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將計就計
作者:豆豉炒辣椒      更新:2021-07-17 18:36      字數:3782
  七月二十三日上午,桓宣正一個人在書房裏讀《戰國策》。

  ??屋外風雨大作,天色晦暗不明,他隻得將油燈點起。油燈之下,書冊上的字尤為暗淡,但是桓宣心裏卻無限光明——從前在京城看不懂的一些人際往來,現在終於完全搞明白了。

  ??為了他能夠在京城混個一官半職,當時桓弼隻準桓宣看禮記及諸儒家經傳,以及老莊之學。學前者是為了匡正道德,學後者則是為了和京城的高門士族談笑風生。

  ??至於戰國策這種書,老塢主覺得過於譎詐,所以之前一直不準桓宣看。直到現在,為了對付譙郡的塢堡主們,桓宣才重又撿起這本書。

  ??正讀到興起之時,屋外想起敲門聲,透過窗戶看去,是一個穿戴蓑衣的人影。

  ??他輕輕拉開門,原來是桓景。

  ??桓景走進房間,摘下鬥笠,一身水淋淋地。

  ??“看什麽呢?”他指著桌上的書簡。

  ??“《戰國策》”

  ??“弟弟你之前沒看過?”

  ??“父親不讓我看。畢竟縱橫之術譎而不正,擺不上台麵。如果不是亂世,確實也用不上啊。”

  ??這倒確實如此,桓景想起原時空一些同學完全不曉人際關係,但如果是從事技術崗位,畢業幾年後依然成就斐然。可見在一個穩定的局勢下,變詐之術確實無用。

  ??但是這個時代已經經曆過八王之亂了,父親桓弼居然還篤信之後馬上會是一個治世,可見老塢主確實天真固執得很。

  ??“哥哥有什麽事嗎?”桓宣問。

  ??“張平和樊雅互相泄密說對方要發兵來攻打我們的事,你有聽說吧。”

  ??桓宣點點頭,“聽說了。”

  ??“你怎麽看?”

  ??桓宣放下書卷,“依弟弟的看法,他們根本不會來攻打我們。”

  ??這個觀點有意思,本來桓景正憂心忡忡,不知道要怎麽同時對付兩家敵人。如果桓宣說的是對的,那麽自己的練兵計劃就不至於被新的戰鬥打斷。

  ??“這何以見得?”

  ??“那就說來話長了,哥哥主事這麽久,對譙郡各方的實力,不知道怎麽看?”

  ??桓景略略思索,給出了他的分析。

  ??“依我看來,我們譙郡現在恰如三國。樊雅一敗塗地之後,現在退回渦水以北,兵力隻剩不過兩千,精銳盡喪,就如夷陵之戰後的劉備。

  ??“我們坐擁譙城之固,現在有兩千軍力,如果要發動塢堡主,又可以獲得更多的兵。隻是塢堡主們各懷異心,如果防守則有餘,進攻則隻能靠我們本部的兩千兵力。就如孫權防守時往往打得有聲有色,但是並無主動出擊之力。

  ??“張平占據渦陽、龍亢,控製了南邊一半的譙郡,還在汝陰郡有地盤,手下聽說有六千多人,勢力正盛。而且他流民領袖出身,不必顧忌塢堡主。這仿佛軍力強大而打壓士族的曹操。”

  ??初秋的大雨天往往分外悶熱,桓宣拾起一旁的羽扇,輕輕搖起來。

  ??“哥哥對軍力的分析是到位的,但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

  ??他用羽扇末端敲敲幾案:

  ??“名分!”

  ??桓景心中一驚,這弟弟不像是個迂腐的人,怎麽這麽在意這種虛的東西,“名分之說未免過於疏闊。”

  ??“不然。這也是弟弟我讀戰國策的一點感受。之前讀左傳沒能明白的很多東西,現在讀畢戰國策,再返回去看左傳,感覺就像是另一本書。

  ??“大義名分,看起來虛無縹緲,卻是一個實在的念想。亂世之中,沒人可以相信,大家總希望能跟上正統。那麽誰有權威,誰是正統,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越正統的勢力,往往越講規矩。規矩在亂世中珍貴得像金子一樣。

  ??“為何曹操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有了天子,就有了正統,屬下就會認為他曹操所做所為天然正義。即使設發丘中郎將,屠徐州城,大家也會相信那不過是暫時的,為了維護漢室的權宜之舉。如果換做是袁術那麽做,就和流寇無異了,人人得而誅之。”

  ??桓景有些明白桓宣的意思了。

  ??借用魯迅一句話,桓宣讀了幾十年的左傳,發現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大義名分”幾個字。待他讀了《戰國策》,橫豎睡不著,又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權威”。

  ??桓宣見桓景已經開悟,接著點明:

  ??“如果說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就應當奉太守以討不臣。現在塢堡主們心中還是向著晉室,不為別的,隻是因為晉室代表著過去的好日子。所以你征糧也好、征丁也罷,他們會認為這不過是暫時的權宜之舉。”

  ??他停停,清了清嗓子:

  ??“扯得有些遠了。意思很簡單,因為我們有了晉室之名分,現在樊雅實力弱小,自然不敢主動進攻,而張平承擔不起失敗風險,也無法進攻。所以他們隻能寄希望於你和另一方打起來,自己獲得一個穩定的局麵罷了。”

  ??原來還是從實力層麵出發的分析,但是桓景還是有疑惑,“為什麽說張平承擔不起失敗的風險呢?”

  ??“因為我們有了名分之後,他後方不穩。”

  ??原來張平在譙郡之發跡,與樊雅不同。他一開始打家劫舍,後來則威逼塢堡主們交糧,雖然同為塢堡主,他與乞活軍倒有些相像。

  ??按照桓宣的解釋,如果張平一直勝利,當然兵精糧足。而一旦他失敗,底下的塢堡主們自然不會再聽從他,反而會歸順正統的一方,這樣他的勢力自然土崩瓦解。

  ??“雖然一樣是征糧,跟著哥哥你,至少戰亂過後,還有希望回到從前的好日子。”

  ??桓景點頭稱是,他胸中茅塞頓開,有了底氣。無論是什麽時代,大多數人還是追求一個安穩。跟著張平那樣的流民帥,去追尋一個不穩定的未來,確實不怎麽吸引人。

  ??“現在唯一令我摸不透的是王彌,想來也算是一代大盜了,為何要出此下策?他難道不知道張平和樊雅是不會為了他的利益輕舉妄動嗎?”桓宣摸著腦袋說。

  ??這件事桓景倒是挺清楚,弟弟純粹是想多了,“我倒覺得王彌現在沒有那麽多心機。”

  ??“為什麽?”桓宣不解。

  ??“王彌自從到了豫州之後,顯然有些舉止失措。從這次刺殺事件就可以看出來,一般用刺殺如果成功也罷,失敗了肯定會和我們徹底翻臉,談都沒得談。

  ??“這說明他的謀臣甚至都沒有好好考慮和我們和解的方案,可見已經是十分急躁了。這次,也屬於病急亂投醫。”

  ??原來桓景是想到了自身剛剛經曆的刺殺。如果王彌要在豫州長期發展,就必須和當地塢堡主打好基礎。假使自己真的被刺殺成功,王彌獲得的隻是譙郡一時的混亂。長久來看,士族勢必不再敢和他合作。

  ??何況王彌的刺殺計劃執行得非常隨意,這說明謀劃本身也是倉促至極。

  ??“那麽為何王彌會到如此境地呢?他當年在青州可是以狡猾著稱的啊。”桓宣繼續問。

  ??“很簡單,因為王彌的部眾都是青州人,即使他想在豫州長久發展,也會被部下裹挾勸往青州。所以現在他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回家,但是現在回家的路被乞活軍劉瑞和我們擋住了。”

  ??此刻,他想到的是隋末宇文化及的故事。

  ??在弑殺隋煬帝之後,宇文化及帶著一大堆財寶和精銳的驍果軍,向關中進發。

  ??當時瓦崗寨的李密,就處在自己的位置——正好擋住了宇文化及。李密選擇的方案是和宇文化及死磕。驍果軍歸鄉心切,迸發出強大的戰力,故而李密雖然最終慘勝,也大傷元氣,不久就被王世充擊敗。

  ??幸虧自己有未來曆史的經驗,無論如何,自己一定不能學李密。

  ??他接著說:“一個多月前,他的部隊攻克洛陽後,這支部隊已經是一支驕兵了。現在帶著一大堆財寶,長期回不了家,又不斷在小處受挫,心態必然失衡。

  ??“簡而言之,他急了。”

  ??說罷,桓景微微一笑,心中突然有了個妙招。

  ??“糟糕”,桓宣一拍腦袋,“誠如哥哥所說,我們白雲塢不就成了王彌的首要目標嗎?他那麽多兵馬,我們要如何抵擋?”

  ??此刻閃電將書房照得透亮,一聲驚雷隨之響起。

  ??“確實如此”,桓景扶著幾案,“但我已經想出一條妙計。別忘了,還有一個人,他也希望王彌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