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楊誌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作者:好樂無荒人      更新:2021-07-19 10:56      字數:4998
  當時公孫勝正在閣兒裏對晁蓋說這北京生辰綱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隻見一個人從外麵搶將入來揪住公孫勝,道:“你好大膽!卻才商議的事,我都知了也!“

  ??那人卻是智多星吳學究。

  ??晁蓋笑道:“教授休取笑,且請相見。“

  ??兩個敘禮罷,晁蓋道:“再有幾個相識在裏麵,一發請進後堂深處相見。“

  ??三個人入到裏麵,就與劉唐湯隆,都相見了。

  ??眾人道:“今日此一會應非偶然,須請保正哥哥正麵而坐。“

  ??晁蓋隻得坐了第一位。

  ??吳用坐了第二位。

  ??公孫勝坐了第三位。

  ??劉唐坐了第四位。

  ??湯隆坐了第五位。

  ??卻才聚義飲酒,重整杯盤,再備酒肴,眾人飲酌。

  ??吳用道:“前日所說央劉兄去探聽路程從那裏來,今日天晚,來早便請登程。“

  ??公孫勝道:“這一事不須去了。貧道已打聽知他來的路數了,隻是黃泥岡大路上來。“

  ??晁蓋道:“黃泥岡東十裏路,地名安槳村,有一個閑漢叫做“白日鼠“白勝,也曾來投奔我,我曾齎助他盤纏。“

  ??吳用道:“隻這個白勝家,便是我們安身處。--亦還要用了白勝。可許他第六位座位。“

  ??晁蓋道:“吳先生,我等還是軟取?卻是硬取?“

  ??吳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隻看他來的光景;力則力取,智則智取。我有一條計策,不知中你們意否?如此如此。“

  ??晁蓋聽了大喜,顛著腳,道:“好妙計!不枉了稱你做智多星!果然賽過諸葛亮!懊計策!“

  ??晁蓋留住公孫勝劉唐湯隆在莊上。吳學究常來議事。

  ??卑休絮煩。

  ??卻說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慶賀生辰禮物完備,選日差楊誌押送起程。

  ??梁中書喚楊誌上廳,說道:“我正忘了你。你若與我送生辰綱去,我自有抬舉你處。“

  ??楊誌道:“若依小人說時,並不要車子,把禮物都裝做十餘條擔子,隻做客人的打扮;行貨也點十個壯健的廂禁軍,卻裝做腳夫挑著;隻消一個人和小人去,卻打扮做客人,悄悄連夜上東京交付,恁地時方好。“

  ??梁中書道:“你甚說得是。我寫書呈,重重保你,受道誥命回來。“

  ??楊誌道:“深謝恩相抬舉。“

  ??楊誌和謝都管兩個虞候監押著,一行共是十五人,離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門,取大路投東京進發。

  ??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雖是晴明得好,隻是酷熱難行。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隻得路上行。

  ??那十一個廂禁軍,擔子又重,無有一個稍輕,天氣熱了,行不得;見著林子便要去歇息。

  ??楊誌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

  ??這一日,日色當午,那石頭上熱了腳疼,走不得。

  ??眾軍漢道:“這般天氣熱,兀的不曬殺人!“

  ??楊誌喝著軍漢道:“快走!趕過前麵岡子去,卻再理會。“

  ??正行之間,前麵迎著那土岡子。一行十五人奔土岡子來,歇下擔仗,十四人都去鬆林樹下睡倒了。

  ??楊誌說道:“苦也!這裏是甚麽去處,你們卻在這裏歇涼!起來快走!“

  ??眾軍漢道:“你便利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

  ??楊誌拿起藤條,劈頭劈腦打去。打得這個起來,那個睡倒,楊誌無可奈何。

  ??老都管喝道:“楊提轄!且住!你聽我說。我在東京太師府裏做公時,門下軍官見了無千無萬,都向著我喏喏連聲。不是我口淺,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舉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直得地逞能!“

  ??楊誌卻待要回言,隻見對麵鬆林裏影著一個人在那裏舒頭探腦價望。

  ??楊誌道:“俺說甚麽,兀的不是歹人來了!“

  ??撇下藤條,拿了樸刀,趕入鬆林裏來,喝一聲道:“你這廝好大膽!怎敢看俺的行貨!“

  ??趕來看時,隻見鬆林裏一字兒擺著五輛江州車兒;五個人,脫得赤條條的,在那裏乘涼;一個鬢邊老大一搭朱砂記,拿著一條樸刀。

  ??見楊誌趕入來,五個人齊叫一聲“阿也,“都跳起來。

  ??楊誌喝道:“你等是甚麽人?“

  ??那五人道:“你是甚麽人?“

  ??楊誌又問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那五人道:“我等弟兄五人是濠州人,販棗子上東京去;路途打從這裏經過,聽得多人說這裏黃泥岡上時常有賊打劫客商。我等一麵走,一頭自道:我五個隻有些棗子,別無甚財務,隻顧過岡子來。上得岡子,當不過這熱,權且在這林子裏歇一歇,待晚涼了行,隻聽有人上岡子來。我們隻怕是歹人,因此使這個兄弟出來看一看。”

  ??楊誌道:“原來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卻才見你們窺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趕來看一看。“

  ??那五個人道:“客官請幾個棗子了去。“

  ??楊誌道:“不必。“提了樸刀自去一邊樹下坐了歇涼。

  ??沒半碗飯時,隻見遠遠地一個漢子,挑著一付擔桶,唱上岡子來;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那漢子口裏唱著,走上岡子來鬆林裏頭歇下擔桶,坐地乘涼。

  ??眾軍看見了,便問那漢子道:“你桶裏是什麽東西?“

  ??那漢子應道:“是白酒。“

  ??眾軍道:“挑往那裏去?“

  ??那漢子道:“挑出村裏賣。“眾軍道:“多少錢一桶?“

  ??那漢子道:“五貫足錢。“

  ??眾軍商量道:“我們又熱又渴,何不買些吃?也解暑氣。“

  ??正在那裏湊錢,楊誌見了,調過樸刀杆便打,罵道:“爾等村鳥理會得甚麽!到來隻顧吃嘴!全不曉得路途上的勾當艱難!多少好漢被蒙汗藥麻翻了!

  ??正在鬆樹邊鬧動爭說,隻見對麵鬆林裏那夥販棗子的客人提著樸刀走出來問道:“你們做甚麽鬧?“

  ??那挑酒的漢子道:“我自挑這個酒過岡子村裏賣,熱了在此歇涼。他眾人要問我買些吃,我又不曾賣與他,這個客官道我酒裏有甚麽蒙汗藥,你道好笑麽?說出這般話來!“

  ??那五個客人說道:“呸!我隻道有歹人出來。原來是如此。說一聲也不打緊。我們正想酒來解渴,既是他疑心,且賣一桶與我們吃。“

  ??那挑酒的道:“不賣!不賣!“

  ??這五個客人道:“你這鳥漢子也不曉事!我們須不曾說。你左右將到村裏去賣,不般還你錢,便賣些與我們,打甚麽要緊?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湯,便又救了我們熱渴。“

  ??那挑酒的漢子便道:“賣一桶與你不爭,隻是被他們說的不好--又沒碗瓢舀吃。“

  ??那五人道:“你這漢子忒認真!便說了一聲,打甚麽要緊?我們自有瓢在這裏。“

  ??隻見兩個客人去車子前取出兩個椰瓢來,一個捧出一大捧棗子來。

  ??五個人立在桶邊,開了桶蓋,輪替換著舀那酒吃,把棗子過口。無一時,一桶酒都吃盡了。

  ??一個販棗客人道:“正不曾問你多少價錢?“

  ??那漢道:“我一了不說價,五貫足錢一桶,十貫一擔。“

  ??一個客人把錢還他,一個客人便去揭開桶蓋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漢去奪時,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鬆林裏便去,那漢趕將去。

  ??隻見這邊一個客人從鬆林裏走將出來,手裏拿一個瓢,便來桶裏舀了一瓢。

  ??那漢看見,搶來劈手奪住,望桶裏一傾,便蓋了桶蓋,將瓢望地下一丟,口裏說道:“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頭識臉的,也這般羅噪!“

  ??那對過眾軍漢見了,心內癢起來,都待要吃。那都管也來與楊誌說項。

  ??楊誌尋思道:“俺在遠遠處望這廝們都買他的酒吃了;那桶裏當麵也見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們半日,胡亂容他買碗吃罷。“

  ??楊誌道:“既然老都管說了,教這廝們買吃了,便起身。“

  ??眾軍健聽這話,湊了五貫足錢,來買酒吃。

  ??那賣酒的漢子道:“不賣了!不賣了!這酒裏有蒙汗藥在裏頭!“

  ??眾軍陪著笑,說道:“大哥,直得便還言語?“

  ??那漢道:“不賣了!休纏!“

  ??這販棗子的客人勸道:“你這個鳥漢子!他也說得差了,你也忒認真,連累我們也吃你說了幾聲。須不關他眾人之事,胡亂賣與他眾人吃些。“

  ??那漢道:“沒事討別人疑心做甚麽?“這販棗子客人把那賣酒的漢子推開一邊,隻顧將這桶酒提與眾軍去吃。

  ??那軍漢開了桶蓋,無甚舀吃,陪個小心,問客人借這椰瓢用一用。

  ??眾客人道:“就送這幾個棗子與你們過酒。“

  ??眾軍謝道:“甚麽道理!“

  ??客人道:“休要相謝。都一般客人。何爭在這百十個棗子上?“

  ??眾軍謝了。

  ??先兜兩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楊提轄吃一瓢。楊誌那裏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兩個虞候各吃一瓢。

  ??眾軍漢一發上。那桶酒登時吃盡了。

  ??楊誌見眾人吃了無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氣甚麽熱,二乃口渴難煞,拿起來,隻吃了一半,棗子分幾個吃了。

  ??那漢子收了錢,挑了空桶,依然唱著山歌,自下岡子去了。

  ??那五個販棗子的客人立在鬆樹傍邊,指著這一十五人,說道:“倒也!倒也!“

  ??隻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麵麵廝覷,都軟倒了。

  ??那五個客人從鬆樹林裏推出這五輛江州車兒,把車子上棗子都丟在地上,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一直望黃泥岡下推去了。

  ??楊誌口裏隻是叫苦,軟了身體,掙紮不起,十五個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五個人把這金寶裝了去,隻是起不來,掙不動,說不得。

  ??我且問你∶這五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湯隆這五個。

  ??卻才那個挑酒的漢子便是白日鼠白勝。

  ??卻怎地用藥?原來挑上岡子時,兩桶都是好酒,五個人先吃了一桶,劉唐揭起桶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著,隻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後吳用去鬆林裏取出藥來,抖在瓢裏,隻做走來饒他酒吃,把瓢去兜時,藥已攪在酒裏,假意兜半瓢吃;那白勝劈手奪來傾在桶裏∶這個便是計策。

  ??那計較都是吳用主張,這個喚做“智取生辰綱。“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