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軍校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3      字數:4613
  陳嘉庚是知道李孔榮信奉天道,換句話說就是心狠手辣,對此並無多大反應;陳守明、蟻美厚等人則對他的言論有些吃驚,可僅僅是吃驚而已,唯有龍雲一直沉吟。他在瑞麗不是一天兩天了,期間和李孔榮談了不少,尤其深談雲南抗戰以及抗戰之後的走向。

  ??以目前的趨勢,雲南中央化無可避免,他自己被驅離省主席的日子屈指可數,但他又對重慶抱著些希望,認為自己現在處處配合常凱申,抗戰結束他不可能那麽無情的把自己趕下台。這種又擔憂又僥幸的心理讓他做什麽都很變扭,重慶進三步時他決心對抗中央,可當重慶適當退一步他又覺得自己仍被常凱申重視,事情還沒有到最壞的地步。什麽叫溫水煮青蛙?這就是溫水煮青蛙,而且煮的人有抗日大義在手,火力時大時小,雲南就這樣從龍雲手裏交到了常凱申手裏,抗戰結束後的五華山兵變,不過是瓜熟蒂落而已。

  ??李孔榮對這段曆史心知肚明,他如果是龍雲,抗戰一開始就召開省議員製定省憲,省憲之後就是和中央政府談條件了。什麽屬於中央、什麽屬於雲南,權責如何劃分事是要明文確定的。武漢失守前,雲南的重要性並未完全得到體現,雙方談妥的可能性很大。一旦談妥,雲南省議會就是抵抗中央的根據地,原則很簡單:抗戰,雲南肯定出力、絕不藏私;交權,那就請滾一邊,雲南的事情雲南人做主。

  ??一個龍雲對抗中央,或者一群龍雲對抗中央,兩則是有差別的。至於常凱申能否在一群龍雲之間收買調撥,這就看雲南地方大佬的品性和運氣了。不團結,再怎麽想辦法也是輸;團結,即便雲南全境被中央軍占領,他們終究也還是要滾蛋。

  ??這樣做不僅僅是為手中的權利,這樣更多的是防止中央官員把雲南弄得一團糟——權力看似從龍雲收歸到中央,可中央是什麽,中央不就是一批貪官汙吏嗎?他們來雲南糟蹋幾年,吃飽撈夠便收拾金銀細軟換個地方繼續糟蹋,與其如此,還不如自己人管著。自己人即便貪汙那也是肉爛在鍋裏,這些錢最終會用在雲南,外地官員貪汙帶走,雲南老百姓能見到一分錢好處嗎?

  ??決斷總是很難,沉吟不語的龍雲很久都沒有說話,而其他人則一邊視察軍營一邊讚歎有加,蟻美厚覺得海軍陸戰隊比暹羅軍強多了,陳嘉庚也認為不比英國軍隊差。走著走著,大家已然到了臨時軍校,今天不上課,草地上軍校生圍成一圈一圈,最近的一個圈子傳來嗆人的北方話,李孔榮等人上前後,最外側的兩個學生嚇了一跳就要喊立正,卻被李孔榮揮手製止了,他想聽聽裏麵都說了些什麽。

  ??“……兄弟俺當兵吃糧也有十幾年了,最早還是張大帥的兵,後來就去綏西那疙瘩裏了。傅作義本來是歸閻老西兒管的,太原打完去重慶通了關係,調到了綏西。那時候他的人很少,新兵也多,可上上下下一條心,自己不行就請人教,共產黨當時就去了不少人,要不怎麽喊被人喊成七路半呢?傅作義的兵能打仗,俺早就看出來了,他們叫啥?

  ??四有:有打贏日本人的信心、有奮鬥犧牲精神、有民主平等的作風、有對國家、對整體、對職務的責任心;四為:為國家、為整體、為將來、為勝利;四要:要積極工作、要艱苦樸素、要團結互助、要學習進步;最後還有五個一致:生活一致、作風一致、官兵一致、軍政一致、軍民一致。這裏頭不少是從閻老西兒、從共產黨哪裏學來的,可傅作義的兵能打,有一樣卻是其他地方學不來的。嘿嘿……”

  ??說話之人顯然很了解傅作義部,聽到他說到傅作義部的四有、四為、四要、五一致,李孔榮不僅點頭,這確實是凝聚戰鬥力的好辦法,國.軍部隊做不到官兵一致,也就難以凝聚部隊的戰鬥力。但凝聚戰鬥力也不是說一定非要官兵一致,你隻要能讓士兵信服你,戰鬥力同樣有保證。

  ??李孔榮想著這些,早地上的軍校生卻被老兵所賣的關子所吸引,他們已經能聽得懂一些北方話,可就是不會說。

  ??“說了你們也想不到。嘿嘿……”老兵笑著,“傅作義部行軍,每到一個村一個屯,從長官到小兵都是可以隨便睡娘們的。”先是死一樣的寂靜,然後是一片吞口水的聲音,講話的老兵笑的更得意了,“俺就說了你們不知道。反正啊綏遠那地方就是這德行,有客人來,娘們是可以陪客人睡覺的,傅作義的兵可不是強奸民女,這是當地百姓主動讓出妻女給他們睡,睡完第二天給點錢給點東西就行。用當地人的話說,‘反正也睡不壞’。當兵的最缺什麽,不就是……”

  ??“咳咳……”黃百韜聽不下去了,他怕再說去就要講黃段子了,若在以前的部隊這也沒什麽,可海軍極為注重軍人榮譽,李孔榮又在場,他不得不咳嗽一聲,打斷講話。

  ??“立——正!”一幹軍校生聽得正起勁,恨不得自己能去綏遠打日本人,然後睡當地人的老婆女兒,‘反正也睡不壞’,沒想一轉身,司令官就站在身後,再定睛看,總司令官也站在一邊,那些胯下開始發硬的家夥當即嚇的軟了下去,個個紅著臉。而給軍校生講這些八卦的傷殘老兵也慌了神,他不太認識李孔榮,可見黃禿子臉色發黑,敬禮的手抖了起來。

  ??“稍息!”李孔榮見是一個傷殘老兵,便沒有了計較的心思——對於沒有勳章的他們來說,能炫耀的也就隻有自己從軍數十年的那些談資了。也不是說他們不勇敢,而是他們所經曆的戰爭一片混亂,誰也說不清為什麽而戰,大多是見錢賣命、為大帥當兵,偏偏這些大帥個個都不能成事,他們再多的勇武也付諸東流。

  ??“哼!”李孔榮回完禮就帶著諸人離開,黃百韜對著老兵哼了一句,什麽都沒說就走了。

  ??“司令官……”龍雲的兒子龍繩曾在偷笑,黃百韜覺得丟了臉,他費了很大的功夫在國統區找來上百名能說會道的底層傷殘士官、軍官到軍校做輔助教員,目的是想讓學員從他們的講述裏了解日軍了解戰爭,誰想說著說著就說到‘睡女人’上去了。

  ??黃百韜想向李孔榮當麵檢討,走到另外一處‘講壇’的李孔榮卻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他照舊不讓外側要敬禮的軍校生喊立正,而是站在那裏細聽。

  ??“……什麽擲彈筒打機關槍,胡說八道!那玩意更多的是迷茫機關槍。步兵炮打機關槍沒有個二、三十發拿不下,82迫這號的沒個三十發拿不下機槍掩體,75山沒有十五發同樣拿不下機槍掩體。傳說中擲彈筒打得很準,隻能說比迫擊炮好一點,這玩意得CEP為1/60米,也就是說在最大射程處,偏差會達到10米,因為擲彈筒彈藥的50%殺傷半徑為10米,對付立姿步兵,這個偏差可以接受,但對付機關槍,顯然不太可能,想擊中一個兩米見方的機關槍掩體,擲彈筒需要抵近到120米,這也是日方標稱擲彈筒的有效射程,”

  ??說話的老兵被軍校生圍住,李孔榮隻能看到人群中央豎著一副拐杖,顯然這又是一個傷殘的低級軍官在向軍校生科普日軍武器,他能說出CEP,估計是中央軍的軍官。

  ??“前幾天我和狗哥幾個用拉來的鬼子武器試過,還專門找了幾個熟手打。對一個暴露的機關槍掩體,三百米距離上八九式擲彈筒命中需要發射二十發、壓製是十發;37毫米速射炮三百米距離上是三發,五百米距離上是五發,七百米距離上是八發,一千米距離上是十一發,自動炮三百米距離是三發,五百米距離是四發,超過這個距離就不要打了;92式步兵炮三百米距離上是十五發、壓製是五發,五百米距離是二十發、壓製是十發,七百米距離是三十發、壓製十五發,一千米距離是三十五發、壓製是十七發;81迫擊炮需要的彈數是92式的一點五倍,對於92式步兵炮的實用使用距離規定為五百米到一千米。

  ??以後要是有人跟你們說什麽擲彈筒打機關槍、一打一個準,你就可以用這些東西抽他的臉。什麽打的準,根本就是怕死。擲彈筒要二十發才能打中你,可每一發都比前一發近一點,戰場上自己成為目標、落點越來越近是很嚇人的,好像你再不走就會被一炮打死一樣。人家沒打幾發很多人就嚇跑了,跑的時候嫌機槍重,槍也不要扔了。回來長官一問,你的機槍呢?他怎麽說,他肯定是說:機槍給小鬼子擲彈筒打壞了,我差一點就沒了命。

  ??不過話又說回來,國.軍根本就沒有多少機槍讓小鬼子打的。就是最強的德械師,重機槍也不過七十二挺、捷克式輕機槍三百二十四挺。這是德械師,其他部隊就不要說了。前線機槍如果不頻繁更換陣地,被小鬼子敲掉的可能性很大……”

  ??一連串的數據從老兵的口中冒出來,李孔榮不禁點頭,這才軍校範兒,課堂上有正兒八經的步兵操典、戰術手冊,課堂下有傷殘老兵八卦各種戰鬥軼聞,這對軍官成長是很有好處的。

  ??李孔榮點頭,剛才偷笑的龍繩曾也收斂了笑容,雲南是有講武堂的,眼下這海軍陸戰隊軍校建製雖然潦草,但裏麵教的東西卻實打實。

  ??“漢盛兄、百韜兄,這軍校不錯!”龍雲第一個點頭,“我覺得要比中央軍校都好。”

  ??“哪裏哪裏。”見李孔榮沒答話,黃百韜不得不答。“軍校就是個草台班子,當年陸大師資基本是以外國教官為主,尤其多德國教官,我們是比不了的。”

  ??“百韜兄,德國教官我知道本事大,我就是想請問下這些人教的是什麽?大戰略嗎?”龍雲沒有上過中央軍校,對裏麵很不清楚,是故有此一問。

  ??李孔榮聞言笑了笑,以德國人的秉性,他們教的肯定不是大戰略這一類的東西。他這邊想黃百韜則道:“沒有。德國教官教的都是小戰術,講的很精細。也有些年前的同學聽的很不耐煩,要他們講大戰略。德國教官就說:德國在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講大問題的都是文人,你們現在最需要的是將師以下的戰術,大的政略、戰略,指揮容易,要緊的是戰場準則,戰場準則不確立,下麵不能貫徹命令,指揮就成問題。”

  ??黃百韜說的大家直點頭,而點頭最深的卻是陳嘉庚,他道:“看來打仗和辦公司並無不同啊,都是著眼在細小處,細小處定下了規矩,那就好管了。”

  ??“嘉庚先生說的太對了。”黃百韜當即附和。“部隊的根本其實就說那些最基礎的東西,這些東西確定好、不走樣,那麽一萬多人的師、三四萬人的軍指揮起來才能順暢。武器是會推陳出新的,可武器再怎麽新,也要切合部隊、戰場的實際。關鍵是基礎,鍛煉這些基礎的辦法就是訓練,訓練要自由統裁、對抗演習,如此才能熟能生巧。”

  ??“那現在機槍戰術訓練的如何?”李孔榮點頭之餘又問。他要求MG-34機槍要配屬到步兵班,並在正副射手之外配三名彈藥手,如此攜彈量從原來的五個五十發彈鼓、三個兩百發彈藥箱八百五十發增加到五個五十發彈鼓、七個兩百發彈藥箱一千六百五十發。

  ??這麽做的原因一是他似乎記得蘇聯十六條散兵線就是賭德國人機槍彈不夠的,打到十六條散兵時,一千發機槍子彈已經打光,如果彈藥攜帶量增加,要想衝擊機槍陣地就要三十條散兵線了;機槍彈多帶另外一個因為是李孔榮感覺自己沒錢給陸戰隊多配卡車,也沒有騾馬。沒有彈藥攜行力,機槍打光子彈就是燒火棍,不得不多編了兩個代馬卒,於是一個步兵班十二個人有五個人是伺候機槍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