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林氏“新學派”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5639
  “而據我的了解,法蘭西帝國海軍的新學派精英們的理由在於:首先,如果要在近距離上經受住鐵甲艦自重達到80噸以上的後膛重炮的打擊,那麽按照現在的裝甲防彈性能,裝甲的厚度至少要達到600毫米以上。但是由於重量的限製,沒有任何一艘鐵甲艦能夠在全部重要區域覆蓋如此厚的裝甲。因此在受到魚雷攻擊或衝角撞擊時,僅有部分區域重型裝甲防護的鐵甲艦與輕型戰艦的水線以下部分的防護力從本質上講一樣脆弱。”

  ??“其次,從使用和功效上看,1艘鐵甲艦的經費可以建造3艘巡洋艦;巡洋艦可以通過重炮轟擊、魚雷攻擊,甚至衝角戰術對付僅在部分區域擁有重型防護的鐵甲艦。這樣,鐵甲艦的作用與功能就可以通過大量的小型、快速、有防護甲板,以及裝有強大火炮和魚雷的巡洋艦來替代。雖然二者火力總體上相當,但巡洋艦的航速更快,更機動靈活,其數量優勢決定了可補充性與可替換性更強。”

  ??“第三,從防護能力上看,現在建造的巡洋艦隻有覆蓋重點部位的甲板裝甲,而新式巡洋艦的甲板裝甲應涵蓋整個艦長,並盡可能向下層布置,最好延伸到水線下。通過橫向與縱向的隔壁劃分成眾多水密艙,形成水線下水密隔艙與甲板裝甲及煤艙共同組成的防護體係;由於帆桅索具的取消和載煤量增加,煤艙防護的範圍也會由此擴大。於是煤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裝甲的防護。這樣較輕型的巡洋艦,也能在保持較高航速和續航力的同時擁有接近鐵甲艦的防護能力。”

  ??“這些認識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以至於英國在9084年推出了喬治?倫道爾設計的第一艘防護巡洋艦,即為智利海軍建造的排水量2977噸的‘埃斯美拉達’號巡洋艦。隨之而來的,是一個被稱為‘阿姆斯特朗型防護巡洋艦’的係列。”

  ??聽到這裏,奧貝和他的好友加布裏埃爾?夏爾梅的臉上都現出了凝重之色。顯然林逸青提到英國海軍的動向對他們產生了觸動。

  ??奧貝的“新學派”思想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的傳播,和這位記者先生是分不開的。

  ??加布裏埃爾?夏爾梅是一位記者和作家,是奧貝的好友,他用生動的文筆使法國民眾了解到了“新學派”的思想,使新學派得到了民眾的廣泛支持。奧貝曾邀請夏爾梅隨法國地中海艦隊巡航,使夏爾梅得以了解關於海軍的很多知識,這些寶貴的經曆讓夏爾梅在奧貝的“新學派”思想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比奧貝更加激進。

  ??夏爾梅不但將魚雷艇的作用做了曲解和放大,還發展了“任務分工”的概念,鐵甲艦應該有衝角撞擊、火炮和魚雷攻擊三種打擊方式,他認為應該使用不同的艦型專司其中一種攻擊職能,因此提出應該分別建造專門進行撞擊、專門使用火炮和專門使用魚雷進行攻擊的艦艇。如專用炮艇使用140毫米火炮,其尺度與魚雷艇相近;另外還要有兩種功能不同的魚雷艇,一種是僅裝備魚雷的“攻擊魚雷艇”,另一種是配有速射炮和撐杆魚雷、保護攻擊魚雷艇不受敵方輕型艦艇騷擾的“防禦魚雷艇”。這些輕型艦艇組成“戰鬥分隊”,編成包括2艘炮艇和4艘攻擊魚雷艇、4艘防禦魚雷艇。從理論上講,炮艇和防禦魚雷艇用來撕開敵方艦隊的防禦線,向其發射速射炮火並釋放煙霧,以掩護攻擊魚雷艇突破並向敵方鐵甲艦發動魚雷攻擊。另外,戰鬥分隊還配備有專門的後勤支援母艦——魚雷艇母艦,能向4艘炮艇和16艘魚雷艇提供後勤支援!

  ??夏爾梅心目中魚雷艇的形象很受法國民眾的歡迎,但在林逸青看來,卻是將法國海軍引入了發展的誤區。

  ??而林逸青今天的演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摧毀夏爾梅的思想基礎,不能讓他毀掉法國海軍。

  ??“盡管這種新式巡洋艦在一就表現出了相對於其搭載的大口徑火炮存在著排水量不足、續航力低下、沒有雙層底、幹舷過低影響航海性能等一大堆問題,但由於大口徑速射炮、新式裝甲鋼、蒸汽輪機等一係列與新式鐵甲艦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新技術尚處於技術開發的繈褓期,因而防護巡洋艦依然備受各國海軍,尤其是一些戰爭需求急切的中等和新興國家的極大關注。”

  ??“在英國人的忽悠下,英國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威廉?懷特爵士等人設計的多艘改進型防護巡洋艦:為意大利海軍建造的‘喬萬尼?鮑桑’號、為日本海軍建造的‘浪速’號與‘高千穗’號,將這類新式巡洋艦推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英國人的新思想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在‘內外有別’的英國皇家海軍看來,新式巡洋艦是作為以主力艦為核心的艦隊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替代工具來加以發展的。英國海軍部既沒有用這類新武器取代鐵甲艦的傳統地位並使之成為皇家海軍核心的打算,更沒有因為看好巡洋艦的前景,而放棄發展新式鐵甲艦及其關鍵技術。”

  ??“實際上,盡管不同時期對航速、防護、火力的戰術要求側重不同,並由此引發了許多對現役鐵甲艦的批評,但是將鐵甲艦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發展核心這個基本點,卻始終沒有被動搖過。我不知道法國海軍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想法:天天對外界和潛在競爭對手強調鐵甲艦的各種問題,甚至一本正經地告訴其他人鐵甲艦行將過時,但自己卻從來沒有放鬆對鐵甲艦的開發建造並以之為核心不斷構築和加強自身的戰鬥力。”

  ??聽到林逸青突然之間轉了風向,奧貝和夏爾梅都是一臉錯愕。

  ??林逸青當然注意到了奧貝的神情,不由得有些同情他,但他知道,為了不讓法國海軍的建設發展陷入“揮刀自宮”式的毀滅性打擊,他必須要給奧貝的“新學派”思想作出“有益的補充”。

  ??公允地講,奧貝看到了通過摧毀敵人的航運進而摧毀敵人的戰爭潛力來贏得戰爭的可能。在理想條件下,這就提供了一條在傳統的艦隊決戰之外戰勝敵人的途徑。隻不過,這個敵人不是敵人的艦隊,而是敵人的整個經濟和整個國家。

  ??形象地講,奧貝看到了工業革命時代的海上戰爭的較量不僅是艦隊的較量,而且更是國家意誌和實力的較量。此時,隻要抽掉敵國的那根“釜底之薪”,那麽敵人的艦隊也就失去了作用。

  ??奧貝的理論其實已經超越了戰術和戰役理論的層次,而進入到了“總體戰”的國家戰略的高度。但是奧貝明顯忽略了幾個問題:

  ??第一,如果敵人的主力艦隊在輕型艦艇的護衛下找上門來決戰該如何處理?奧貝理論最重要的實證支撐是俄土戰爭的海戰中,俄國魚雷艇對土耳其軍艦的戰果,以及日本西南戰爭中,薩摩杆雷艇和人力潛艇對日本鐵甲艦的戰果。但是奧貝明顯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奧斯曼土耳其艦隊和日本鐵甲艦致命的問題就在於大艦在沒有輕型艦艇屏護的情形下,直接麵對了俄羅斯魚雷艇和薩摩杆雷艇的衝擊。而這些輕型艦隻的攻擊作用是極其有限的,不可能有效地麵對一支同樣裝備了大量輕型艦艇的完整的大艦隊的攻擊,即使是在近岸防禦中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輕型艦隻的遠洋持續作戰能力極其有限。而奧貝主張的遠洋破交戰使得攻擊方的襲擊艦必須深入大洋航線。但是在現在,除非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魚雷艇之類的輕型艦艇除了用作近岸防禦是沒有意義的,根本不可能突破作戰能力完備的敵人依靠以大型艦艇為核心的艦隊實施的遠程封鎖。在缺乏海外基地的情況下,鋼質巡洋艦的續航力必須大大提高。而續航力的提高又必然導致火力、防護、速度這幾個關鍵性因素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受到削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麵臨敵人的追捕,則根本沒有還手之力.隻能逃之天天。而敵人一旦組織護航船隊,再伴以鐵甲艦隊的遠程警戒,那麽破襲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三,奧貝理論的假設是:對手不建造輕型艦艇對付輕型艦隻的威脅。換句話說就是,對手永遠也不會掌握這個“技術優勢”。這也就提出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如果對方“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又該若何?事實上,海軍理論一旦提出,就不可能成為一國海軍獨享的專利。輕型艦艇在對抗輕型艦艇時,主要靠戰術素養。在戰術運用正確的情況下,如果技術差別不大,那麽強勢海軍一旦開始大規模建造輕型艦隻投入到對等對抗中,那麽這個理論的有效性就會迅速失去。

  ??奧貝這種紙上談兵的理論用“理性化的外衣”掩蓋了其庸俗的實質:將複雜的係統對抗,當成了田忌賽馬式的與白癡的博弈,全然不考慮對方可能采取的對抗措施。

  ??奧貝及其新學派的鼓吹者們完全不理解大國間的現代戰爭已經是一種將動用整個綜合國力和武裝力量的係統性對抗,而醉心於僅僅依靠一兩件獨門優勢兵器或者武林秘笈就足以發動對優勢之敵的襲擊。這種思路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熱衷於將極其稀少的海戰個案當成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從而對依靠完全不顧規則的戰爭解決,產生偏執狂式的路徑依賴。

  ??更麻煩的問題還在於,奧貝的祖國是法國!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換句話說,法國自己也是高度依賴遠洋航線的,那麽一旦本土艦隊被強勢海軍封鎖,而航線又被敵人派出的輕型艦隊切斷又該如何?事實上,法國對於這種破交戰略的應對能力很有限,而以殖民地為支撐點的輕型艦隊麵對敵人優勢兵力打擊時的防禦能力也極其薄弱。

  ??奧貝的理論許諾了美好的前景,片麵誇大了輕型艦隻的作用,忽略了技術的進步對輕型艦隻破交可能造成的致命影響。其內在要求則是一個國家海軍的畸形化和輕型化。在這個時代,這無疑等於通過閹割了一支均衡海軍的決戰能力從而剝奪了其爭奪海權的存在價值。此舉對其潛在敵人當然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價值,足以使其能夠以小得多的代價獲取壓倒性的戰略主動權。

  ??正麵對抗能力對於一個大國而言是必須的。奧貝之流的思想主張看似先進,實際上必然會導致誤入戰略歧途,其在大戰中的結局也必然是悲劇性的。從長遠看,一個大國海軍即使是將其作為權宜之計,也是不經濟的。

  ??大國如果采取這種取巧的發展戰略,對於掌握強勢海軍的對手所能施加的壓力也必然隻能是輔助性的。在正常情況下,不但遠遠達不到足以令對手崩潰的壓力臨界點,甚至也不可能如一支更加均衡的力量那樣,令對手出於對付出更多代價的擔憂而謹慎行事。因此,在海軍發展上,跟蹤先發大國戰略盡管顯不出多高明,但對一個後起的大國海軍而言,至少在發展前期,卻是完全必要的。尤其是對於一個企圖爭取和平發展機會以平等地位參與世界秩序的大國來說,以跟蹤戰略為基礎,謀求完整的對抗手段體係,是防止大國間衝突,和預防某些不負責任政權通過故意惡化大國間的關係和製造區域緊張態勢從而達到借刀殺人的“搭便車”行為的必須途徑。

  ??“伯爵閣下,可以請教您一個問題嗎?”夏爾梅率先向林逸青提問道。

  ??看到夏爾梅的舉動,奧貝不由得吃了一驚。

  ??林逸青還沒有完成他的演講,夏爾梅在這個時候發問,應該說是非常失禮的。

  ??“請講,夏爾梅先生。”林逸青不以為忤,而是禮貌的點了點頭,伸出手做了個“請”的姿勢。

  ??觀眾們的目光一下子轉到了夏爾梅身上。

  ??“伯爵閣下,您指揮的‘紀伊海戰’是世界海戰史上一次非常經典的戰例,我對這場海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仔細的研究了每一個細節,我想向您,這場著名海戰的指揮者和親曆者確定一下日本海軍的主力鐵甲艦‘扶桑’號,先是被杆雷艇擊傷,最後是被一艘潛水艇擊沉的,而不是被鐵甲艦擊沉的,是這樣嗎?”

  ??“是的。”林逸青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是已經很清楚的證明了鐵甲艦的作用並不是象以前的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大的嗎?要知道,您指揮的艦隊當中,有兩艘噸位和戰鬥力同‘扶桑’號相當的鐵甲艦‘比睿’號和‘金剛’號,但真正給了‘扶桑’號致命打擊的,卻是一艘法國式杆雷艇和一艘人力潛艇。”夏爾梅又說道,“為什麽您現在會得出剛才的結論呢?”

  ??“在那場海戰中,的確是杆雷艇和潛艇擊沉了‘扶桑’號鐵甲艦,但一個重要的事實是,如果沒有‘比睿’號和‘金剛’號之前同‘扶桑’號的長時間纏鬥,杆雷艇和潛艇都不會有出擊的機會。”林逸青回答道,“如果不是‘比睿’號和‘金剛’號削弱了‘扶桑’號的炮火,杆雷艇根本無法靠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擊的杆雷艇有三艘被‘扶桑’號的主炮和速射炮火擊中而毀滅,隻有一艘杆雷艇成功的擊中了‘扶桑’號的艦尾,使它的行動受到了阻礙,正是杆雷艇部隊的勇敢犧牲為潛艇的攻擊創造了寶貴的戰機,使它的水下攻擊得以成功。”

  ??聽到林逸青的回答,觀眾席上頓時傳來了一陣喧嘩聲,“新學派”的軍官們在議論紛紛,而“傳統派”的軍官們則全都將目光集中到了林逸青的身上。

  ??“夏爾梅先生,我知道您非常看重魚雷艇的作用,但是我想您可能也發現了,魚雷艇之類的輕型艦艇,除了波平如鏡的罕見海況外,幾乎無法進行遠海作戰。過小的噸位與高海況下的適航性之間,存在著無法調和的矛盾。”林逸青接著說道。

  ??聽了林逸青的話,奧貝的眼中閃過一絲懊惱之色。

  ??正象林逸青說的,夏爾梅提倡的“專用炮艇”其實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徹頭徹尾的失敗”,經過試驗,這種小型艦艇是極不穩定的火炮發射平台。而奧貝寄予厚望的魚雷艇根本無法在遠海進行象樣的作戰,遇到了一係列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穩性差,不久前的“艦隊大演習”中,它們不是險些被海浪打翻就是被敵艦擊中,沒有一艘魚雷艇能夠完成作戰任務。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