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新帝登基
作者:柯咩咩      更新:2021-10-15 15:49      字數:2172
  一月三日,周帝正式入皇陵。

  眾位皇子不管真心假意,各個哭得悲春傷秋,俯趴在周帝的棺木蓋上。

  由大皇子周泓領著浩浩蕩蕩的皇親國戚鄭重地送周帝入土為安。

  百官追隨在後,這一日皇陵之地聞聽得見哭聲沸揚。

  似乎隻有用哭泣的方式,才算是崇敬過周帝此人。

  先皇後在各種各異心態人當中,算得上是唯一一位真心為周帝哭葬的。

  她心中本就有周帝的分量,不管從前周帝對她做過什麽樣的事,那都是她這輩子最愛中的男子。

  此生再無法相攜走下去,獨留在世間上的那一位,何種滋味隻有自己知曉。

  眼看著周帝的棺木入土掩埋,真正的寓意著周帝再不會存於這個世間裏。

  當禮成一通順利的走完,先皇後在悲戚地轉身離開的時刻,哭著昏過去。

  眾目睽睽之下,都看得清楚先皇後對周帝的情意是過真摯、重貴。

  彷佛隻有人死的時候,方才能夠看清楚何人才是最看重自己的人。

  周泓嗬令下人把先皇後小心地送回宮殿,留在皇陵裏麵她定然會日日以淚洗麵。

  有朝臣勸著大皇子道:“如今陛下已經入土為安了,大皇子不如早些登基。”

  有人附和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大皇子是陛下認定的即位之人,請大皇子為天下百姓考慮,盡快登基稱帝。”

  有人開口提到此事,之後便是漫無止境地勸言,朝臣們苦口婆心的勸慰,顯示著為江山社稷著想。

  至於他們的心中如何所想,那就不知曉了。

  曆代傳位,首先是上一任帝王的親口傳言,附帶上貴重的聖旨著證。

  大皇子周泓得到了周帝的傳位聖旨,心中有異心的也隻有認死理。

  周泓麵對喧囂地言論,沉聲道:“既然如此,勞煩各位大人開始著手操辦吧。”

  顯然周泓也明白,沒有當真走到那一步都沒法得到權勢。

  他擔心事情會發生變故,那些老狐狸能有這種想法,他不會再拒絕。

  朝臣們聽到了周帝鬆口,熟識地相識一眼,一件大事總算落定了。

  管著禮部的官員,更是一刻都不敢怠慢,唯恐會因為沒有操辦好新帝的登基儀式背上罪名。

  眾朝臣當即跪地,齊聲高呼道:“陛下萬歲萬萬歲。”

  …….

  告別了宮中的瑣碎事,四皇子周逸回到府裏。

  身在宮外的高吉已經得到第一手消息,大皇子即將登基了,禮部已經開始操持登基大典的事宜。

  高吉早在書房裏蹉跎不安地來回走動著,等候四皇子歸來。

  瞧清了周逸那張毫無情緒的臉,在身邊跟隨多年依舊看不透他在想什麽。

  高吉心急道:“四皇子,我們接下來該怎麽做?”

  他一心忠誠主子,自是希望主子能登上高位,坐在龍椅上。

  比起周泓順理成章的登基稱帝,謀逆、叛返,在這個緊要關頭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是有心為之。

  要周逸背負不光明的佐證登上那位,在其他人眼中隻能算是偷來的。

  不管多久,都抹不掉的汙點,讓人戳脊梁骨,那麽有何意思。

  相較於高吉的焦慮,周逸反而平淡無奇。

  還有心情翻著桌上的文書,目光都集中在文書上。

  好像根本都不在意這件事一般。

  直至高吉快要等不及了,周逸悠悠地抬頭視人。

  他淡聲說道:“急不得。他有聖旨在手,登基是必然的。我們的事,等到合適的時機,自然能有成事的那一日。”

  雲淡風輕地描述著,像極了在說別人的事。

  可高吉明白,有主子這句話,那麽這件事就不必著急上火。

  因為,周逸此人說過的話,終會成事。

  高吉躬身施禮,順從道:“是,主子。”

  ……..

  新帝登基大典,大皇子周泓正式封帝。

  明黃色的龍袍加身,褂上繡著龍紋若影若現。使周泓看上去氣勢大開,周泓這輩子沒有哪一日有今日的風采。

  新帝登基完畢,設立新的過好宣和,自此開啟了宣和帝的國度。

  以上是國土之上最最尊貴的人,他在無數的跪拜中享受的赤誠,奉承的跪拜禮。

  耳邊傳來,洪亮的“皇上萬歲萬萬歲”。

  宣和帝俯視著下方俯首稱臣的眾官員,終於體會到了人上人的境界。

  宣和帝在半空中伸手虛扶,鄭重地道明,“眾卿平身。”

  今日還有兩件奉召儀式,一是先皇後晉皇太後,二是大皇子妃周氏賜為皇後。

  鳳袍加身的周身濡濕了眼眶,跪在宣和帝下首接下了奉召聖旨。

  太後因病纏身,奉召大典沒有親身參與。宣和帝派了一隊宣旨的太殿去送旨意。

  預示著登基大典收官落幕。

  自那以後,曾經站在宣和帝一派的朝臣,都受到了提拔,成了當今受用的權臣。

  而那些曾經的三皇子派,宣和帝手中握有眾多的罪證在手,輕者抄家後發落邊疆,重者判處刑罰、死罪。

  一下子,朝堂裏卸去了一部分的官員,到了宣和帝選拔親近的人的時刻。

  被關押在監牢裏的三皇子周瑞,因著太後娘娘的求情,被剝奪皇子身份後貶為庶民。

  宣和帝記恨從前,暗中讓人打斷了周瑞的一條腿,至周瑞終生將行動不便。

  如此便再沒有留下後顧之憂了,宣和帝也聽從太後娘娘的意見,繞過了周瑞一命。

  身為宣和帝嫡親兄弟的五皇子周韞,自新帝登基後,被封為西北大將軍,西北的天下歸屬於周韞管製。

  進長安來參與先帝葬禮的皇親國戚,事後都四散過歸去。

  尤其是作為皇子的二皇子,跑得最為之快。

  四皇子則不慌不忙地告辭離去,不過他沒有往他的封地安慶而去…..

  宣和帝思念嫡親弟弟,留了周韞在長安小待。西北太遠,能夠回長安一趟不容易。此次讓周韞陪同太後多些日子、也好讓太後少些傷懷。

  宣和帝接收朝政的第一件事,便是往下發詔書,將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改成一年一次。為的是盡快將朝中的補缺補上,也望能夠挖掘更多的人才為國效力。

  宣和帝一上位就出了這麽一個新法,令許多的家族都為此感到興奮。

  有了這個機會,將來族中的子嗣隻要夠努力的想必都能在長安爭得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