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追亡逐北(二)
作者:豆豉炒辣椒      更新:2021-07-28 23:22      字數:3069
  從陽夏城出發後,桓景的軍隊渡過渦水,繼續北進,向雎陽和蒙城進發。

  ??渦水南岸的陳郡不同,進入渦水北岸的梁國地界,逃兵越來越多,以至於每天都能收到千餘。一開始桓景還能應收盡收,到了後來,遇到的逃兵境況越來越差,幾乎所有不患上疫病的。桓景自己在原時空不怎麽懂醫學,所以軍中也沒有多少軍醫,麵對這種境況還要快速趕路,桓景隻能放棄收容俘虜。

  ??不過,對於已經收容的俘虜,他還是盡量讓他們吃飽,然後沿水路補給送回譙城。

  ??眾將士紛紛表示不解:“內史,這些都是之前的敵人,為何還要救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不行麽?”

  ??“彼時是仇敵,到了譙城,經過審判就是平民了。”桓景答道:“而且陳郡赤地千裏,還是需要人耕種的。”

  ??一旁溫嶠則補充道:“如果這個名聲能傳揚出去,人人都想著做俘虜就能活命,那麽除非是罪大惡極之徒,敵人抵抗是不會那麽堅決的。”

  ??不過要養活已經收容的俘虜,對於這個時代的軍隊,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一方麵是糧食的供應,而另一方麵,則是俘虜中普遍存在的瘟疫。好在對於這兩者,桓景都有辦法。

  ??首先是糧食,本來去年豐收就留下了不少存糧,在抄了譙城胥吏和大戶們的家以後,糧食更是不成問題,所以富餘的糧食用來暫時供養俘虜,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對於瘟疫,桓景通過探查病人的情況,很快發現這是一種呼吸道疾病。

  ??桓景自己倒是不怕這個時代的疾病:畢竟對於疾病,現代人身上早就有了各種奇奇怪怪的抗體。但對於部下而言,這種疾病確實是致命的。

  ??於是原時空的九年義務教育就派上了用場:無法消除感染源,也沒有很好治療手段的情況下,切斷傳播途徑是最高效的辦法。

  ??本來桓景就知道“大戰之後,必有大疫”的道理,在大戰前夕就趕製了一大批口罩,皆由亞麻布所製,現在居然也算派上了用場。雖然產能所限,桓景的口罩必須複用,隻能每次都用白酒消毒。但對於這個時代的病菌來說,這種防疫的方式就足夠了。

  ??因為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新軍並未被俘虜拖慢速度,幾日之內便迅速逼近雎陽城城下。此時斥候騎馬飛報:

  ??“桓內史,有人駐紮在雎陽城!”

  ??桓景一開始吃了一驚:難道石勒跑到雎陽和蒙城就停下來了?如果攻城,自己的力量可遠遠不夠。一旁的將士也陷入沉思,準備打一場硬仗。

  ??然而他轉念一想,忽然又有了主意:距離雎陽最近的勢力是陳午,此人既然背叛石勒,必然會先占據這一要衝之地。

  ??他將冉良召至身前,讓他去向城下喊話,不過一刻鍾後,冉良就騎馬回報,駐守雎陽的,正是陳午部乞活軍。而主帥則是桓景的老熟人——陳川和李頭。

  ??兜兜轉轉這麽久,兩支軍隊重又相聚,本應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桓景卻沒有興奮起來:之前的交情可作不得數,在這個時空實力才是第一位的。

  ??陳午手下這些乞活軍能投降石勒一次,將來也可能投降任何人。何況最近石勒的大軍應該剛剛經過此地,而陳午似乎並沒讓陳川的偏師去圍追堵截,而是選擇進駐城池,而放石勒離開。這麽看,陳午部乞活軍的立場是很可疑的。

  ??桓景心中明了,所以才非常謹慎地又擬了一封手書,讓冉良送過去。信中回顧了過去在苦縣的交情,和現在麵臨的大義抉擇。

  ??他並不指望能夠說動陳川出兵,但是如果能穩住陳午不在背後捅刀子,即使雎陽和蒙城都被陳午搶占,那麽也不能算是失敗。

  ??信使從大營出發,桓景焦慮地等待著回複,隻見城中竄出一支人馬,正是陳川和李頭來迎接他們。這支軍隊步伐整齊,軍容齊整,已非當初在苦縣看到的那支乞丐軍可以比擬。看來在陳留屯駐期間,李頭對於練兵沒有少費心思。

  ??“陳兄別來無恙啊!現在乞活軍真是今非昔比了!”桓景快馬上前,欠了欠身,當作施禮。

  ??“桓公子一年不見,隊伍也壯了不少嘛?”

  ??表麵的寒暄之餘,雙方都驚訝於各自軍力的進步,所以先互相誇讚對方軍馬,來探探各自的態度。

  ??隨後則是情報的交換。桓景心中清楚,對於乞活軍,自己的情報價值不大:要麽是自己的行軍計劃,由於過於明顯,所以幾乎可以視為是公開的;要麽則是琅琊王方麵的信息,沒有什麽幫助,所以正好暢所欲言。

  ??“我倒是好奇,你們為何要遮住麵龐?”陳川笑著問。

  ??桓景沒想到,乞活軍唯一關注的竟然是這一點。也是,這口罩算是自己軍隊最明顯的特征了。他向陳川解釋了一堆病菌、切斷傳播途徑這類概念。桓景已經努力將病菌這種專業術語,用瘴氣這種本時空的詞替代,但這個時空無論百姓,還是地方軍頭都聽不懂桓景所說的。

  ??所以這一次,陳川再次問起,桓景幹脆胡編了一句:

  ??“方便識別是自己人,而且避免了軍隊中交頭接耳的現象!”

  ??而陳川自己掌握的信息,對於桓景而言,就有用得多。

  ??首先是石勒大軍的近況與方位。就乞活軍抓住的俘虜來看,自從八萬從汝陰撤出後,石勒的軍隊繼續逃散,此時又去了一半,大約隻剩下不到四萬人了,但瘟疫遠沒有停止的跡象。

  ??“四萬人,依然難以對付啊!”桓景不禁感歎:“你們也會繼續追擊麽?”

  ??“這恐怕不行了”,陳川答道:“陳午將軍現在將主力西調,如果要立刻回師肯定來不及了。”

  ??話是這麽說,但桓景緊盯陳川,已經大概猜到了他心中想的:無非是推鍋罷了。石勒軍中最精銳的舊部還在,那麽和石勒正麵交戰,就必然是萬分艱難的。

  ??“但將軍現在手下亦有數千部眾,而石勒軍心已經散亂,你現在如果加入,有可能會可以掙個頭功。”

  ??陳川回頭望了望李頭,心中沒有主意。

  ??“內史所言極是”,李頭朗聲說道,“我們自當加入,為國鏟平石勒這個逆賊!”

  ??“但陳午說過,在他回軍之前,不要貿然出擊。”陳川在一旁提醒著。

  ??“陳午雖然是一方豪傑,但是你可是他的叔父,何況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從。請將軍勿複疑慮。”

  ??陳川本來耳根子軟,現在很容易就被說動了。

  ??於是當晚,陳川劃撥出了三千軍隊,交由李頭率領,與桓景並肩作戰,尾隨石勒北上。他的目標在石勒離開豫州之後,先和桓景打好關係。雖然能否擊敗石勒是個未知數,但是此舉一定能交好桓景

  ??第二日上午,立夏。

  ??陽光開始變得炙熱起來。桓景汗流浹背,走在隊伍最前麵一排。

  ??這時,天邊出現了一個騎兵,肩上插著一支箭,向南疾馳而來:

  ??“不是過了投降的,這次是真的,是石勒的後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