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耕與戰
作者:豆豉炒辣椒      更新:2021-07-17 18:36      字數:3379
  桓景看看母親,又看看這個叫“郗道徽”的家夥。

  ??“搞半天你們認識!娘,你是怎麽認識郗道徽的?”母親不是出自太原王氏麽?怎麽會和一個乞丐打扮的家夥認識?

  ??“景兒,叫郗鑒叔叔。道徽是他的字。”

  ??郗鑒,桓景打了一個激靈,舊時空的曆史知識一下子湧入他的腦海裏:這可是東晉朝廷的定海神針,後世大名鼎鼎的北府兵之父。這人帶兵肯定是沒有問題,隻是他怎麽跑到這裏來了?

  ??“但是,郗叔叔,你怎麽會流落到我們這小地方呢?”

  ??郗鑒仔細地描述了一下這幾天的經曆。原來一個月前,在朝中任職的他看見朝廷苗頭不對,已經打算回到在山陽郡的家鄉去了。於是皇帝派給了他一個給王司徒送信的任務,這樣他完成之後,就可以順道回去。

  ??結果好巧不巧趕上王司徒在苦縣的大敗。他想著要善始善終,不能一走了之,於是臨時參與了護送裴妃隨殘軍逃往洛陽的行動。結果走到一半,殘軍再一次被石勒擊潰,這一次全軍覆沒,隻有他隻身逃了出來。

  ??郗鑒為人一貫謹慎,花錢向路邊的乞丐交換了衣服。一路上遇見有人詢問姓名,隻答字而不答名。這樣挨了幾天才到譙郡西麵第一個有人煙的塢堡——白雲塢。

  ??“不過,我有一個要求:等桓二公子完成出使琅琊王的任務歸來後,就請護送我回到山陽郡老家。”

  ??“沒問題,我們兩家誰跟誰啊。”沒等桓景開口,王雍容立馬答應了。

  ??原來郗鑒是漢末名臣郗慮的後代,郗家和王家之前就有不少來往。大概是之前母親還未嫁過來的時候認識的吧,桓景如是想著。

  ??“那麽就這麽定了。郗叔叔在軍中擔任過職務,我桓景隻是鄉野匹夫而已,具體建軍的細節之後還望多多指導。”

  ??在簡單征求了佃戶們去苦縣屯墾的意願之後,桓景將話題轉向如何修繕白雲塢。

  ??他沒有多說話,隻是拿出一份設計草稿。

  ??桓景的設計圖,基本是原來塢堡的擴建版,。除此之外,隻是在塢門處加了甕城,並且加高了塢堡四角的塔樓。另外,在夯土的牆體外,又加了一層石牆。

  ??“真是個大工程。”“我們能在短時間完成嗎?”眾人紛紛感歎。

  ??“石牆可以留到後麵再加,但塢堡必須擴大,畢竟我們要容納更多的人。”

  ??之後桓景又和眾人商量了軍隊的編製問題,事情漸漸都敲定了。

  ??接下來的幾天,這個耕戰一體的體製,在桓景和郗鑒的努力下被迅速建立起來。

  ??首先,算上這幾天收納的流民,塢堡上下一共一千兩百人。桓景把這些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負責開墾苦縣的土地,主要是佃農和流民;而選擇留在白雲塢的,則主要是有地的農民和桓家的前奴婢。

  ??挾前幾日戰勝之威與佃戶的空前支持,桓景成功地逼迫其他地主交出了手中的奴婢。不過,土地是這些人的底線,他倒也沒有強求,隻是讓他們允許之前的奴婢可以在他們所有的土地上耕種,由桓家自己出現贖買他們的土地。

  ??反正這群地主鬧翻天也隻是在白雲塢附近,不過是一群守土之賊,桓景想到。之後我們新擴張的新領土,他們可是一點邊也不要想沾著。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把人劃分進組織。

  ??在郗鑒的建議下,兩部分民眾,各自分為三個營。平時生活和軍事操練,就以營為組織,一旦到了戰時,這些營就變成了戰鬥單位。

  ??雖然每個營現在隻有不到一百人的戰鬥人員,隨著更多流民的到來,這個數字會迅速增長。

  ??然後是郗鑒挺進苦縣的行動,到現在為止,一切出奇地順利。

  ??白雲塢西麵的鴿子塢,塢主早已逃之夭夭,甚至連塢門都沒有關。待郗鑒入主鴿子塢的時候,裏麵隻有二三十個瘦得皮包骨頭的流民。他把這些流民都收編進了隊伍,隨後把鴿子塢好好清掃了一下,這就算是屯墾隊的據點了。

  ??至於耕種的作物,在桓景的推薦下,附近的土地大多種上了大豆。現在如果按舊時空的陽曆算,大概是五月一號,正是種春大豆的好時候。

  ??桓景還記得高中學過大豆對於田地有著固氮的作用。這個時代沒有化肥,那麽這種大豆和其他作物間作的方式,可以彌補沒有肥料的缺憾。

  ??最主要的是,大豆作為主食,蛋白質含量豐富。現在白雲塢沒有辦法找來許多肉食,隻能盡量先給大家供應上植物蛋白。

  ??而間作的作物,大家的意見主要分成兩派,一派建議種粟,一派建議種麥。桓景力排眾議,選擇種麥,原因一是產量高,二是可以種冬小麥夏天收獲,周期短。

  ??“現在我們還真是節儉,要過‘麥飯豆羹’的苦日子嘍。”有人打趣道。

  ??原來,在這個時代,麥子的主流吃飯是碾成粗粒,作成所謂麥飯。這樣的食物當然沒有小米飯好吃。

  ??“大家放心。待完成屯墾任務之後,我會教大家如何把麥子和大豆做得好吃。放心,不是什麽奢侈的做法,人人都能學會,也人人都能吃得上。”

  ??麵包、饅頭和豆腐、豆漿、辣條,這些東西會讓這個時代的人大開眼界吧。桓景覺得自己一定會被後世的人奉為美食家。

  ??與此同時,屯墾隊西麵的苦縣縣城還是安靜得出奇,沒有一點反應。沒有人見過一個活的乞活軍。

  ??不過現在,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桓景想,因為自己這邊一旦接到來自苦縣的消息,必然是稅吏來上麵收稅了。

  ??在白雲塢內,塢堡修繕工作全麵開始了。老弱婦孺也在王雍容的指揮下,加入了夯土的工作。不過五天光景,擴建後的白雲塢漸漸顯出了雛形,較原來的塢堡,麵積擴大了整整一倍。

  ??工匠們則在燕燕的指揮下,開始製作各式各樣的弩,和箭頭。桓家的古籍多涉及百工之學,所以在經學的潮流中,這些古籍被主人遺忘了。

  ??沒有想到,現在在一個外姓的奴婢手中,這些漢代的知識,又發揮出了它們的光芒。

  ??桓景則往返於白雲塢和鴿子塢,修繕工地和武器工匠之間,或加油鼓勁,或指出施工上的一些不足。

  ??受限於身體,他在舊時空是個很容易疲憊的人。沒有想到穿越之後,他的心中仿佛有一眼精力的泉水。

  ??或許得虧原來的桓景練就一番武藝,順便留下了一具好身體。又或許和領導往往能主動007是一個道理,桓景開玩笑似的想著,畢竟為自己幹活,和為他人幹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話分兩頭,另一邊,幾天下來,桓宣都在往返於西南方向各塢堡之間,並與夏侯燾緊密聯係,了解去江東要注意的事項。在夏侯燾的幫助下,桓宣已經準備停當,期待著能夠去江東為家人要到一官半職的頭銜。

  ??四月十五上午,夏侯家的龍驤塢東麵,渦水河邊,流水夾雜著上遊漂來的落花。

  ??桓宣跨在去江東的駿馬上,王雍容、侍女燕燕還有桓景親自來給他送行。

  ??————————

  ??“屯田者,田地盡歸公家,以軍中法度治流民,故陟罰臧否皆無怨也。”《楚書·財貨誌》

  ??這一章的一個重要信息是桓家、馬家和夏侯家終於結成了同盟。另外說明了為什麽要派桓宣而不是別人去江東。

  ??燕燕身世相關的劇情,我大概會控製在每十章寫一次。可能有些讀者看起來會覺得有些煩,現在流行的無女主小說也是出與推動劇情考慮。但是這並不隻是感情戲,而是和之後一個重要的金手指乃至全文結尾相關。希望讀者能忍耐吧,如果不喜歡這種感情戲,也請在評論裏說一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