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準北伐
作者:豆豉炒辣椒      更新:2021-09-23 10:07      字數:2310
  兩日之後,琅琊王府邸庭院,鬆柏森森。

  這天上午,祖逖、桓景、溫嶠來琅琊王府拜謁前,琅琊王正與劉隗、刁協這些從事中郎們商議如何安置京口流民,畢竟江東望族已經屢次向自己抱怨財產被祖逖搶掠的事情,請求出兵肅清這些流民。

  江東的土著士人們雖然家資頗豐,但手下家丁大多戰力不足,不值得倚靠。而琅琊王直自己屬的軍隊也並不多,如果處罰這些流民,逼反了他們,怕是連建康都要不保。

  更重要的還是劉隗的分析。他發現京口流民雖然不斷劫掠南塘,但卻放過了烏衣巷——顯然祖逖在南塘的劫掠,其背後是以王導為首僑姓士族默許的。

  這麽一來,琅琊王就更加沒有動力來解決流民的問題,隻是聽之任之。琅琊王自己雖然是宗室,但本質上還是一個大號的僑姓士族,立場自然偏向僑姓,隻是為了統合諸方勢力,不好直接表露態度罷了。既然流民隻掠土著,不掠僑姓;隻掠富戶,不掠窮人,那麽既不會動搖自己的基本盤,又不會激起民變,為什麽要製止呢?

  隻是這一次不一樣。

  聽說祖逖他們前日抄掠的可不是一般的江東士族,而是把江東陸家開的賭場也給搶了:不光將賭場財物一掠而盡,還冒充賭場主人,扒光了賭客們的賭資。最後又羞辱了賭場主人全家,那可是陸家的庶族!

  這影響可太大了,畢竟這次搶的可是陸家。

  不比一般的江東士人家丁貧弱,顧家、陸家、周家這些望族家丁部曲已經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了。雖然先前在壽春,顧家、陸家的部曲被石勒擊潰,損失慘重,但剩餘的軍隊依然足夠讓人頭疼。

  何況如果連陸家這種首屈一指的江東豪族被劫掠也不管,那麽其餘江東士人會如何看待自己?義興周家的周玘還有一支完整的軍隊,若見建康的顧、陸兩家被如此對待,怕不是要揭竿而起,整個江東又要反叛。

  到時候已經“三定江南”的周玘再率江東士人來個“四定江南”,自己就要成為第二個陳敏。

  但流民顯然也不好惹,現在祖逖尚能夠節製,若把他逼急了,流民近在咫尺,怕是在周玘的援軍到來之前,自己的琅琊王府就先得被柳民掀翻。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當他頭疼至極之時,祖逖一行人居然自己過來了。

  見祖逖惹了這麽大麻煩,居然還敢親自前來。琅琊王憋著怒氣,隻是向一旁的從事中郎們使眼色,示意他們將祖逖好好訓斥一番。劉隗、刁協會意,正準備厲聲嗬斥。

  這時,琅琊王看見了桓景和溫嶠——居然還有其他賓客,那麽還不能發火。

  他趕忙製止了劉隗、刁協,起身問道:

  “祖逖!你知道你在南塘惹了多大的事情麽?”

  “流民缺衣少食,殿下又無補給,之前就放任鄙人去南塘征糧。這件事情殿下應該是默許的。”

  琅琊王不好當著桓景發作,隻是氣得來回踱步:

  “孤讓你去找江東士人籌糧,可沒叫你去搶劫陸家。現在若惹顧家、陸家發火,孤可保不了你們。”

  祖逖驀地抬頭:“陸家?我何曾搶掠過陸家?”

  “前日那個賭場,就是陸家開的,你不知道?”見祖逖還在裝傻,司馬睿捏緊了拳頭。

  “臣實不知。”祖逖臉色不變。

  桓景佩服地看著祖逖:確實,如果抵死不認,司馬睿拿祖逖也沒有什麽辦法。隻是麵對琅琊王的質問表現得如此心平氣和,這份氣度是他所未見的。

  “琅琊王,祖祭酒之後向陸家賠禮道歉,盡數補償就行”,桓景見琅琊王還在氣頭上,趕忙打圓場。

  “賠償?拿什麽賠?就算賠了,他們江東士族認麽?如果周玘要率部殺來建康,這些流民能夠保你們?還不是得靠孤來斡旋?”

  桓景見琅琊王雖然還在說著氣話,但神色已經漸漸緩下來,大概已經消了一點氣,趕緊見縫插針:

  “今日前來,所要請求的事情,比賠償可要重要得多,或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流民問題。”

  “講吧。”琅琊王揮手示意桓景說下去,他隻當桓景在打圓場。

  “我們請求率京口流民去往譙國北伐,請求表祖逖為豫州刺史,統製中原晉人各部。”

  琅琊王這才意識到,桓景此行前來,並不是為了京口那幫流民做說客。他雖然早就安排從事中郎們打聽到,桓景來到建康四處物色豫州刺史,但萬沒想到桓景居然放著正經士人不選,卻選了祖逖這個流民帥,還說什麽要北伐的大話。

  原來桓景竟是這種輕率的家夥,自己當初真是看走了眼。

  “北伐?就憑這些流民?”他驚愕地問道:“孤不是不想幫你們,但江東尚未安定,如何能抽出兵力來協助你們?”

  “殿下不需發一兵一卒,譙國尚有精兵萬人,而且流民也剽悍勇武,足以為援。祖祭酒乃長沙王宿將,亦能統領戰局,力保不失。”

  “你譙國哪裏來的糧食來供養這些人?”

  “譙國方才秋收,流民們北上,可以以剛剛收獲的糧食來供養。這個冬天雖然會緊張,但也還是足夠的。待撐過冬天之後,祖逖可以率流民在陳郡屯墾。”

  糧草的問題都想清楚了,看來桓景真是有備而來。琅琊王終於開始認真考慮這件事情:

  “你說得不錯,隻是對我有什麽好處呢?”

  “江東早已無力供養這麽多流民了”,桓景應道,“現在流民北上,琅琊王您可以省卻心頭一患,而我們豫州又多了一支軍力。這算是兩濟。”

  兩濟,也就是雙贏。按舊時空的經驗,每當他人問及好處的時候,往雙贏上麵扯,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琅琊王微微點頭:顧家陸家正欲問責賭場被劫的事情,現在將京口的這群流民全部遷往北方,倒可以安撫江東士人。見琅琊王已經露出同意的表情,一旁刁協發話了:

  “你既有此心,琅琊王仁慈,自然會放流民前往北方,還會供給你們糧草。隻是——”他停頓了一下:“千萬不要以北伐的名義!”

  “卻是為何?”

  刁協朗聲應道:

  “長安尚有秦王的行台,而天子還被關押在平陽。即使尊貴如琅琊王殿下,也不夠資格發兵北伐。現在足下以貧弱之兵,飼虎狼之口,還要放言北伐。萬一失敗,你自己死不足惜,我們琅琊王豈不是要成為天下的笑柄?”

  糟糕,好一個“你也配北伐”?桓景眉頭一皺,又是這群不好惹的從事中郎們。若要琅琊王認可北伐的旗號,就必須先過他們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