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南下
作者:豆豉炒辣椒      更新:2021-07-17 18:36      字數:3503
  而在此月圓之夜,白雲塢西麵百五十裏,陳縣縣城內火光衝天。

  ??在石虎戰敗後,石勒大怒,不顧張賓勸諫,命刁膺留守許昌,自己親率二萬步騎,直奔陳縣而來。然而及到了陳縣,卻發現桓景和劉瑞早就搬空了整座城池,城裏麵沒有糧草,也沒有財物,唯餘一幢幢空蕩蕩的房屋。

  ??作為詐降高手,這一次換做石勒自己被桓景和王讚背叛,自然讓他又惱又羞。他開始覺得,這些降將都信不過。所以臨行前,他找個借口斬了失去利用價值的苟晞,畢竟招降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連陳午都投降了。

  ??除了被背叛之外,侄子被一刀破相的事,更是激起了他的怒火。一定要讓這些叛徒付出代價,親族豈是桓景這種人能隨便來傷害的?

  ??但當他滿懷報複之意而來時,卻隻見到一座空城,心中燥鬱,無處抒發。

  ??一氣之下,他下令焚毀陳縣縣城。

  ??“明日繼續向東,大軍一日五十裏,再行三日,一定可以直搗白雲塢。”

  ??陳縣縣城外,石勒端坐中軍,凝視著眼前的大火,決絕地說。

  ??火光獵獵地在空中舞動,映紅了身邊謀臣武將的麵龐。

  ??“主公,萬萬不可。”張賓勸諫道,“此次進軍空耗兵力。現在我們的士卒無法收集到糧草,隻能從許昌運糧。

  ??“但之前陽夏的屠戮和今日火燒陳縣,已經讓我們在此地失去民心了。許昌距譙城三百裏,現在亂兵層出不窮,如果要運糧,必然要派專人維護糧道,耗費甚靡......”

  ??“軍師,你是說我現在這把火放得不對麽?”,石勒打斷了張賓,現在他幾乎聽不進任何東西,“如果不能警示這些膽敢背叛者,將來叛黨必然層出不窮!”

  ??“主公放火燒空城,無可無不可”,張賓急切地說,“但我們的大患是王彌,桓景隻是疥癬之疾罷了。”

  ??石勒雙手抱在胸前,倨傲地盯著張賓:“哼!之前說桓景是人傑,不得不防的也是你,現在又來說桓景不過是疥癬之疾?

  ??“文人的嘴,真是正反兩麵都能說啊!”

  ??張賓寸步不讓:“事有本末。長遠來看,桓景不得不防,但當下王彌才是大敵。何況現在桓景已經如遊龍入水,再難製衡......”

  ??“你是說,即使我此番進攻他那座小小的塢堡,也要被擊潰嗎?”石勒抬高了聲調,似乎馬上要發火。

  ??張賓也抬高聲調:“是的,不止要失敗,甚至要屍骨無存!

  ??“一旦王彌突襲糧道,屯駐陳縣。即使是一座廢墟,也足夠斷了主公您的歸路。到時候,主公你兩萬人徘徊於陳縣和苦縣之間,又如何自處呢?”

  ??一聽到這個可能,石勒如當頭被澆了一盤冷水般清醒過來。

  ??可恨自己隻帶了兩萬人來,王彌如果全軍出擊進占陳縣,那麽即使自己能攻克白雲塢,手上剩餘的士卒也無法打通回許昌的道路。

  ??何況,許昌城中那些人就那麽可信嗎?那幾個養子一個個如狼似虎,一旦知道自己被困,又有幾人肯率軍來搭救?

  ??他麵色稍慚,低聲說:“為之奈何?難道要回軍許昌?”

  ??遇到關鍵問題,石勒總還是聽勸的,這正是張賓選擇他的原因。

  ??“不,我們也不回許昌。”

  ??既不向東征討桓景,又不回許昌,難道真要屯駐此地?眾人不解張賓到底有什麽妙計。

  ??“南下,我們去王彌那兒!”

  ??眾人恍然大悟,雖然現在隻得到了一座空城,但無論如何,石勒軍是得勝之師,對於王彌攻克陳縣的承諾也算實現了。

  ??就食於王彌,倒也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隻是這樣,和回許昌又有什麽區別呢?”石勒摩挲著胡子,總算能冷靜地開始分析。

  ??“主公不是想兼並王彌的部眾嗎?現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石勒眼睛一亮,示意張賓繼續說下去。

  ??張賓仔細說出了他的計策,原來卻是鴻門宴的翻版:自己作為援軍,假借征伐桓景的借口,過道王彌境內,在此時向王彌發出赴宴邀請,則可趁王彌無備,一舉擒斬。

  ??“王彌何等人物?豈會這麽輕易上當?”石勒表情輕鬆,因為他知道張賓的計謀一般有他的理由。

  ??“我早有謀劃,但不可與他人道。”

  ??石勒擯去眾人,兩人來到張賓的行營。這時張賓才將他的計劃細細說來,又向石勒展示了幾封過往書信。原來這個計策,張賓已經私下經營一個月之久。

  ??“為什麽不早說?”

  ??“本來想等時機再成熟些再向主公提起,但主公執意東征,那麽現在是唯一可以執行的時機。”

  ??石勒撫著張賓的肩膀,讚歎道:“真吾之子房也!”

  ??此時張賓心裏想的卻是,終於將石勒的注意力轉移到王彌身上了。他向東望去:桓景這小子,接下來就看你的發揮了,一定要趕在石勒之前拿下整個譙郡,這樣才能遏止石勒的南侵計劃。

  ??半個月以後,桓景集合新軍全軍,連同劉瑞的三千人,南下向譙郡南部進發。

  ??桓景不在白雲塢的日子裏,桓宣按桓景的囑咐,與劉瑞一道將陳縣的五萬軍民撤回苦縣一帶安置,依托苦縣和寧平城進行守禦。

  ??而桓景回到白雲塢後,又進一步和劉瑞商量,將他原先的近萬軍隊,裁剪為五千人,兩千守備寧平城,剩下的都調到白雲塢等待下一步調遣。

  ??從陳縣一戰就可以看出來,劉瑞的乞活軍雖多,但戰鬥力不夠,所以其實他的萬人大軍,甚至未必能勝過桓景的兩千新軍。

  ??劉瑞當然不情願自行裁撤軍隊。但雪中送炭的大恩,和並肩作戰的感情,讓劉瑞的部下對桓景產生了仰慕之情。

  ??桓景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自打和劉瑞合兵一處,他就將之前對待陳川部乞活軍的那一套拿過來,不僅讓兩軍普通士兵聯誼,又好吃好喝款待對方軍士。乞活軍眾本是流民,眼見對方夥食豐富,不禁嘖嘖稱奇。

  ??在苦縣的安置中,五萬百姓也得到了較為妥善的安置,不僅分配土地,還暫時免除賦稅。這些百姓與劉瑞的乞活軍往往互為親屬。於是這些士兵回到家,天天聽到的,就是對白雲塢政策的稱讚。

  ??而最令乞活軍軍士驚訝的,還是桓景的新軍現在多數已經粗通文墨。在他們看來,讀書本是老爺們的事情,作為流民其實本不必費這心思。

  ??但一番交流下來,他們眼見這群新軍士兵見識廣,說話又有條理,個個都是人才,心中不禁暗想,難道讀書真有那麽大用?

  ??新軍的存在本身,對乞活軍士卒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於是劉瑞發現自己的部下,盡皆倒向了桓景。

  ??雖說一開始不情不願,但劉瑞本來是一個隨遇而安的脾性,隻是因為年長德高才被推為首領,現在幹脆樂得放手讓桓景做決定,自己不再幹涉。

  ??總而言之,現在兩軍雖然名義上還是互不統屬,但事實上,大家都傾心於桓景,劉瑞反而被架空。

  ??見內部已經大定,而石勒那邊在焚毀陳縣縣城後,好像再沒什麽動靜,於是桓景決定傾巢出動,征討譙郡南部。

  ??隻要驅逐了張平,北邊的樊雅之前就失敗過一次,必然也會懾服,那麽譙郡便能歸為一統,自己這個譙郡司馬才真正意義上實至名歸。

  ??正當軍隊開撥之際,冉良匆匆跑進來,送來了一個竹筒。

  ??這幾日和南邊壽春及龍亢方麵的交流,一直交由冉良這個半大小子。因為還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張平在渦水上的守軍,基本不會怎麽盤查。於是冉良大搖大擺地在渦水上穿梭。

  ??真是個機靈小子,說不定以後能當將軍的,桓景心想。

  ??他將目光下瞟,竹筒上的落款是紀瞻,看來他也依照約定開始行動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