第四子曹據的表字,曹操遷都鄴城後便將第四子曹據留在許昌領兵坐鎮,現在弘農楊氏帶著天子在他眼皮子底下溜了,這種荒謬的事情都能發生。

  曹操還怎麽放心把許昌縣交給曹據。

  是以派曹丕前去,曹丕最近的表現不錯。

  位列群臣中的曹丕站了出來,欣然領命。

  倒是人群中的曹植麵色微微有些變化。

  事情暫時隻能這樣處理了,曹操仰天長歎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啊,吾欲休戰兩年,讓百姓們安居樂業,未曾想橫生波瀾,弘農楊氏著實可惡,吾必誅其九族不可。”

  眾人聞言也紛紛搖頭歎息。

  大廳內,一片愁雲慘淡。

  ……

  漢中,太守府。

  東吳那邊的反應比誰都快,孫權一聽到高產糧食的風聲就毫不猶豫地把魯肅派來了,直接開門見山地表示想要糧種,這麽好的糧種在漢中都能如此高產,要是拿到江東去豈不是更好?

  東吳不但願意花大價錢買,甚至表示等到豐收之後,還可以無償給漢中提供一部分,畢竟東吳和漢中的關係,應該算是曹劉孫三家最好的了,如果真有這麽高產的糧食,以後東吳也不愁餓肚子了,那麽作為回報給漢中回饋一點也是理所當然的。

  東吳的誠意,可謂是滿滿的。

  張躍這邊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

  但可惜的是,他之前都沒計劃過東吳的份。

  不止是東吳,曹操和劉備的份也沒考慮過。

  張躍要發展的是漢中。

  曹劉孫要是也跟著同步崛起了,漢中豈不是相當於沒發展?

  所以糧種的事情,張躍壓根就沒考慮曹劉孫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