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華軍攻占西寧,李乾順聚臣商議
作者:好樂無荒人      更新:2021-10-28 09:53      字數:3489
  躲過吳用撩過來的羽扇,劉唐道:“軍師莫急,俺這就說。那便是金毛犬段景住。他生得赤發黃須,高鼻長身,所以綽號才叫金毛犬,就是西洋人模樣。”

  大唐興盛時期,不少白種人進入大唐生活,定居下來,比如栗特人、丁零人等。直到宋時,長相近白種人的還有不少,似混血的更多。後來一代代混血下來,白種人基因越來越淡,到了近現代,在中國漢族區域,已經幾乎看不到了,隻是偶爾有人頭發偏黃或者體毛濃密,還能找到些白種人基因的殘留蹤跡。

  韓世忠點頭道:“劉唐兄弟說得沒錯,段景住是這長相,他擅長販馬,我軍中的戰馬,不少是他這裏供應的。”說完連幹三杯,向劉唐賠罪。

  吳用笑道:“敢情韓兄弟是在找茬喝酒啊!”眾人亂笑。

  石秀道:“這麽說起來,紫髯伯皇甫端,生得碧眼重瞳,虯髯過腹,也是西洋人模樣。”

  吳用點頭:“石兄弟說的是,不過皇甫兄弟如今管著全軍馬政,不宜輕動。”

  石秀道:“我去問問段兄弟,願不願意來西北立功。”

  薛永也點頭:“若他願意,你倆一個是飯店老板,一個是販馬商人,倒都沒差處。”

  吳用笑道:“此為後話,當先之事是拿下黨項人占據的西寧城,叫西夏以為我軍全麵攻擊開始,拖延他們識破我軍聲東擊西。並乘機將河湟收入我大華朝。”

  眾人一並稱是。吳用道:“時候不早,杜兄弟明早出行,也該早些安歇。來,祝杜兄弟安全潛入西寧城,祝韓軍長順利拿下西寧城。兄弟們幹了這杯,就散了。”

  “幹!”

  夏天,是河湟一帶的所謂雨季,但也隻是寥寥陣雨,便是飄過一陣濕風,也能令牧民們身爽心歡。

  西寧州城的西門外,一支商隊走來。

  “這就叫下雨?風裏的沙土粒兒,比雨點兒還要多!”一個醜漢子,手提一根哨棒,穿一領茶褐衫,戴一頂萬字頭巾,係一條黃絹搭膊下麵穿一雙油膀靴,嘴裏嘟嘟嚷嚷。非是旁人,正是鬼臉兒杜興。

  右邊一人,身材魁梧,麵像凶惡,卻努力拉開嘴角,笑著道:“杜參謀有所不知,這河湟的天,就是如此,聞到些雨腥味就不錯了。待進了西寧城住下,便可舒坦些。”此為青塘一個小部落的頭領,叫托爾戈。

  左邊那人,卻是一幅士子裝束,雙目微凸,三寸須髯,青衿右衽,束發文冠,也點頭稱是。卻是前吐蕃讚普唃廝囉的七世孫,土名青征,漢名趙青征。

  唃廝囉的五世孫木征洮、河二州降宋後被賜名趙思忠,後來索性全家移居京兆府(長安),越來越漢化。到趙思忠的孫子輩,也就是趙青征這一輩,已經和漢人無有二樣。隻不過家族中與河湟的吐蕃各部落,生意上還是勾連的,有的親戚還是認的。

  這托爾戈便是木征的遠親,帶著個萬人不到的小部落在河湟西北遊牧。部落的生意,多是通過趙家的商隊來做的。吳用許了趙家火烈酒的河湟獨家銷售,許了趙青征一個開封政學院的入學名額,許了托爾戈一塊水草豐美的定居點和酒茶錦緞,便安排杜興前往西寧城,同時韓世忠的第六軍也悄然向西寧城靠近。

  其實韓世忠自己率軍直接攻打,大炮一響,西寧也必破。用托爾戈部落,一是為了減少損失,二是為了把托爾戈部落拉下水,給河湟地區的羌人立個歸化大華的模板。

  杜興帶了四十特戰旅軍兵,托爾戈帶了二十部落好手,加上趙青征帶了幾個家丁,六十多人假扮成一個商隊,特意繞道從西寧西門走。因為大華朝在東,黨項人對西門的防備稍弱些,所以托爾戈選擇了走西門。

  年初就傳大華軍要全麵攻擊西夏,搞得西夏人人緊張,如臨大敵,如今半年多過去了,沒見宋軍影子,黨項人便放鬆了下來,吊了幾個月的警惕性放鬆了下來。杜興他們為了進城,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結果全沒用上,托爾戈塞了點錢,整個商隊便順順當當進了西寧城。以後幾日,又有百餘托爾戈部落好手,潛入了西寧。而借著托爾戈部落的掩護,韓世忠部也悄然接近了西寧城。

  中華三年(1129)七月二十一,杜興托爾戈夜襲西寧西城門,並死守了半個時辰,直到大華軍趕到入城。三萬西夏守軍潰敗,僅小半向北逃入西夏境內。

  隨後,韓世忠對河湟地區大掃蕩,在托爾戈等親華部落的配合下,占領了河湟全境。此時的河湟,各部落林立,卻無有具號召力的領袖,互相之間還相互攻訐,根本無法抵禦大華軍的攻擊。

  西夏得知西寧失陷,自然要反撲,但韓世忠清剿河湟地區的同時,也留了副軍長呂方在西寧穩守,並加固城牆。西夏軍攻擊十數日未能有果。

  此時西夏狼主已經收到訊息,知道宋軍聲東擊西,將軍隊用於中原,西夏是上當受騙了。李乾順大怒,召禦弟李察哥等文武商議。

  李乾順冷然道:“大華軍攻奪了西寧城,席卷河湟,野利寶忠反攻多日不得。當如何是好?”

  李察哥叫道:“皇兄勿惱,待臣弟領軍前去,定將西寧城奪了回來。”

  李乾順輕輕皺了下眉頭,中書相王仁宗出列道:“殺雞焉用宰牛刀,王爺乃國之柱石,不可輕動。”李察哥軍功卓著,軍威甚高,李乾順不可能沒有忌諱。當然表麵上兩人還是非常兄友弟恭的。

  樞密張昊出列道:“西寧雖為河湟重鎮,但與大華西夏兩國而言,皆是邊陲之地。如今更要考慮的,是如何應該對全盤。”

  副相高守忠道:“確實如此,原先以為大華軍今年要全麵攻擊,我們便全國備戰,征召兵丁糧餉,農作春耕大受影響。不想林衝虛晃一槍,反調兵去打杭州等地,令我們做了無用功。”

  禦史大夫謀寧克任奏曰:“大華朝沒有全麵進攻,便是隻打了西寧,我軍便已無奈,可見我西夏武備之弱。陛下既隆文治,尤修武備,毋徒慕好士之虛名,而忘禦邊之實務也。今西寧一失,多日難複,王爺以下,無將可用,便是例證。望皇上勿忘我黨項人靠的是戎馬立國,非是那腐儒繁文。大華朝軍力強勁,便是貶文重武的好處。”

  王仁宗怒喝:“胡言!陛下崇儒重文,為的是西夏萬世基業,況且我朝何曾不重視武備了?那大華朝貶儒棄文,窮兵黷武,早晚亡國。”

  謀寧克任撇嘴道:“隻怕人家遭亡國前,早就滅了你了。”

  李乾順冷哼一聲,謀寧克任忙趴到謝罪:“微臣胡言,罪該萬死!”

  李察哥幫求道:“謀寧克任也是一片忠心,請皇上寬恕。”

  李乾順冷道:“再若胡言亂語,必不輕饒!”

  唐末黨項首領李思恭因平定黃巢有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並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政權與北宋,後來脫宋投遼。再後來李元昊稱帝建國,與宋遼鼎立。立國前及立國後數十年,黨項人是不把孔儒放在眼裏的,要按孔儒的君君臣臣,哪有西夏建國?

  黨項人建國後,半奴隸半封建的西夏外敵宋遼,內爭權利,皇位左右總是伴隨著腥風血雨。李乾順自己,即位時年僅三歲,母黨梁氏專政,自幼厚黑深沉的李乾順一直假作孝母, 16歲時勾結遼國,殺死母親梁氏,滅母族而親政。李乾順親政收攏大權,結束了西夏累朝出現的外戚貴族專政的局麵。

  李乾順深感黨項人粗鄙,對皇帝敬重不夠,於是便大興儒學,教化西夏臣民要懂得君君臣臣,敬從皇帝。經過多年努力‘教化’,成效還是蠻大的,以前朝堂上那些黨項蠻子胡作非為胡言亂語少多了;李乾順說話也沒人敢放肆打斷或直接指責了;更重要的是,原先黨項各部落的自由度大大縮減,權力都集中到李乾順手裏了。

  雖然以謀寧克任為代表的黨項人認為尊孔崇儒破壞了西夏人的原始活力,但李乾順卻樂此不疲,當然,他不會認為自己殺了親生母親有違儒道。

  李乾順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最後一個尊孔崇儒的夷朝皇帝。曆史上,金國、蒙古、滿清假女真,初時都不把孔儒當回事,蒙古人還將儒列為下九流,位於娼妓和乞丐之間;但它們占領中原後都認識到儒學在愚民削漢方麵的巨大作用,紛紛尊孔崇儒。而儒生們隻要有骨頭啃,又哪管主子是華是夷?

  喝退了謀寧克任,李乾順道:“林衝可惡!眾愛卿可有應對?”

  高守忠道:“大華朝國大人多,我西夏國小人少。今年我朝全國動員,幾乎全民皆兵,嚴重影響農耕。若如此二三年,我朝經濟必然難以支撐。”

  樞密張昊出列道:“樞密院有四策,呈皇上定奪。一是別處不管,隻增兵奪回西寧;二是各線全麵進攻;三是重點選幾個地方攻擊,比如蘭州、慶州、熙州、延安府等;四是不作應對,叫新招征的兵丁趕緊回鄉補種耕作,減少經濟損失。”

  李乾順道:“第四策白白便宜了林衝,不可。”

  王仁宗道:“第二策全麵鋪開,恐財力軍資不支。”

  李察哥道:“西寧小城,便是派去十萬軍也沒用,何況糧草運輸也不便,故第一策也非良策;第三策稍好,隻是蘭州、慶州、熙州、延安府等城,大華軍早有防備,必然苦戰,便是奪了一座二座城池,也難動根本,大華軍東麵事了,回軍反撲,奪回城池也非難事。”

  高守忠道:“照王爺如此說來,不如用第四計,還少些靡費,以備下場戰事。”

  李察哥道:“那明年林衝再這麽來一下,我西夏不得被他拖跨?”

  張昊道:“此四策皆不可,莫非王爺有第五策?”

  李察哥道:“第三策重點攻擊是對的,但無需攻擊數座城池,單隻要攻擊一座便可。”

  李乾順不由探頭問道:“哦!是哪一座?”

  欲知李察哥說的是那座城池,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