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分糧(四)
作者:豆豉炒辣椒      更新:2021-09-23 10:07      字數:2646
  正午到來之時,在眾人矚目之中,桓景來到了塢堡前的臨時堆出的小土台上。身後十幾車糧食也隨之運出了塢堡大門。

  看見心心念念的糧食,人群開始騷動起來,後麵的老弱婦孺隻能踮著腳眺望,而最前麵的青壯男子已經開始奮力向土台處靠攏,隻是靠著許家家丁才勉強維持住秩序。但即使是家丁,也都不斷回頭望向盛著糧食的大車。

  桓景默默地數了數台下的民眾,大約有兩千之數。這些人大都是許家的佃戶和部曲。作為世襲的牟鄉侯,許家在城父縣的食邑有數千戶之多,隱匿不報的亡戶更是不計其數,此次前來圍觀的也隻是一小部分。

  如果此時有人振臂一呼,怕是沒人能阻擋住眼前的洪流。

  宛如久旱逢甘霖,過去數年豫州的戰亂中,譙地雖然有桓景的保護,但塢堡主治下的百姓依然溫飽不濟,和桓景自家的新軍部屬仿佛活在兩個世界。

  原因很簡單,新軍基本上按照軍隊的編製分糧,即使非軍事的部屬也分配有序。加上商隊經營得當,不斷用美酒和兵器這些不能充饑的東西,從江東換來糧食這種硬通貨,所以桓景直屬的區域已經一年沒有餓過飯。

  但塢堡主們依然是內部自治狀態,而去年桓景用品秩換糧食的政策,一方麵從塢堡主手上換來了大量的糧食,另一方麵也加劇了佃戶和部曲糧食的匱乏,底層的日子愈發艱難了。

  不過,不識字的百姓還推不出其中的因果:他們隻能看見自家塢堡的日子越過越差,而士族老爺們依舊過著滋潤的名士生活;另一邊桓景治下雖然需要不斷打仗,卻衣食無憂,如果是士兵甚至能吃上肉和豆腐。

  於是過去一年不斷有佃戶從各塢堡主處逃亡到桓景的屬地。桓景的解決方案是用金銀珠寶賠償給塢堡主們,所以一年下來倒也相安無事。

  而此時,塢堡主治下的百姓已經接近極限,桓景承諾的糧食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刁民還不肅靜!”許綜從桓景身後走出,叉腰指著百姓斥責道:“這是你們的內史大人,親自來給你們送糧來了,還不感恩戴德?”

  這老頭頤指氣使的樣子和先前判若兩人,桓景有些驚訝地瞟了一眼許綜,隨後立刻明白了。畢竟自己是譙地老大,圓滑的許綜自然知道對什麽人說什麽話。

  雖然沒人見過桓景,但大家都聽聞過他的威名,眼見土台眾人之中一個身著輕便皮甲的高大青年,便都已料到是譙國內史親自前來。所以不需許綜介紹,人群中立馬爆發出一陣歡呼。

  桓景麵向人群,心中明白情緒已經成熟了。他做了個安靜的手勢:

  “不要著急,這些糧食都是你們的。但要守秩序,一步一步來。”

  他一轉眼珠,向身後的隨行商人做了個手勢,突然高聲喊道:

  “你們值得的比這更多!”

  身旁喬裝隨行商人的新軍侍衛會意,立刻抽出短劍,在桓景身旁排列成了一個小小的圓陣,護住桓景和燕燕。而許綜身後的兩個新軍也立刻發難,將這個耄耋之年的老者雙手反剪,扣在地上。

  台下的許覽立刻指揮家丁結陣,但望望桓景身旁身強力壯的新軍士兵,又望望自己手下羸弱的家丁,並不敢強攻上土台。何況父親被扣押,這個年近六旬的大男孩也知道投鼠忌器。在他的命令下,許家家丁隻是沿土台邊緣和新軍侍衛對峙。

  許綜腦子裏一片空白,隻是無助地望著台下的兒子。四周百姓見台上突生變故,卻隻是議論紛紛,並無人前往助陣。

  扣住了許綜,事情已經成功了一半。但桓景心裏清楚,自己的底牌不是這一點侍衛和許綜這個人質,而是土台下的人民。

  “十二日之前,你們應該已經聽聞譙城發下了十幾車糧食。”桓景望著台下議論紛紛的民眾,盡全力喊道:“這些糧食,你們人人都有份,但為什麽拖到我親自前來,方才下發?”

  台下的人群安靜了下來,仿佛退潮時的海水。連與新軍對峙的家丁也轉頭望向侍衛簇擁中的桓景。

  “為什麽都是譙國子民,在內史治下的譙城,人人都能吃上飯;而在城父縣的你們卻隻能餓著肚子?

  “為什麽新軍在前線節節勝利,但後方的你們卻過得越來越差,甚至窮到穿不上衣服?”

  回應桓景的是一片寂靜,但這寂靜中醞釀的是思考,是覺醒。十二天前,他們為糧食到來興奮不已,可後來就有了塢堡主私吞糧草的傳言。雖然群情激憤,但他們隻知道塢主老爺們一貫如此,早就習以為常,並不知道還有什麽別的出路。

  桓景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習以為常“。

  “譙城與城父的諸般差別,是有一個原因的。

  “不是因為譙城的百姓更加勤勞,而你們更加懶惰;也不是因為你們的內史是什麽大天才。

  “一切的原因,隻在於一點,內史直接治下的百姓,都是自由身;而你們,則是許家的家奴!”

  台下的佃戶與部曲交頭接耳起來。連許覽手下的家丁都收起了矛尖,不住的回望身後的許覽。

  從曾祖父輩開始,曹操編製部曲的時候,這些人就生活在部曲製之下,後來司馬炎的占田製更讓這些部曲都成了土地上的佃客,幾乎可以算作奴隸。

  從前曾祖父輩是許褚的部曲,而現在的他們則是許褚孫子和曾孫的家丁。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束縛在許家的土地上,是許家的一部分。

  “哼,胡說八道!”許綜跪在地上冷笑道:“我祖父、父親在戰場上數代拚死征戰換來的家產,我一生恩澤一方,豈是你一句話就能否定的?生是許家的人,死了也應當做許家的鬼,這一切都是命數!更何況,如果沒有許家的經營,這些人又去哪裏謀生呢?”

  桓景不回頭,麵向大眾:

  “聽見了嗎?你們的主人說,你們是許家的人。但在我看來,你們隻是人,生來就是可以自由行動的。

  “當女媧造人之初,哪裏有許家,哪裏有士人,哪裏又有佃客呢?如果沒有許家,你們自己難道不會耕種嗎?你們隻是沒有田地罷了。”

  一邊是主人在強調家世,強調祖上的功勳;另一邊則是譙地主官在說一些半通不通的道理。台下的民眾不置可否:他們隻知道自己肚中饑餓,但如果奪取許家的田地和糧食,又有些過於離經叛道。

  摩肩接踵的人群陷入了爭辯:

  “但田產都是許家的,如果我們奪過來,豈不是忘恩負義?”

  “是啊!身為譙國主官,怎麽可以說這種無父無君的大話?”

  “我不知道什麽許家,也不懂什麽自由,隻知道自己餓得慌!”

  “放肆,沒有許家的經營,你這賤種連糠都吃不上。”

  “但我隻想吃東西了,哪怕泥土都可以。何況桓家不一樣可以經營麽?或許比許家還要好些?”

  桓景望著人群,不說話。他知道,這些簡單的道理,即使是後世之人也未必能時時明白,何況這些不識字的佃客呢?沒有地主,農民就要受窮;沒有XXX,員工就沒法做事;這些論斷在後世也並不鮮見,還不乏有各種“學識淵博”的正人君子背書。

  後世受過教育的人都要費一番力氣才能弄清的道理,肯定還得讓他們好好消化消化,不求他們弄懂、認同,但求有些印象,播下一點種子。

  他不是不知道,這些人最在乎的還是吃飽肚子。但那些大道理也當伴隨著這一次的記憶,深深地印入佃戶與部曲的腦子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