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提問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2      字數:4631
  李孔榮的講演並不長,講的東西雖然讓華商們驚恐,卻讓宋子文大大鬆了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李孔榮借此機會大力抨擊重慶當局,這會造成華僑對重慶的惡感。宋子文鬆了口氣,陳策卻對他身邊坐著的歐國偉笑道:“還說什麽如何發財,這不就是要向大家推銷海軍債券嗎?為了賣債券,還編了一個日本仔要南下的幌子,福建佬騙錢的把戲可真多。”

  ??陳策在廣東多年,廣東人又是出了名的愛扯大炮,類似江湖路數見的多了。他雖然明智,可在場的華商並不明智,周埈年一說現在可以提問,大廳內幾十隻手舉了起來,周埈年就近點了陳符祥,他是香港商界的資深人士,意見代表大多數廣府人。

  ??“請問李上校如何得知日本有南下、北進這兩個既定國策的?既然要南下北進,日本又為何要攻占南京政府呢?現在內陸戰事正酣,日本從哪裏有力量抽兵南下或北進?”陳符祥言辭犀利,一上來就質疑李孔榮講演中的最基本設定,他說完不少人都放下了手臂,這個問題問完,他又道:“這是第一個問題,我還想問……”

  ??“每人一個問題,這是規矩。”李孔榮打斷他道。待他悻悻坐下才作答:“日本南下、北進的國策由來已久,當然,在日本國內未必叫做‘南下’‘北進’,但支持這兩種態度的人在軍部中並不少見。比如九一八的策劃者石原莞爾,他就著名的北進派,他宣揚的‘滿蒙生命線’已經得到了日本軍部的高度重視。

  ??實質上,‘南下’和‘北進’這兩種國策是日本或者說是日本整個民族的發展戰略,或者叫做國家大戰略。任何一個成熟的民族國家都會有這樣的大戰略,這關係到本民族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福祉。比如那份田中奏折上所說的:‘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就是日本的大戰略。

  ??如果明年法國真的戰敗,日本假如還像上一次大戰那樣又一次浪費這難得的機會,我想日本內閣和軍部上層肯定要被激憤的下級軍官和士兵全體刺殺的。而已經陷入中國戰事泥潭的日本也迫切需要新的資源來填補自己在戰爭的虧空。今年日本的軍費高達19億20億美元,從種種跡象看,這已日本國力的極限,明年他的軍費肯定要下降,後年更是如此。

  ??國力已過峰值,戰事又沒完沒了,物資更是緊缺,怎麽辦?對日本人來說,兩種選擇:一種,無條件撤出中國,最少是撤出關內,這叫止損;第二種:趁歐洲大戰千載難逢的機會‘北進’或‘南下’搶一把,不但能彌補虧空,更可以為子孫後代打下一片未來。日本三島何其狹窄,地震又不斷,像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損失極為慘烈,他們做夢都想擁有新殖民地。

  ??所以我說日本肯定有自己的大戰略,而根據地緣,往西肯定是不可能的。連人口空曠的東北移民都不順利,人口擁擠的關內能移民嗎?比如華北諸省,已經是內卷化非常嚴重的地區,原住民自己都活不了又怎麽養活日本移民?對日本民族而言,關內是沒有價值的死地,它的價值在於工業和商業,但工業和商業需要像經營台灣、投資東北那樣幾十年持續的投入才可盈利,關內諸省是幾個台灣?日本根本就投入不了這麽多的資源,而且即便投入了,原住民有飯吃有活幹孩子也將生的更多,到最後還是沒有日本的移民空間。

  ??東麵是大海,西麵擁擠的大陸人口有四萬萬之眾,適合移民的,也就隻有空曠的西伯利亞和南洋兩地。其中西伯利亞最具有可行性,那裏極為空曠,煤礦、木材、石油、有色金屬非常豐富,雖然冷,但霍取相對容易——蘇聯既然可以和德國簽訂布列斯特條約,放棄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那麽戰敗之後肯定會放棄西伯利亞,最少會放棄東西伯利亞。這很還能獲得其他國家的默許和暗中支持,就像三十多年前的日俄戰爭一樣。

  ??而南洋涉及英美法荷四國利益,法國戰敗可以不計,但南下肯定要與英美開戰,日本能打贏嗎?這隻能看德國了。如果德國能在歐洲擊敗英法並征服蘇聯,美國麵對兩洋威脅很可能會向德日意三國妥協,可如果美國人不屈服,選擇南下的日本勢必會死無葬身之地。

  ??至於日本的兵力,日本是軍國化很徹底的國家,陸軍可以動員最少五百萬部隊,現在在中國作戰的陸軍不到一百萬,總動員人數沒有超過兩百萬。日本真要傾國之力動員,軍隊肯定超過七百萬,這些兵力要南下或者北進都不是問題。我說的僅僅是陸軍,不包括海軍。”

  ??“請問李上校,您認為日本會如何選擇?”這是第二個問題,是個年輕人。

  ??“我個人希望日本北進,這樣蘇聯對國內的援助會多一些,像現在正在進行冬季大反攻可以多來幾次。陸軍作戰沒有炮兵是不行的,按照德國陸軍的統計,一場戰鬥下來被炮彈破片殺傷的士兵一般在七成左右,剩下三成又有七成被重機槍殺傷,還有碰傷、燒傷等等,真正一場戰鬥中被步槍子彈殺傷的士兵隻占一成左右。

  ??沒有炮兵怎麽打仗?像今年年初進行的南昌會戰,整場會戰下來我方隻打了七十多發炮彈,日軍一場戰役每門炮最少要打幾百發炮彈,像淞滬那樣的大會戰每門炮射擊炮彈超過千發。一個甲種師團有五十四門75mm的野炮或者山炮,你可以算算,日本人打多少發炮彈。

  ??如果日本選擇南下,即便英美對我們提供了海量援助,切斷滇緬公路後這些援助援助也運不進來。僅憑西南諸省還有重慶的軍工廠是難以支撐戰爭更不可能進行反攻的,真要反攻那就不是打仗是送死了。”李孔榮說這話時目光毫不經意的掃過宋子文,發現他聽的正入神。“但實際上我感覺日本有南下的趨勢,你看看海南三亞,日本人有大舉營建三亞軍港的企圖。他們為何要在三亞建港?目的就是準備南下。”

  ??“李上校,我們……”還是剛才那個年輕人,他不顧周埈年的反對再次提問。“我們這樣討論北進南下日本人不會警覺嗎?”

  ??“……”李孔榮笑而不答,他看著第三個提問人,他問的是海軍債券發行。

  ??“海軍債券的發行時間一直在推後,我們不是太想發行債券,畢竟不怎麽缺錢。”李孔榮笑道,“這件事提了有兩年了,方案也數易其稿,大家都不著急我也沒辦法。我的建議是41年42年發行為好,最早不要早於41年,不過現在在建的兩艘三萬噸航空母艦急需錢,所以準備提前到40年,也就是明年下半年。

  ??利率多少、期限多久、折扣多少,這些都還沒有確定,但總的原則債券是給大家投資保值用的,所以麵額會比較大,以家庭、商人、實業家為銷售對象。債券賣出的錢大部分用於海軍軍費,其中少部分也會用於貸款,比如我剛才說的供應海軍作戰所需的軍火工廠,你要是有人有條件,海軍會扶持你,給你技術、給你貸款……”

  ??“請問李上校:如果日本人真的南下,我們又能在哪裏辦工廠呢?搬到印度英國未必會同意啊。”一個胖乎乎的商人不太禮貌的插言,但他的問題卻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既然荷屬東印度和緬甸都不保險,自己這些人要撤又能撤到那裏去呢?

  ??“這個無需擔心,海軍肯定會妥善解決這個問題,保證大家有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過日子、做生意。”李孔榮笑道,“真想和海軍做生意的,請注意紐約海軍籌建辦公室的招標公告,你也許軍工大單接不了,可像軍服、軍靴這種小單還是能接的。”

  ??李孔榮不露底牌的回答問題,很快商人們的興趣就轉到了實業上。此時的香港其實並沒有多少實業,盈利主要是靠轉口貿易,但不是說他們對商人不感興趣。幾個問題過後,坐在宋子文身邊的陳策站起來道:“李上校計劃在42年憑借五艘航空母艦和日本海軍決戰,這真的不是異想天開?曆史上數次海上決戰都是靠主力艦決定勝負的,而今的主力艦是戰列艦,日本有十艘戰列艦,請問李上校有多少艘戰列艦?”

  ??陳策去年率領第4艦隊和日本海軍打過一場海上遭遇戰,在香港的威望很足。他戰起來說話一幹華商都坐下,打算看兩個海軍將領的唇槍舌戰。李孔榮對他的問題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的言辭是否會促使日本海軍多造幾艘航母,不過多造航母也改變不了日本海軍的命運,他們缺的是飛行員。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請問陳將軍,既然飛機不重要?那你為何當年會被迫下野?”李孔榮不答反問,話一出口陳策就很是尷尬,七年前他正是被陳濟棠的空軍製服下野的。

  ??“我當年下野是因為……”陳策感覺順著李孔榮的思路答隻會被動,他立即轉口道:“兩千噸的輕巡洋艦裝甲幾乎沒有,更不要說隻有幾百噸的炮艇。你覺得你的飛機能擊沉日本海軍三萬多噸的長門號戰列艦?”

  ??“炸彈或許擊不沉,魚雷就未必了。”李孔榮道。“另外日本那十艘戰列艦最快是噸位最小的金剛級,可它還是比航空母艦慢好幾節。太平洋很大,這些隻有二十多節的戰列艦永遠也追不上三十多節的航母艦隊,他們隻有挨打的份。我們不應忘記的是:飛機的進步遠遠快於軍艦,上一次大戰建造的戰列艦到現在並沒有太過時,但上一次大戰建造的飛機很早很早就過時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戰列艦統治海洋的情況在就會逆轉,一旦逆轉,日本海軍一百多萬噸軍艦絕大多數都要報廢或者被飛機擊沉。”

  ??“李上校認為單憑海軍就能打敗日本?”歐偉國也站起來提問,不知是否受宋子文屬意。

  ??“這是當然。”李孔榮點頭。“西南的工業和軍火生產不足以支撐國.軍反攻,到41年的時候重慶軍費開支大約在一億多美元,而海軍41年軍費將超過一億美元,42年將達到兩億甚至是三億。這是軍費,從戰略上來說,殲滅日本聯合艦隊後,海軍陸戰隊可以直接登陸東京。日本人七百萬陸軍又如何,我隻攻其一點,他能在東京灣堆多少萬陸軍?

  ??這裏插句題外話:為何世界霸權隻能屬於海軍強國而非陸軍強國?原因是海軍比陸軍省錢。用同樣的錢打造一支海軍以及一支陸軍,肯定是海軍控製的區域大於陸軍。海軍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裏集中攻擊一個點,陸軍卻沒有辦法在同樣的時間裏集中防守一點。

  ??日本是沒有任何縱深的島國,一旦聯合艦隊被殲滅,他占領中國又能如何?海軍不用登陸,隻靠封鎖——每年春天插秧的時候派出飛機不分晝夜用機槍掃射田野,秋天快收割的時候派出轟炸機投擲燃燒彈焚燒稻田,不用三年日本七千萬人口就要餓死一半,五年下來全日本除了山區還能活一些人,其他地方應該不會有什麽活人。

  ??那時候就不是日本移民大陸了,而是我們移民日本。以後也不再會有日本、大和民族這種稱呼,因為純種的日本人基本死光,以後那裏隻會有朝鮮人、山東人、斯拉夫人、浙江人。”

  ??李孔榮很簡單描述卻讓在座諸人毛骨悚然,會場更是詭異的安靜。沉默良久的宋子文終於忍不住想伸手提問,但這時候早在門外等候的記者剛好入內——他們不合適聽之前的演講,所以安排在演講結束後進場。鎂光燈閃爍下,話題被這些衝進來的記者扭轉到了另外一個方向——大公報記者許君遠第一個搶問:“請問李上校,您對軍統在欽州的行為作何評價?您不經審判就擊斃軍統人員,是否表明海軍今後不接受重慶指揮?”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