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小皇帝的狗?
作者:叢林霸王      更新:2021-10-09 09:41      字數:2087
  “……我家被救走的,除了侄兒,就隻有侄兒的三哥、五哥,其餘人都……”

  這話說完,崔裴良的神情也略有些傷感。

  但這話傳到了崔遊山的耳朵裏,卻仿佛是另一個意思了。

  博陵崔氏光是崔七郎家,居然就逃出去三個人?而且還都是成年的嫡子?都是有點本事的?

  看來,博陵崔氏前嫡支,也不是徹底完了啊,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想明白了這一點後,崔遊山對著崔七郎就更加熱情了。

  一陣噓寒問暖之後,兩個人就開始了互相試探。

  崔遊山知道,能夠讓逃出大唐的崔七郎再次回來,還出現在了他的麵前,這件事,一定不是小事。

  再聯想到不久之前他就得到的消息,吐蕃大軍已兵臨城下,在幽州關卡外盤踞了。

  這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恐怕崔七郎這次來,就是來做說客的!

  不過,博陵崔氏前嫡支雖支持吐蕃人,這在崔遊山看來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博陵崔氏前嫡支已經在大唐境內無法立足了,想要重新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就隻能另辟蹊徑。

  支持國力強大的吐蕃王,在崔遊山看來,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這個“不錯”,是對著已經幾乎一無所有的前博陵崔氏嫡支子弟而言!

  對還擁有著一切的清河崔氏而言,那自然是下下選了!

  除非是腦子進水,否則,誰會在眼下,就站隊,還是去站現在的那位吐蕃王?

  他們五姓七望一直關注著吐蕃的情況,若說吐蕃王前幾年,那的確是有著明主之相,在崔遊山看來,也沒比李世民差到哪裏去。

  可就在三年多前,這位吐蕃王在長安城跟秦陽對上了,遭了雷劈!

  這一劈,不僅讓吐蕃王身負重傷、名譽掃地,還讓吐蕃王失去了一個絕佳的時機!

  那三年,可以說,是相當關鍵的三年!

  若沒有這次的雷擊,哪怕沒能在長安討到李世民的便宜,討到大唐朝廷的便宜,但至少不會因為重傷而是去對吐蕃的管理權!

  喪失了直接的管理權,隻能躺在病榻上養傷,這樣的一件事,對於一個年輕力壯的雄主來說,簡直是極大的打擊!

  這打擊,不僅是打擊了跟著雄主的那些人,讓吐蕃的政權變得有些暗流湧動起來。

  更是讓吐蕃王這個雄主,性情大變!

  過去的吐蕃王,那真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雄主!肉眼可見,隻要再過幾年,怕是吐蕃周邊的小國跟部落,都會心悅誠服地歸順吐蕃!

  可現在?

  吐蕃依舊是強大的,卻已是隱隱透出了一點日落西山的頹態。

  隻不過這頹態不是那麽明顯,但五姓七望在吐蕃也要是有著一點情報來源的,通過分析,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之前可能是看走眼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巴不得跟吐蕃人撇清關係,怎麽會繼續與他們拉拉扯扯,勾勾搭搭?

  崔七郎活著自然不是什麽壞事,可對方若是以為,來這麽一趟,就能讓清河崔氏答應做吐蕃人的內應什麽的,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七郎啊,你這次來,可是為了吐蕃人?”想到這裏,崔遊山就沒再繼續敷衍下去,而是直接單刀直入,開口問出了這個問題。

  崔七郎歎道:“伯父果然慧眼如炬,看出了侄兒的來意。”

  “七郎,你與三郎、五郎既是逃離了中原,就不該在一兩年之內再回來。時間長一些,待這裏的人都忘卻了當初的事,你們或是換個身份,或是在外麵尋個地方東山再起,都可以。甚至我們其他幾家,也一直在找機會為你們翻案。你們也完全可以利用手裏的人脈,搜羅一些證據,待幾年後,找個機會,未必沒有翻身的機會。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啊!而且,再如何說,你也是博陵崔氏子弟,身份貴重,你說,你們又何必與那些蠻人為伍?那些蠻人豈是好相與的?”

  作為世家子弟,崔遊山自然是看不上吐蕃人的。

  哪怕是吐蕃王,在他眼裏,也不過就是地位高一些的蠻人罷了。

  崔七郎再次歎道:“伯父所言,侄兒何嚐不知?可侄兒每每想起父母之死,想到其他兄弟姐妹,就心痛難忍。除了我們這些人,其他試圖逃離的兄弟都被格殺當場,而侄兒母親、姐妹,在得知被貶之後,就殉節了。光是我一家,就是上下六十八口人……這些人命,焉能用一句輕飄飄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來勸說?”

  “至於身份貴重……我等現在流亡在外,還有什麽名譽可言?除了複仇,別無他想!”

  說完,見崔遊山還想說什麽,他更是懶得再裝下去,直接說道:“況且,伯父真覺得,我博陵崔氏嫡支一脈,還能靠著唐皇翻案?讓我博陵崔氏落敗至此的,不正是那李氏皇帝?”

  “因五姓七望曾聯合其餘世家,掀翻了前朝,你覺得,李氏皇帝上位後,豈能不對五姓七望有所忌憚?之前不過是怕步了前朝後塵,所以一直沒有做什麽,現在有了底氣,必會陸續對其餘世家動手。除非世家對那李氏皇帝俯首帖耳,但你們可願做一個小小皇帝的狗?”

  這番話說得,可是實在不客氣!

  崔遊山聽了,臉色都是一變。

  他已是五十餘歲的年紀,被一個小輩,幾乎是在指著鼻子質問,這滋味,誰聽了誰知道!

  但崔遊山還算有涵養,他心裏不滿,麵上卻隻是微微搖頭而笑,道:“侄兒的義憤,我自是懂的。”

  不,你不懂!崔七郎盯著崔遊山,暗暗冷笑。

  不過,他這次來,本就不是來求理解的,他是來討要糧食的。

  所以,崔七郎也很快就平複了心情,竟自斟自飲了一杯茶水,然後才繼續說道:“好了,敘舊的話,就先到這裏吧。伯父,侄兒這次來,是來向您借一些東西的。”

  借東西?

  不是來慫恿他們清河崔氏做內應的?

  崔遊山遲疑了一下,麵上卻不顯,慢慢說道:“哦?七郎要借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