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紅姐,你這次立大功了
作者:青依      更新:2021-09-01 14:49      字數:2122
  就在石晗玉張羅學校的事情的時候。

  牧北宸已經接到了秦元山的奏折,看著奏折上關於學校和醫院的部分,即便是秦元山不說,牧北宸都知道推動這一切的人石晗玉。

  朱筆批示,國庫撥銀,專款專用送到安樂縣。

  學校劃分很明確,比如石郎莊周圍如今隻有四個村子,在這一片趨於成立了一個學校,學校裏的夫子是從安樂縣分派過來的,秀才居多。

  年滿七歲,免費入學,五年後進行考試,如果考試通過可以往青牛鎮上的鎮學讀書,在這五年內必須要任何束脩,但筆墨紙硯家裏準備。

  鎮學三年結束,依舊是考試,合格的可以到縣學讀書,到了縣學讀書的人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參加童生試,也就是開始科舉之路了。

  官府特地叫各村的村長到縣衙開會,傳遞精神到每家每戶,這一下整個安樂縣都沸騰了。

  曾經何時,讀書那都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情,尋常百姓哪裏有機會?真要是家裏出了個聰明的孩子,那簡直就是一家子都要為一個讀書人拚命了。

  束脩,四時八節的節禮,等等對於窮苦人家都是不小的壓力。

  更讓這些人意外的是,筆墨紙硯相關行業,價格調整到了尋常百姓也能接受的範圍內,其中略貴的是紙,很平價的磨條幾乎家家戶戶都買得起。

  同時,安樂縣開了造紙、製墨的大型製作作坊,而這一切都是石晗玉近乎瘋狂的輸出,還有印刷教材上,石晗玉特地研究了活字印刷術,最後和紀雲錚帶領許多立誌要傳道受業解惑的青年才俊熬了許久做出來的。

  而這件事成功後,牧北宸是再也坐不住了,決定親自來一趟安樂鎮。

  但,身為一國之君要出門都是不容易的事情,並且牧北宸有意要帶著朝廷官員一起過來參觀學習一下,所以秦元山第二份奏折送到了牧北宸的手裏的時候,牧北宸也震驚了。

  石晗玉已經在開始對醫藥行業整頓了,從采藥人、藥材商到藥局和醫院,這一套計劃可以用完美來形容,就算是讓太醫院的人一起研究,也絕對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做成如此規模。

  而牧北宸原本迫切的心思反倒是放下了,他想看一看石晗玉會在安樂縣還能做出來什麽驚天地泣鬼神的舉動來。

  接下來半年的時間,整個安樂縣呈現出來的勃勃生機讓牧北宸欣喜之餘都有些寢食難安了,她那麽小的一個人,做這些事會不會累壞了。

  而此時的石晗玉,身邊不單單有紀雲錚,盛世、石君澤、冷鋒,還有顧長生和趙同芳,就像是一把把利刃,隻要商定計劃後,那就是無往而不利。

  除了人好使,石晗玉知道背地裏牧北宸給了自己很大的支持。

  這種感覺很奇特,明明兩個人時間相隔上千裏,但至少做任何事情都有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事半功倍的助力讓石晗玉像是機器一般,不知疲倦的想要盡快的讓安樂縣走上正軌。

  與此同時,許多能人異士都感受到了安樂縣的變化,甚至一些商賈大戶都感受到了安樂縣的不同凡響,各行各業的人開始往這邊擴張,以汜水河為界限,河西到安樂縣輻射整個安樂縣,各種買賣作坊都遍地開花了。

  直觀受益的百姓,保證農耕之外,每個人都可以去各種作坊尋找自己能做的工作換取一定的報酬,而這樣的影響是就算再尋常的百姓也開始認識到讀書識字的重要性了,做一個夥計和做一個賬房先生的區別太大了。

  入學的年齡逐步稍微放寬,讓一些想要學習的人都可以有機會學習,而這些人中真正想要走仕途的少之又少,這種現象讓石君澤都羞愧了,羞愧之餘就更想為石晗玉多做一些事情。

  當事情都能初步的正常運轉後,石晗玉終於能鬆了口氣了,她開始編撰藥典,這些藥典和流傳下來的藥典不同,她細化了各種病症,收錄了一些曾經讓人聞之色變的時疫的治療方法和判定方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晗玉在許多郎中這裏也學到了很多。

  郎中再也不會留著一技之長保一族的了,也放棄了口口相傳的傳承方法,而是群策群力研究出最普通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在縣學裏開設了醫科。

  到了這個時候,石晗玉才提出來女學。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科目就是婦產科,遠近聞名的穩婆,年輕的後繼力量,許許多多在民間的會這門手藝和想要這門手藝的女人們同聚一堂,傳授,學習,有序進行。

  石晗玉專門為婦產科收集了對應婦女臨產需要的方劑、藥物,順帶著推出來天衣閣製造的月事帶,單品內衣褲,潛移默化的把健康護理的觀念植入當代女性的生活中。

  也正因為這一次,石晗玉的名聲迅速在安樂縣炸開了!

  學校,石晗玉主張辦的,醫院,石晗玉主張辦的,紙張、筆墨的價格是石晗玉經過日以繼夜的研究和完善,提高了產量平穩下來的,孩子們每日抱著的課本是石晗玉帶頭印刷的,到每一個女人的用的月事帶和一些小衣小褲也都是石晗玉設計的。

  一時間,石晗玉成為了整個安樂縣女人都向往的存在。

  就在這個時候,歐陽紅紅曆時快一年的時間,終於把自己的隊伍帶起來了。

  “紅姐辛苦了。”石晗玉請歐陽紅紅落座:“既然都準備好了,想要什麽時候開業?”

  歐陽紅紅說:“三小姐,我琢磨這件事好久了,昨兒想到了一個點子。”

  “說來聽聽。”石晗玉給歐陽紅紅倒茶,認真的看著她。

  歐陽紅紅清了清嗓子:“我在外麵走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去了大安國的每一個地方,在西北邊陲之地,百姓們有一個風俗,那就是易貨,互通有無,回來後我就在想,咱們安樂縣可不可以敞開大門迎接各地的商戶進來?”

  石晗玉喝茶的動作頓住了,抬頭看著歐陽紅紅:“商會?”放下茶盞,低頭沉吟片刻,有些激動的站了起來:“紅姐,你這次立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