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阮鑿漏海鰍船,林衝三敗高太尉
作者:好樂無荒人      更新:2021-07-19 10:56      字數:3573
  過了年就是重和二年(1119),宋朝的皇帝們,大多喜歡折騰年號,宋徽宗也不例外,在位十幾年,已經用了五個年號。上一年本是政和八年,徽宗又折騰出重和年號,政和八年就成了重和元年。

  ??梁山好漢們從正月十五開始,就秣馬厲兵準備迎戰,四個主力師不但全數滿編,還有餘額,總共也有近五萬軍兵。

  ??高俅於禁軍中,又調來二萬軍馬,由心腹之將護駕將軍丘嶽和車騎將軍周昂統領。這兩個將軍,深通武藝,聞名京師。如此加上原有兵馬和新招調的水軍,逾一十五萬大軍雲集濟州。

  ??濟州城裏的高俅,督著船廠造了三百艘大小海湫船,招募到四山五嶽水手人等,約有一萬餘人,先教一半去各船上學踏車,著一半學放弩箭。不過二十餘日,戰船演習已都完足了,高俅引眾多節度使來看。高俅叫取京師原帶來的歌兒舞女,都令上船作樂侍宴。一麵教軍健車船,演習飛走水麵,船上笙簫謾品,歌舞悠揚,遊翫終夕不散。當夜就船中宿歇。次日,又設席麵飲酌,一連三日筵宴,不肯出戰。

  ??忽有人報道:“梁山泊賊人寫一首詩,貼在濟州城裏土地廟前,有人揭得在此。”其詩寫道:“幫閑得誌一高俅,漫領三軍水上遊。便有海鰍船萬隻,俱來泊內一齊休。”

  ??高太尉看了詩大怒,便要起軍征剿,“若不殺盡賊寇,誓不回軍!”

  ??聞參謀諫道:“太尉暫息雷霆之怒。想此狂寇懼怕,特寫惡言諕嚇,不為大事。消停數日之間,撥定了水陸軍馬,那時征進未遲。目今初春二月,天氣較往年和暖,此天子洪福,元帥虎威也。”

  ??高俅聽罷甚喜。遂入城中,商議撥軍遣將。旱路上便調張開、王煥,同領大軍,隨行策應,直至梁山泊山前那條大路上守住廝殺。原來梁山泊自古四麵八方,茫茫蕩蕩,都是蘆葦煙水;近來隻有山前這條大路,方才新築的,舊不曾有。高太尉教調馬軍先進,截住這條路口。

  ??其餘聞參謀、丘嶽、周昂、梅展、王文德、楊溫、李從吉、長史王瑾、隨行牙將、造船工匠、大小軍校隨從人等,都跟高太尉上船征進。

  ??聞參謀諫道:“主帥隻可監督馬軍,陸路進發,不可自登水路,親領險地。”

  ??高太尉道:“無傷!前番二次,皆不得其人,以致失陷了人馬,折了許多船隻。今番造得若幹好船,我若不親臨監督,如何擒捉此寇?今次正要與賊人決一死戰,汝不必多言!”

  ??聞參謀再不敢開口,隻得跟隨高太尉上船。高俅撥三十隻大海鰍船,與先鋒丘嶽、周昂、梅展管領,撥五十隻小海鰍船開路,令楊溫同長史王瑾管領。頭船上立兩麵大紅繡旗,上書十四個金字道:“攪海翻江衝巨浪,安邦定國滅洪妖。”中軍船上,卻是高太尉、聞參謀,引著歌兒舞女,自守中軍隊伍。向那三五十隻大海鰍船上,擺開碧油幢、帥字旗、黃铖白旄、朱幡皁蓋、中軍器械。後麵船上,便令王文德、李從吉壓陣。此是十一月中時。馬軍得令先行。先鋒丘嶽、周昂、梅展三個在頭船上,首先進發,飛雲卷霧,望梁山泊來。但見海鰍船:“前排箭洞,上列弩樓,衝波如蛟蜃之形,走水似鯤鯨之勢。龍鱗密布,左右排二十四部絞車;鴈翅齊分,前後列一十八般軍器。青布織成皁蓋,紫竹製作遮洋。往來衝擊似飛梭,展轉交鋒欺快馬。”卻不知梁山泊早就逼降了海鰍葉春,已知海湫船之關鍵所在。

  ??當下官軍三個先鋒,催動船隻,把小海鰍分在兩邊,當住小港;大海鰍船,望中進發。眾軍諸將,正如蟹眼鶴頂,隻望前麵奔竄,迤邐來到梁山泊深處。隻見遠遠地早有一簇船來,每隻船上,隻有十四五人,身上都有衣甲,當中坐著一個頭領。前麵三隻船上,插著三把白旗,旗上寫道:“梁山泊阮氏三雄”,中間阮小二,左邊阮小五,右邊阮小七。遠遠地望見明晃晃都是戎裝衣甲,卻原來盡把金銀箔紙糊成的。三個先鋒見了,便叫前船上將火炮、火鎗、火箭,一齊打放。那三阮全然不懼,料著船近,鎗箭射得著時,發聲喊,齊跳下水裏去了。丘嶽等奪得三隻空船。又行不過三裏來水麵,見三隻快船,搶風搖來。頭隻船上,隻見十數個人,都把青黛黃丹,土朱泥粉,抹在身上,頭上披著發,口中打著胡哨,飛也似來。兩邊兩隻船上,都隻五七個人,搽紅畫綠不等。中央是“玉旛竿”孟康,左邊是“出洞蛟”童威,右邊是“翻江蜃”童猛。這裏先鋒丘嶽,又叫打放火器,隻見對麵發聲喊,都棄了船,一齊跳下水裏去了。又捉得三隻空船。再行不得三裏多路,又見水麵上三隻中等船來。每船上四把櫓,八個人搖動,十餘個小嘍囉,打著一麵紅旗,簇擁著一個頭領坐在船頭上,旗上寫“水軍頭領,混江龍,李俊。”左邊這隻船上,坐著這個頭領,手掿鐵鎗,打著一麵綠旗,上寫道“水軍頭領‘船火兒’張橫”。右邊那隻船上,立著那個好漢,上麵不穿衣服,下腿赤著雙腳,腰間插著幾個鐵鑿,手中挽個銅錘,打著一麵皁旗,銀字上書“頭領‘浪裏白條’張順”。乘著船,高聲說道:“承謝送船到泊。”三個先鋒聽了,喝教:“放箭!”弓弩響時,對麵三隻船上眾好漢都翻筋鬥跳下水裏去了。此是暮冬天氣,官軍船上,招來的水手軍士,那裏敢下水去?

  ??正猶預間,隻聽得梁山泊頂上,號炮連珠價響,隻見四分五落,蘆葦叢中,鑽出千百隻小船來,水麵如飛蝗一般。每隻船上,隻三五個人,船艙中竟不知有何物。大海鰍船要撞時,又撞不得。水車正要踏動時,前麵水底下都填塞定了,車輻板竟踏不動。弩樓上放箭時,小船上人,一個個自頂片板遮護。看看逼將攏來,一個把鐃鉤搭住了舵,一個把板刀便砍那踏車的軍士。早有五六十個爬上先鋒船來。官軍急要退時,後麵又塞定了,急切退不得。前船正混戰間,後船又大叫起來。高太尉和聞參謀在中軍船上,聽得大亂,急要上岸,隻聽得蘆葦中金鼓大振,艙內軍士一齊喊道:“船底漏了。”滾滾走入水來。前船後船,盡皆都漏,看看沉下去。四下小船,如螞蟻相似,望大船邊來。

  ??高太尉新船,緣何得漏?卻原來被梁山俘虜的海鰍葉春,早降了梁山,將海湫船底最吃漏的關鍵位置告訴了梁山水軍,因此被允了聚義廳一個座位。三阮引領一班兒高手水軍,都把錘鑿在船底下鑿透船底,四下裏滾入水來。

  ??高太尉爬去舵樓上,叫後船救應,隻見一個人從水底下鑽將起來,便跳上舵樓來,口裏說道:“太尉,李俊來救你性命。”高俅看時,卻不認得。混江龍李俊近前,便一手揪住高太尉巾幘,一手提住腰間束帶,喝一聲:“下去!”把高太尉撲通地丟下水裏去。堪嗟赫赫中軍帥,翻作淹淹水底人!隻見旁邊兩隻小船,飛來救應,拖起太尉上船去。那個人便是“浪裏白條”張順,水裏拿人,渾如甕中捉鱉,手到拈來。

  ??前船丘嶽見陣勢大亂,急尋脫身之計,隻見傍邊水手叢中,走出一個水軍來。丘嶽不曾提防,被他趕上,隻一刀,把丘嶽砍下船去,那個便是梁山泊聖水將單廷珪。周昂、梅展見殺了先鋒丘嶽,兩人奔來殺單廷珪。水軍叢中,連搶出四個小頭領來:一個是跳澗虎陳達,一個是白花蛇楊春,一個是病大蟲薛永,一個是打虎將李忠,一發從後麵殺來。周昂見不是頭,便跳下水去逃命,不想水底下已有阮小五在彼,又吃拿了。薛永將梅展一鎗,搠著腿股,跌下艙裏去。眾節度使便有三頭六臂,到此也施展不得。

  ??梁山泊各路軍馬,已自各分水陸進攻。林衝掌水路,魯智深掌旱路。休說水路全勝,且說魯智深引領諸將軍馬,從山前大路,殺將出來,正與先鋒張開、王煥馬頭相迎。

  ??張開見了,當先出馬,高聲大罵:“反賊,認得俺麽?”

  ??嶽飛總算等到官軍來攻,可以出戰,早就按捺不住,也不言語,隻是挺鎗躍馬,直奔張開,張開也輪動大刀,縱馬來敵。兩將就山前大路上交鋒,鬥不到二十餘合,未見勝敗。隻聽得後隊馬軍,發起喊來。原來梁山泊大隊軍馬,都埋伏在山前兩下大林叢中,一聲喊起,四麵殺將出來。東南關勝、索超,西北呼延灼、楊誌,眾多英雄,四路齊到。張開一時心慌,被嶽飛一槍紮死;王煥那裏攔當得住,殺開條路,逃入濟州城中,紮住軍馬,打聽消息。

  ??再說林衝掌水路,捉了高太尉,叫梁山軍高呼:“高俅被捉,投降免死!”,一眾官軍士氣全無,兵敗如山倒,隻是四散逃命。

  ??中軍大海鰍船上聞參謀等,並歌兒舞女,一應部從,盡擄過船。鳴金收軍,解投大寨。林衝、魯智深、柴進、晁蓋等都在忠義堂上,見李俊張順水淥淥地解到高俅。

  ??水滸原著中宋江麵對被俘的高俅,誠惶誠恐、卑躬屈膝、納頭便拜、隻求招安,實在是丟人現眼下賤無比。卻不知此番林衝如何對待高俅,且聽下回分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