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張 取舍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3      字數:4995
  鉚機的砰砰聲在船塢裏回蕩,以前的龍田丸郵輪,現在的寧海號航空母艦就像是一條被吃了一小半的魚對外敞露出自己黑灰色的骨架。工人們站在高過船塢的腳手架上,在它空白的肋骨間安裝著鋼板。鋼板是針對性切割的,每一塊都有自己計算好的尺寸和弧度,在燒紅的鉚釘鉚死之前,它們便牢牢的安放在肋骨之上了。

  ??“總共加長了四十八米。”陪同參觀的馬德驥介紹道,同著他的還有船廠負責人周茂柏、中方設計葉在馥、美國設計師安迪·布朗、總工程師溫斯頓等人。“建成後全艦長兩百二十五米,飛行甲板長四百四十五米。”

  ??“很好。”李孔榮滿意的點頭,但他又擔心重心,於是問道:“平衡問題怎麽解決?”

  ??“重新計算過了,現在的做法是把鍋爐室往前移,同時下水舾裝之前將多預留一些設備用以重心調整,如果還存在問題那就用壓艙物調整。”馬德驥答道。

  ??“大概什麽時候能下水?”李孔榮知道這是沒辦法的辦法,隻能將就。

  ??“米斯特溫斯坦,海軍想知道什麽時候能夠下水。”馬德驥問向同行的船廠總工程師溫斯坦,此人是從紐約電船公司高價挖來的,年薪六萬五千美元,轟動全美。

  ??“先生,我想她六個月之後就可以下水。”溫斯坦是個大胡子,因為酗酒鼻子發紅——他正是因為酗酒而不受電船公司高層的歡迎。“另外還需三個月左右的舾裝。”

  ??“不行,時間太晚了。”李孔榮頓時搖頭。“必須在明年九月前入役。”

  ??“九月之前?先生,哪怕隻有一個月海試時間,我們也得提前一個月,正常則要提前兩個月。”溫斯坦開始抓頭發,這顯然和他的計劃表不符。

  ??“海試最好兩個月。”李孔榮道。“這就是說你還有七個月時間。”

  ??“上帝!”溫斯坦望向航母前端四十多米空空如也的骨架,頭搖的像撥浪鼓,“這不可能。除非工人們願意加班,但工會反對加班。”

  ??“不需要加班。”李孔榮也搖頭。“像艦橋我們完全可以在平地上製造,然後整體吊裝上去焊接。這不是主承力機構,也不是水下部分,焊接完全可以試用。”

  ??“先生,這不符合海軍的傳統。”溫斯坦堅持道,他不喜歡焊接,因為那不可靠。

  ??“勝利才是海軍的傳統!”李孔榮也堅持道。“造船廠速度越快,海軍下水的軍艦就越多,軍艦越多,勝利的可能性就越大。總工程師先生,日本海軍有五艘航空母艦,船塢裏還有四艘,如果我們不能加快速度建造航母,我們就會輸掉這場戰爭。”

  ??“溫斯坦先生,這是戰爭,我們不得不逾越常規。”周茂柏在一旁也提示道。

  ??“好……好吧。”溫斯坦無奈道,答應之後他又苦惱道:“先生們,我會被所有人笑話的。”

  ??“不,一旦爆發戰爭,電船公司一定會請你回去指導,因為他們造的太慢了。”周茂柏安慰道,臉上掛著笑意。

  ??“彈射器、攔阻索、升降機都沒問題?”李孔榮不在意總工程師的抱怨,他在意航母的細節。

  ??“沒有問題。攔阻索是美國海軍的製式裝備,彈射器是我們出資研發的,升降機也是。”馬德驥回答著這些問題。

  ??“我們自己出資研發的?!”李孔榮非常吃緊,彈射器在他看來是高科技。

  ??“應該是我們出錢讓廠商研發的。”馬德驥糾正道,“美國公司和軍方合作都是這個模式,使用權歸軍方,技術所有權歸廠商。現在的彈射器大致性能是彈射距離八十五英尺,能把一萬磅的重物增速到五十二節……”

  ??“一萬磅?五十二節?”心中快速換算了一下,李孔榮失望道:“攻擊機起飛怎麽辦?”

  ??為了堅固,破壞者攻擊機空重就超過四噸,加上油料和武器,總重超過六噸,一萬磅還不到五噸,彈射滿載六點五噸的攻擊機增速估計達不到四十節。而破壞者攻擊機起飛速度需八十五節左右,即便加上三十節的甲板風,離起飛也還差五節。這等於說彈射器隻對戰鬥機有效,攻擊機依舊要在航母三十節時頂風滑跑起飛。

  ??“攻擊機加上彈藥油料總重往往超過六點三噸,確實沒辦法彈射起飛。現在通用公司在想辦法增大彈射器功率,他們認為明年或許可以研製功率更大的彈射器。”馬德驥詳細解釋道。“我們測算過,一架滿載的攻擊機起飛在十五米每秒風速(即29.15節)時需要一百二十米滑跑距離。航母甲板長兩百四十五米,減去這一百二十米還剩一百二十五米。

  ??而以航母甲板二十九米的寬度,每行可排列四架折翼的攻擊機。一百二十米能排下十排,也就是四十架,另外還剩八架。這八架攻擊機也是可以排上的,起飛到中後段時,中部、後部升降機可以把機庫裏剩下的八架攻擊機提升至甲板。每架攻擊機滑跑起飛需時十五秒,二十架就是三百秒,五分鍾時間裏兩部升降機提升四次共八架飛機,時間上是足夠的。”

  ??航母甲板關係到單次放飛飛機的數量,但這隻在一定條件下有意義——如果起飛後的飛機願意在空中盤旋等待,航母上所有飛機都能起飛匯合成一個波次進攻。可這樣顯然得不償失,如果是兩個波次匯合,那麽第一波起飛一直等待的飛機出發時油料已經吃緊。航母艦隊確實是有空中加油機,可空中加油增加了攻擊的複雜性。

  ??戰爭中越複雜的東西越不可靠,加油機真正的用處是精心設計的超遠程攻擊、針對商船的超遠程攻擊巡邏、以及放在日本機動部隊在中途島那種窘境出現,它不是用於攻擊前補充盤旋等待飛機所損耗的油料的。

  ??即便如此,李孔榮也希望航母設計師盡可能的增大增長甲板,於是一副長兩百四十五米,寬二十九米的大甲板就出來了。兩頭憑空加長十米已極為鮮見,兩側憑空增加四點五米就很不正常了。這等於說兩舷炮廊上的高射炮難以對頂部攻擊——超寬的甲板封死了高射炮四十五度以上的射擊角度,這些20mm、40mm高射炮隻能對準海麵射擊。

  ??航母真正的設計師對此是完全持反對意見的,但李孔榮還是壓下了任何反對意見。為了多排一列飛機,他寧願放棄兩弦炮廊上高射炮的對空火力,而把保衛航母上空、也就是防禦日本艦爆俯衝轟炸機的任務交給了艦橋以及航母前部的高射炮台。這是極其危險的做法,但也秉承了他一開始就反複強調的航母防空原則:放過十架艦爆也不能漏掉一架艦攻。

  ??二十九米寬的甲板理論上可並排放置六架戰鬥機或四架攻擊機。七十二架艦載機需要四十四米(4排24架)的戰鬥機甲板長度以及一百四十四米(12排48架)的攻擊機甲板長度,合計為一百八十八米。如果攻擊機可以通過彈射器起飛,那麽按照李孔榮親自寫定的起飛條例(彈射起飛每兩架/30秒,滑跑起飛每架/15秒),二十分鍾內七十二架艦載機就可以全部升空。現在彈射器功率不夠,攻擊機難以彈射起飛,艦載機全部升空進行施行全甲板攻擊變的不可能了。

  ??“漢盛,我說的辦法不行麽?”見李孔榮一直在沉思,馬德驥不得不問道。

  ??“大概是可行的。”李孔榮不好打消他的積極性。“不過你漏算了艦橋啊。”

  ??“艦橋?”馬德驥猛的一愣,而後失笑道:“對,對,我忘記了艦橋,艦橋是占甲板位置的。”

  ??“也不是沒有辦法。”李孔榮想到因雷達而暴露位置的預警機機,又想到美太平洋航母特混編隊在戰爭後期的艦載機比例,道:“我覺得艦載機的比例應該做一個調整:攻擊機固定在三十六架,戰鬥機也固定在三十六架,這樣將有更多的護航力量。”

  ??“對半?這樣攻擊的力量就少了啊。”馬德驥嘀咕道。

  ??“可如果使用雷達必定會暴露目標啊,所以必須增加戰鬥機數量。”李孔榮說道。“攻擊機可以掛兩條魚雷,三顆五百公斤炸彈,火力上已經是一般攻擊機的兩倍了。還有就是戰情中心必須完善、艦載機的無線電也必須完善,這是很重要的。”

  ??“戰情中心是指揮重心,這我知道。艦橋上一切艙室的設計都是圍繞著戰情中心的。”馬德驥道。“無線電聽說也選用了當前最好的通信係統,電台功率五瓦,采用100-124MHZ甚高頻波段,三千米高空語音通訊為一百五十公裏,對地語音通訊為兩百公裏。”

  ??“難道不能更遠一些?”聽聞語音通訊距離隻有一百六十公裏,李孔榮有些失望。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馬德驥隻負責艦船,無線電能不是太清楚。

  ??此時幾個人已經繞著船塢轉了一圈回到原點,周茂柏帶著李孔榮回了辦公室。李孔榮一直在想著語音通訊距離——全是單座飛機,一邊開飛機一邊打摩斯電碼是不可性的,應該要想增加機載電台功率,這樣預警機和攻擊機群的距離才能拉遠一些。不然雙方到時可能隻有單向通訊,攻擊機群能聽到預警機的命令,但因為距離太遠無法回複命令。

  ??“先生,這是寧海號的船模。”回到船廠辦公樓,副總設計師安迪·布朗請李孔榮觀看寧海號的船模,他是想聽聽李孔榮還有什麽修改建議的。

  ??船模放在水池裏,比例為一百比一,這艘正是當初送至美國海軍造船局做水池實驗的那艘船模,據說當時美國人看過飛行甲板後直呼中國人瘋了。其實除了過寬的飛行甲板,這型航母設計的還算不錯。封閉式艦艏,雙層開放性機庫,升降機類似埃塞克斯級那樣使用舷側升降機,且每次可提升兩架艦載機。

  ??這一點很快被美國人吸收采用了,可這個設計最後又讓海軍航空局否決——現有的艦載機都不能折疊機翼,以後的SBD俯衝轟炸機也不能折疊機翼。而采用中國人掏錢研發的破壞者攻擊機,航空局評估認為單人攻擊機不利導航,更缺少自衛火力(無後座炮塔)。

  ??在美國人的水池裏做實驗總要被他們偷些東西,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比如艏尾側向推進器、艦尾壓浪板、水霧噴淋係統、區域電力單元這些內部細節他們是學不去的。

  ??李孔榮反複打量著水池裏的航母,想半天也想不到自己還漏了些什麽,隻好道:“就目前,我沒有什麽修改意見。你們是怎麽看的?”

  ??“先生,甲板太寬了,它完全擋住了兩舷炮廊的射擊角度,這對於防禦俯衝轟炸機非常不利。”安迪·布朗又一次提到甲板寬度,他自己都忘記這是第幾次了。

  ??“布朗先生,如果甲板太窄,那飛機就會少放一列。”李孔榮是第一次當麵回答這個問題。“我寧願放棄部分防空火力也要多放一列飛機。這是使用者的要求,請你不要在意。”

  ??“先生,襲擊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空中。美國海軍艦載機有兩種轟炸機都是從空中發動進攻的,如果放棄對空防禦,交戰中航母中彈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布朗希望能說服李孔榮,趁著現在還有可能改。“另外艦橋附近的三英寸高射炮威力嚴重不足,它們的口徑太小了,最好能安裝十二門五英寸或者四點五英寸高射炮;40mm高射炮雖然數量充足,可威力不夠。”

  ??“布朗先生,完全沒有必要。十二門三英寸高射炮就夠了。艦橋不能安裝大口徑火炮,你知道我們是雙層機庫,重心已經很高了。如果安裝大口徑高射炮,壓艙物又要增加,增加則排水量也會增大,排水量大了馬力隻有十萬五千匹,航速就要下降。要想航速不下降,燃油和彈藥就要減少,這又要影響作戰了。”

  ??李孔榮描述著更換五英寸高射炮的壞處,十萬美元一門很貴不說,十二門加上炮座有兩三百噸。艦橋重了,升降機那邊為了平衡也要加重,到時候重心又高了。這本質上是一個係統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你隻能在各個方麵做一個取舍。布朗不懂日本海軍,他根據常理選擇防禦,李孔榮清楚日本人兩百五十公斤炸彈的弊端,所以他放棄部分防禦而加強進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