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林衝槍殺八爾曇,張封槍射史文恭
作者:好樂無荒人      更新:2021-10-28 09:54      字數:2638
  八爾曇決死突進,林衝不慌不忙,從馬鞍後摯出一支手銃。

  “趴”地一聲,八爾曇胸口一震,耳邊傳來了戰場噪雜聲,眼前的林衝,將手銃放回,手持長槍,冷眼等候。

  八爾曇鼓起餘力,舉著馬槊,嘴裏“嘿嘿”地叫著,撲向林衝。

  林衝大槍點來,八爾曇根本不顧槍來,馬槊直進,要以命換命。

  林衝夾馬偏過,回身一槍拍在八爾曇背上。八爾曇掉落馬下,再無動靜,卻是死透了。

  八爾曇那些手下,絕大多數被殺,個別的被抓。

  趕回林衝左近的大華軍,又紛紛調轉馬頭,去追殺勃烈爾等。

  就在大同城外,林衝匆匆與盧俊義、吳用、嶽飛、楊誌,還有從太原趕來的山晉路路長李應等人見麵商議,由盧俊義率打軍追擊勃烈爾,清剿蠓兀和克烈,並接手吳玠所打下的克烈部落區域;吳用率軍在草原清除反抗,特別帶了幾個俘虜的蠓兀牧騎,要找到所有躲起來的蠓兀部落人;楊誌和李應則在大同及周邊恢複民生,主持大華軍後勤。

  大華朝與廣州殘宋控製區域接壤的,除了西南戰區的雲南,就是中部戰區的荊湘路和浙江路。荊湘路是嶽飛的第七軍駐守,浙江路是史文恭的第九軍駐守。林衝在大同被韃子軍圍困,樞密院急調嶽飛率騎兵師去救,嶽飛保險起見,由叫牛皋率一個師也隨後北上。如此在荊湘路隻剩下一個師駐守,史文恭的第九軍便抽調了一個師從浙江路去荊湘路。

  那廣州宋欽宗趙恒,自打在安南入侵時逃離廣州,回來後又殺了上書責君的陳東和歐陽澈,威望降低。不論在民間還是原先強烈支持宋欽宗的士儒中,對宋欽宗的差評越來越盛。

  宋欽宗受了刺激,加上趙鼎等重臣的勸說,倒真來了點奮發圖強的勁兒。宋徽宗總結半生,不恨遼,不恨金,隻恨林衝大華朝。於是便下定決心,要強軍複宋。正好趙鼎給引薦了一位原登州軍軍官,就是當初忽悠沒羽箭張清脫離登州軍的張封。

  張封是張清的族弟,隨張清加入梁山軍,後為登州軍。張清是登州軍一個師長,屬楊誌的第二軍。宣和六年(1124),也就是八年前,張清那個師駐節青州,張封為張清與宋庭牽線。在童貫王黼等的誘惑下,在夫人瓊英和族弟張封等的助推下,張清率軍逃出青州,投了宋庭,被任命為德州節度使。

  金兵南下,張清被宋庭驅在最前線,軍兵幾乎耗盡,張清自己都斷了一手。張封便領親信脫離了張清,當了郭京施法的“六甲神丁”。後張清於金兵殺入汴京時奮勇抵抗而死。

  郭京施法導致東京城破,張封領親信南逃,一路輾轉到了廣東。趙恒逃出開封,到廣州立了殘宋,張封便入了趙恒的官軍,當了個副指揮使,後來勉力爬上了指揮使。

  張封不甘當個中級軍官,一心往上爬。正好宋欽宗要強軍,張封便使錢托人,求到趙鼎門下,說自己有大華軍前身登州軍的練兵秘訣。

  趙鼎是宋欽宗能逃出開封的主要功臣,不過在廣州殘宋朝廷,趙鼎並非宋欽宗寵信之人,隻是給了他一個太傅的名頭,半供了起來。原因就是趙鼎有些迂執,總是諫言,不討宋欽宗的喜歡,但趙鼎還是一心為宋欽宗的殘宋竭心盡力。

  趙鼎將張封引薦給宋欽宗,宋欽宗見張封卻有些本事,由熟知大華軍內情,便提拔張封為副統製,領兵一萬,叫他以大華軍為模板練兵。

  大華軍的火槍和工匠,幾年下來不免有些漏到廣州殘宋手裏,宋欽宗撥款仿製火槍,雖然不及大華軍的火槍,卻也有些相似。張封這一萬人馬,便已配置了火槍。

  大華軍在北方與蠓兀和克烈激戰,廣州殘宋便要趁火打劫,宋欽宗派人到浙江路,煽動地主豪紳鬧事。

  大華朝實施土地階梯稅率,每戶擁有的土地越多,稅率就越高。這項政策從登州節度使府五府開始,依靠登州軍的威勢強力推行;後來大華朝立朝之後,又在北方和中原各路實施,由於戰亂,很多富豪或已失地,或怯於大華軍,不得不接受。但這個土地政策到了浙江路,就遭到了不小的阻力。浙江路路長樂和,想用平和方式說服豪紳,以免動蕩,卻反而讓這些人覺得有機可乘。

  中華六年(1132)春夏,浙江路北部爆發了多起豪紳暗殺大華朝官員的事件,還有人暴力抗稅,甚至有人公開亮出廣州殘宋的旗幟。史文恭又從南部前線抽調了一個師回來鎮壓,如此大華朝與廣州殘宋交界處的兵力,就相當薄弱了。

  廣州殘宋蠢蠢欲動,大華軍自然得到消息,史文恭隻剩一個主力師,守著仙霞官道左近。東麵的其他區域,便由浙江路廂軍旅和第九軍軍部直屬各團駐紮。閩浙接壤區域,幾乎全是山區。閩浙交通,皆是盤旋山道,其中唯一可以允許車馬通行的便是西麵的仙霞官道。史文恭如此布置,也屬常規。

  宋欽宗此番北進,也算是全力以赴。廣州殘宋攏共三十多萬軍隊,投入了二十多萬。劉光世在西邊,應對荊湘路的大華軍;陳思恭在中間,擺出一副要攻擊仙霞官道的架勢;而真正的殺招,卻是東麵的劉錡和張封。

  平陽縣城,位於溫州以南,離海五裏,因漁而生,因鹽而興。大華朝奪取浙江路後,平陽成了大華朝控製的最南端縣城。

  夜色淒淒,海浪低低。岸邊,淡紫色的月光下,幾個黑影,手持氣死風燈來回晃悠。

  “二哥,宋軍不會走錯了吧?不會被大華海軍發現了吧?”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向身邊一人問道。

  “不會的,大哥親去領路,今晚風平浪靜,怎會有錯?大華海軍雖強,卻多在明州溫州,難得關照到平陽這裏。再說了,大哥熟知大華海軍巡航時間線路,不會有事的。”

  這是平陽陳家的老二陳發財和老三陳發庭,陳家曾是平陽一霸,在多山少田的平陽,擁有田地千畝,還有許多鹽鹵田。大華軍占領平陽後,推行土地階梯稅率,大大損害了陳家的利益,陳家表麵服從,卻心懷不滿。

  陳家家主陳二,有個遠房表舅,是廣州殘宋的主要將領之一,劉錡,出了五服,原本也沒多少關聯。但數月前,劉錡派人來認親,實際是要陳家當內應,給了好處,畫了大餅。

  陳二與長子陳發家,還有次子三子商量,應允了劉錡。於是便有了今夜長子為宋軍引路,次子三子海邊接應。

  陳發財和陳發庭睜大雙眼,巡視海麵。終於,有個家丁叫道:“二少爺、三少爺,看東南麵,似有船來。”

  果然,東南海麵上,一支船隊漸漸露出身形。劉錡和張封領著三萬宋軍,從長溪(福建福鼎)越海而來,要攻擊大華朝的浙江路。

  四更深夜,平陽城破。

  “什麽?”

  駐紮溫州的第九軍軍長史文恭,得到消息後,急領三千人馬南下。行前副軍長歐鵬建議他打探清楚宋軍實力再行動,但史文恭反擊心切,又鄙視宋軍戰力,執意立即出發。

  史文恭倒也沒有失去警惕,一路上,哨探四出,尤其是經過山間林區,皆小心翼翼。直到平陽城北十數裏,已是一片平原,便放開馬蹄,徑奔平陽。

  不想劉錡狡猾,卻在城北大田村設下了埋伏。張封領二千火槍兵隱蔽於稻田之中,待史文恭中軍經過,張封一聲令下,宋軍火槍兵排槍齊射。

  欲知史文恭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