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軍事討論
作者:豆豉炒辣椒      更新:2021-07-17 18:36      字數:3102
  第二日,桓景召集麾下諸將校,與寧平城中議事廳商議,眾人以為又是一次尋常的會議下來。

  ??接連幾次小勝下來,士卒皆以為石勒軍的精銳不過如此,而夔安也不過是一員庸將,會議前,人人互相歡聲笑語,愉快的氣氛充滿了議事廳。

  ??新軍頭目中最機靈的冉良和王仲堅還留在譙城壓陣,而桓宣和鄧嶽則在譙國南部活動。剩下的幾位新軍校官本就出身行伍,因為軍功才擢升為校官,但平日裏卻大多隻顧遵守紀律,少有思考韜略。唯一軍事經驗豐富的前乞活軍將領劉瑞也已經年老,懶得去仔細思考。

  ??望著屬下單純而愉悅的神情,桓景心中暗語,看來僅僅是把孫子兵法反複誦讀幾遍,士卒們還是遠遠不能理解什麽叫”兵不厭詐“啊——之後的考評得側重於智謀了。

  ??見眾人已經來齊,他發問了:

  ??”諸位,我軍之前數日,為何能取勝?”

  ??一員年輕將領站了起來,他叫陳昭之,從前叫陳大亮,是桓景給改的名字:

  ??“大雨已近一整月,其中幾乎沒有晴日,敵軍難以進行大規模行動,這是天時。

  ??“敵軍南有司馬睿牽製,向東又有沙河為阻,此為地利。

  ??“敵軍搶掠過甚,不得民眾支持,而中軍又缺糧,軍心動搖,此為人和。

  ??“敵軍不得天時地利人和,就來進攻我軍,這是取敗之道。我們能連續取勝,又有什麽意外的呢?”

  ??這個回答算是引經據典,中規中矩。桓景看著陳昭之,心想去年這小子還是大字不識一個的獵戶,現在可謂進步神速,但還是遠遠不夠。

  ??從本質上看,除了冉良、王仲堅等少數人,新軍將士仍然沒有把兵書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總是先不假思索地有了個結論,然後再拿分析往上套。陳昭之的這個回答是個典型。

  ??至少最關鍵和明顯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在潛意識裏,將士們在回避思考——

  ??“陳昭之,我問你,如果你是夔安,直接率領萬餘人,跨河打我們的五千人,勝算幾成?能不能建立背河陣地呢?”

  ??“要攻破寧平城未必,但在沙河以北建立陣地不難。”

  ??“那麽為什麽到現在為止,夔安隻是不斷派部隊日夜襲擾,卻不全軍北渡沙河呢?渡過沙河不是對他更有利嗎?”

  ??陳昭之被問住了,頓了片刻,才支支吾吾地說:“夔安本來就是庸將,石勒的軍心也已經動搖了,所以他們不敢進攻......”

  ??隨後,他像堅定了信心似的,聲音有了底氣:“對,我們是譙國民眾的選擇,是不可戰勝的!”

  ??新軍軍眾都歡呼起來,由衷地感到高興。桓景審視著他們,深深地皺起了眉頭:此前半年,自己一直在給士卒們灌輸打仗是為了民眾的觀點,士卒們對於勝利的信心已經深入骨髓。但他沒想到這卻是一項雙刃劍。

  ??軍事教育不是灌輸,盲目的信心並不可取。

  ??“不對,完全錯了。如果大家都像你這麽想,我們就完了!”桓景說罷,長嘯一聲,四座之內,新軍眾將安靜了下來。雖然他們不能理解主帥為何如此擔憂,但出於崇敬,都期待著他的意見。

  ??“夔安之所以不斷戰敗,無非兩個原因:一是麻痹我軍,使我軍既驕傲自大,又疲於應付;二是以自己在沙河南岸的存在,將我軍拖在寧平城!”

  ??他起身,快步走向牆上掛著的豫州地圖,將手指在四周略略一圈,最終點在了苦縣的位置。

  ??“如果石勒的軍隊出現在此處,王讚的三千人又無法守住,那麽我們前往譙城的直接通路就算被切斷了。”

  ??劉瑞回憶起了之前張賓的信件:“這是之前張賓的說法,但是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證據能佐證石勒會采用如上的行動。”

  ??“劉將軍”,桓景直麵劉瑞,“夔安的行動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夔安決不是什麽庸將,他是石勒起兵之時就跟隨身邊的人物,每每獨當一麵,屢次大敗晉軍。現在我們新軍中的小卒都知道渡河比不渡河要好,他夔安能想不到?

  ??“這隻能說明,如果他渡河後擊敗我軍,我軍潰逃回譙城,反而是他不想看到的。

  ??“那麽,他真正想的,其實是把我們一舉殲滅在寧平城。現在他隻是暫時沒有得到消息,一旦石勒軍隊出現在我軍後方,相信他會立刻進攻。”

  ??麵對桓景此番分析,新軍諸將都將信將疑。寧平城畢竟是大家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之前也辛苦守衛了半年之久,如此輕易地棄城而走,實在是可惜。

  ??見大家還在猶豫,桓景拍著幾案,試圖繼續推一把:

  ??“大家別忘了,人少的是我們一方。我們並沒有資本冒險。石勒損失一萬,他依然有十幾萬大軍。我們的全部兵力,都不夠損失一萬人。我們不能繼續在此冒險,必須縮短補給。”

  ??見眾人依然沒有反應,桓景有些急了,他最後隻能自己下命令:

  ??“寧平城並非久留之地。今夜乘著雨勢和夜幕,無論如何,我們都得立刻撤離寧平城!”

  ??“那麽去哪裏呢?”

  ??“先往譙城退!”

  ??最終,桓景力排眾議,以個人威望強推,新軍眾人也不好阻攔,隻得答應下來。

  ??是夜大雨,一路上桓景都在擔憂夔安的行動,不過幸虧雨聲掩蓋了城中軍隊撤離的聲音。新軍神不知鬼不覺地撤離了

  ??冒雨行了一整夜,五千軍隊終於進入苦縣地界,靠近之前屯墾隊所在的基地鴿子塢,軍隊已是疲憊至極,若非對桓景個人的崇拜和信任,恐怕是早已堅持不住。

  ??饒是如此,桓景也隱隱聽見隊伍中開始怨聲載道,而最近幾次整隊時,已經出現了逃兵的跡象。

  ??雨停了,東麵的天空難得出現了層層疊疊的朝霞。桓景卻沒工夫欣賞,他依然焦慮地不住向西回頭,生怕身後出現追兵。

  ??“內史,前方好像有一群士兵正在路邊歇息。”

  ??正當桓景回頭之際,他身邊的傳令兵突然高喊。他重新向東望去,朝霞之下,一群士兵身著滿是泥濘的盔甲,顯得狼狽不堪,他們要麽躺倒在地上,巡邏的士兵,則失魂落魄,仿佛行屍走肉。

  ??直到這群人漸漸接近,桓景定睛一看,才發現他們並非全是軍人,其中不少其實是當地的居民。

  ??像是認出了桓景的旗幟,那群人中,有幾個向西飛奔而來。那幾個身影越來越大,桓景這才發現這幾人都沒有帶頭盔,盔甲也脫得差不多了,看來是離開戰場不久。為首一人肩上還插著一支箭,他飛奔到桓景馬前跪下:

  ??“桓內史!我......”

  ??他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別哭了。王讚在苦縣治軍有多嚴厲?你們都是逃兵嗎”

  ??“內史,王讚將軍已經戰死了,敵軍已經占領了苦縣縣城,我軍幾乎全軍覆沒。敵人在苦縣大開殺戒,不分軍民,現在隻剩我們這幾個逃出來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