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戰略1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2      字數:4536
  李孔榮忽然間就把沉重無比、艱苦卓絕的抗戰變成一樁回報無數的買賣,頓時讓在座的總編和記者哭笑不得。但這在邏輯上卻又是無懈可擊,陸軍和海軍最最重大的一個差別就是陸軍隻能把日本人趕下海,而海軍可以打到日本去。前者不可能向日本索取賠款,肯定是虧本的,後者因為可以圍困登陸日本,日本投降後就能獲得賠款。

  ??鬱達夫錯愕之後正想說話,一直沒開口的兩個總編開始提問。星洲日報的關楚璞問道:“李上校能細說一下國.軍反攻的具體戰略嗎?我們為何一定要兩千門大炮兩千架飛機才能反攻?十一億美元是怎麽算的?兩千架飛機要三億美元嗎?”關楚璞聲音響亮,傅無悶隻是開了一個頭,而後他就讓關楚璞先問了。

  ??“國軍的反攻戰略?”李孔榮想著自己剛才吐出的那一串數字,忽然感覺自己忘了一個前提:日美開戰。日本陸軍如果沒有抽調到太平洋方向作戰,國.軍反攻僅憑兩千門大炮是不夠的,兩千戰鬥機也不夠。可話既然出了口他又不好立即認錯,略略想過才道:“國.軍的反攻戰略很簡單,就是在各個戰區開戰牽製日軍兵力的同時選擇長江作為進攻主軸線進攻。任何時候,戰役決戰首先要考慮的都是後勤問題,長江運輸能力超過二十條鐵路,所以國.軍反攻必定是沿著長江軸線打,第一場會戰就是武漢,打下武漢後山西方向也可以進攻,山西是反攻華北的跳板,但那邊是沿著鐵路。

  ??為什麽需要兩千門大炮兩千架飛機?這個問題不難理解。沒有兩千架戰鬥機——我說的是兩千架戰鬥機,不是兩千架飛機,飛機還包括轟炸機、教練機、運輸機、轟炸機。轟炸機很貴,戰鬥機便宜,這兩千架戰鬥機要做的事情不是對地攻擊,我們沒有這個錢用飛機去打日本陸軍,那樣飛機的損耗很大,兩千架戰鬥機是為了保證國.軍部隊和後勤不受日軍飛機的襲擾和轟炸,讓國.軍部隊還有後勤物資可以在白天不受損失的通暢運輸,這僅僅是一支戰術空軍,目的是使日本飛機在戰爭中發揮不了作用。

  ??兩千架戰鬥機我想我都說少了,日本是可以造飛機的,以他現在的產能,最高時一年生產一萬架飛機是可能的,隻是他不可能隻生產一萬架戰鬥機,還必須生產教練機、轟炸機、運輸機,不然搶奪了製空權也無法對地攻擊,這沒有意義。兩千架戰鬥機如果性能先進、戰術正確,是能搶到部分戰場製空權的,但每年都必須保證有兩千架飛機可用,以戰損算,每年大概要補充一千架左右的飛機和飛行員,不然撐不下去。

  ??兩千門大炮不是我們隻有兩千門大炮,而是說必須另外購買兩千門大炮,加上原有的……大概也在兩千門左右吧,一共是四千門火炮。以五十四門炮為一個炮團,這就是七十四個炮兵團。這還差了點,最好有一百個炮兵團五千四百門大炮,這樣可以配屬一百個陸軍師。

  ??中日兩國陸軍真正的差別在炮兵身上,或者說我們最強的陸軍師、也就是抗戰初期的德械88、87、36這三個師和日本師團的主要差距在炮兵,是炮兵決定了雙方軍隊的戰鬥力。這個結果是我們兩國對上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同學習所導致的。

  ??日本雖然沒有參加上一次大戰,可他們事後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而我們沒有。上一次大戰最大的教訓就是炮兵從直瞄全麵改成了間瞄,還發明了德軍在戰爭後期廣泛使用的突擊群戰術——先用150mm榴彈炮摧毀敵人的鐵絲網、火力點並且壓製敵炮陣地,而後由炮彈形成兩層彈幕,一層落在敵人陣地後方,隔絕敵人預備隊上前支援;另一層落在敵人陣地前方,己方突擊步兵緊跟著這層彈幕徐徐前進,尖兵和彈幕的距離非常非常近,也就隻有兩三百米。靠著這層彈幕的掩護,突擊步兵在敵人被炸的暈頭轉向時突然衝入陣地,消滅敵人。

  ??國.軍最強的德械師隻有一個營的75mm山野炮,說是一個營,其實是四門一連而非六門一連,也就十二門炮。37mm戰防炮有24門,但37mm戰防炮對兩軍炮戰根本無所助益,所以這些火炮還是不能改變部隊的性質,這還是一支輕步兵師而不是以炮兵為核心的重步兵師。這十二門75mm山野炮,不要說日本飛機,僅僅日軍一個師團就可以很快在大炮對轟中將它們徹底消滅或者壓製使其不敢開炮。這是日俄戰爭日本炮兵拿命換來的經驗,當時他們隻有性能落後的三一式山炮,還是架退炮,但這種性能落後每分鍾隻能打兩發的架退炮打贏了沙俄陸軍更先進的1902式76mm管退炮,憑的是什麽?憑的就是決戰時火炮集中使用。

  ??這是日俄戰爭的教訓,而經曆過上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陸軍則認為:在下一次世界大戰中,身管火炮的口徑最小應該在105mm,最好全是150mm;且一個步兵師的身管火炮和步兵的編製比例最少必須達到1:3;加上37mm戰防炮或者迫擊炮,火炮和步兵的編製比例應該在1:2。這就是說三個團步兵必須搭配一個五十四門身管火炮所組成的炮兵團,戰防炮迫擊炮這類火炮編在步兵團,全師炮兵編製必須占到一半,這樣才能算是一個重步兵師。

  ??這是歐洲的情況,假如國.軍的對手隻是其他人,每師十二門身管火炮是夠用的,但抗戰麵對的是日本,雖然我們不需要150mm榴彈炮,75mm山野炮就夠用,但火炮的數量不能少。火炮的數量不能少,拖曳火炮運載炮彈的卡車或者馬匹也不能少。馬匹我們是沒指望的,日本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改良馬政,我們什麽馬都沒有,隻能用卡車。

  ??一個師最少要配備五十四門75mm身管火炮,而會戰因為戰場的限製以及日軍後勤的限製,雙方最多也就投入一百個師,所以我說最好要有五千四百門大炮一百個炮兵團,另外還要有一定數量的150mm加農炮,決戰時要靠長射程的加農炮壓製敵炮;還必須有一定數量的240mm、280重榴彈炮,決戰時要靠這些重榴彈炮轟開日軍的要塞工事,為步兵打開缺口。這兩種火炮的數量雖少,但不可或缺。

  ??上麵所說的大炮雖多,可大炮很便宜,75mm野炮也就是一萬美元左右。炮彈卻很貴,一百個基數就是一萬發,每發二十五美元,一門炮就是二十五萬美元。為什麽一定要一萬發炮彈?這是參考日軍後勤得出的,他們的軍事後勤一般是按會戰份,一個會戰份每門大炮炮彈一般在兩千發,一萬發就是五個會戰,三場會戰必須多備。也就是說,隻要武漢會戰、山西會戰、南京會戰這三場會戰打贏了,中日肯定會進行談判——對日本人來說,再打還是輸,早撤為妙;對國民政府來說,打的都是錢,日本隻要退出中國就行了,再打你也拿不到賠款。

  ??沒有製空權後勤就不會通暢,炮兵也會被日軍飛機壓製,所以兩千架戰鬥機是必須的,並且每年還要補充一千架;而大炮,最好是五千四百門,沒有四千門也可以將就,但炮彈是不能少的,最少這三場會戰的炮彈不能少。”

  ??李孔榮一口氣解釋完為什麽反攻要兩千架戰鬥機、兩千門大炮、一百個基數的炮彈之後停頓了一下開始喝茶,他覺得跟什麽都不懂的文青記者解釋軍事問題實在累人,可為了宣傳海軍抗戰必勝論,他又不得不科普這些後世軍事常識。

  ??李孔榮剛才是滔滔不絕,報館的文書疾筆如飛也還是有些趕不上,現在他停下來喝茶,幾個文書趕快加緊記錄。關楚璞鬱達夫等人卻聽的津津有味,畢竟從來沒有人從軍事戰術層麵分析抗戰,他們鼓吹最多的是‘正義’、‘民心’、‘地大物博’、‘四萬萬民眾不屈服’等等之類,李孔榮別開生麵的以戰論戰,讓他們大開眼界。

  ??“飛機為什麽要那麽多、身管火炮為什麽要那麽多、炮彈為什麽要那麽多,我上麵都說過了。”李孔榮放下茶杯接著說。“按照上麵的分析,十一億美元是嚴重低估的。現在性能最好的飛機一般要五萬美元一架,加上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的訓練,每架作戰飛機算十五萬美元,兩千架就是三億,這是絕不會錯的。

  ??並且,這些飛機必須使用正確的戰術、必須有廉潔善戰的指揮官、必須有負責的地勤以及有效的預警體係,不然三億美元肯定不夠。舉個最簡單例子:霍克三型戰鬥機的起落架是可收的,但正是因為可收,飛行員降落的時候常常會忘記放下起落架,他們以為起落架是放下了,因為其他戰鬥機起落架不可收,降落的時候不需要放下起落架。

  ??結果如何?飛行員常常因為忘記放下起落架而摔飛機。這不是一次兩次,這樣的事情不少。這是誰的問題?飛行員沒有這個習慣可以理解,但是地勤可以改善,他們完全可以派一個人專門站在跑道上觀察飛行員是否放下了起落架,沒有就揮旗或者發射信號彈提醒飛行員,這樣就不會摔飛機了,但地勤就是沒有這麽做,於是摔了一架又一架。

  ??抗戰之初中國空軍大約有三百多架作戰飛機,可實際能上天作戰你們知道有多少?不到一百架!我聽說的數字是九十多架,當時常先生差一點斃了毛邦初。有三分之二的飛機不能升空作戰!如果按照這個比例,那麽兩千架作戰飛機是不夠的,最少需要六千架。所以海軍航空兵從航校開始就非常重視地勤人員,他們的工資是飛行員的一半,擊落一架敵機的榮譽和功勞飛行員一半、他們也一半。海軍飛機出勤率務必達到百分之九十五,海軍五艘航母三百架飛機要是像空軍那樣隻有九十多架飛機能作戰,那還打什麽?回家種地好了。

  ??飛機三億,炮彈五千四百門火炮則需五千四百萬發炮彈,這就和剛才不同了,剛才炮彈算的是兩千萬發五億美元,現在算下來是十三億五千萬;卡車也要增加,我不清楚現在國內有多少輛卡車,這個就暫時不變吧。和炮彈費用相比火炮是很便宜的,也就是兩三千萬美元,這錢不多。

  ??至於油料……,我知道的是抗戰前全國有二十萬輛汽車、一千架各式飛機,每年需要進口汽油一億加侖[注74],這二十萬輛汽車不少是轎車,我不多算,就算一億加侖汽油吧,每加侖二十美分,一年兩千萬,三年就算七千萬美元。其他就不記了:一百個炮兵團訓練用的炮彈錢不計;150mm加農炮、240mm、280mm重榴彈炮以及炮彈的錢不計。現在你們加起來算算,靠陸軍把日本人趕出去要花多錢。

  ??還有兩點大家要注意,一是這僅僅是空軍和炮兵的錢、是外購我們不能生產武器彈藥的錢,步兵用的重機槍、戰防炮、迫擊炮、步槍、手榴彈、各種子彈的錢不在其中。還有士兵的軍餉、衣被、撫恤的錢也不在其中;反攻中對城市的破壞、百姓的誤傷也不在其中。

  ??二是將領的選擇也很重要,假如統帥是……有‘豬’之稱的劉峙,他雖然有福將之名,可萬一運氣不好輸了會戰那成本又要漲……”

  ??仔細一推算,剛才的十一億美元漲到了二十億美元,幾個人都連連搖頭。王君實道:“李上校,我們大炮造不了,難道炮彈也不能生產嗎?”

  ??“可以生產啊。我記得1936年就造了九萬多發的75mm山野炮彈。”李孔榮回憶著兵工署的數字,說罷又笑:“問題是要反攻,這些產量夠嗎?炮彈生產涉及到原料、車床以及合格的技工,你想想產量從每年九萬多發提升到每年一千萬發需要多久?”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