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奉陪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2      字數:4791
  哥斯拉是什麽魏如當然不清楚,見他錯愕李孔榮解釋道:“哥斯拉本來是一條蜥蜴,但受到人造汙染物的刺激後,它的體積增大了上千倍,然後變成一種怪獸。”說到此李孔榮頓了頓,等魏如消化完才道,“如果用人工的方法刺激青黴菌變異使其提高產量……”

  ??“啊。”魏如像是喉嚨裏卡了根魚骨頭,他激動道:“我來之前就在看報告,王應睞寫的,他上麵就提到這個辦法,我正看著……”魏如指著呂謨承道,“剛好電報來了。”

  ??“哦。”李孔榮笑了笑,“看來研究室已經想到了,那我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我認為這是目前唯一能提供青黴菌產量的辦法了。反正我們要的是青黴菌分泌出來的青黴素,並不在乎青黴菌長的是美是醜。關鍵是菌種產量,菌種產量上不來,再怎麽折騰也是沒用的。”

  ??“確實如此,確實如此。”魏如頻頻點頭。在新中公司創始人中,他其實更善於統籌管理,支秉淵才適合研發,然而瑞士這邊的情況複雜,單純的支秉淵沒有魏如合適,於是他被放在了瑞士,支秉淵調去了紐約。

  ??“那青黴素那邊就這樣安排。”和魏如一樣,李孔榮心中也記著好幾件事情,青黴素雖然看不到希望,可仍是重中之重。

  ??見李孔榮說完,魏如笑道:“漢盛,我這邊也有幾件事情要和你商議一下。第一件是就是無線電對空探測儀,研究室那邊可能有了些想法……”

  ??“想法?”李孔榮先是驚訝,可轉念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他道:“戰爭其實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就是你有的、你用了,我知道了、或者我繳獲了,我很快也會有。很多技術大家都知道,可拚的是科研實力、經濟實力、物資特別是稀有礦產的開采能力。雷達的初始型號是研究出來了,雖然不成熟,可也能用,但這樣的雷達貿然就搬回國去,肯定會被日本人繳獲或者泄密,結果就是日本人也開始裝備雷達。

  ??我上一次就說過,雷達必須開發出厘米波才能搬回國使用,不然體積大目標大,很容易被日本人發現;再有一個就是國內保密措施,如果國內保密措施不嚴,小股日軍很容易用突襲的方式繳獲雷達。這東西日本人不是造不了,他們隻是出於一種盲區,以為這種東西沒有什麽作用。孟教授難道不知道那些資料全是來自日本嗎?”

  ??再一次說到雷達的問題,李孔榮有些苦口婆心了。因為他的情報,重慶雖然經曆了‘五·三’、‘五·四’大轟炸,但因為提前疏散了重慶市區居民,所造成的破壞僅僅是市區被付之一炬。重慶是臨時首都,瑞士研究所自然會收到日機大轟炸的消息。

  ??而無線電研究所這邊年初的時候就說要生產十幾部初始型號的雷達運回國去抗戰,此舉被李孔榮否決了。重慶大轟炸之後,飽受刺激的孟昭英等人又提起這件事情,李孔榮不得不再次解釋不能把雷達運回國的理由。

  ??“孟教授也是看到報紙上說重慶被日機轟炸付之一炬這才又動了念頭的。”魏如像一個老好人一般解釋。“漢盛確定日本沒有雷達?他們的磁控管可是……”

  ??“真沒有雷達,現在全世界就我們、英美德三國造出了實體雷達。”李孔榮道,“我最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日本從德國獲得雷達技術,然後開始仿製裝備雷達,這將讓整場戰爭最少推後一年。如果是他們繳獲了我們的雷達,那推後的時間將會更長。

  ??當初你們一通知我雷達研究成功,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馬上向最高統帥部匯報,但我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為什麽?國內間諜太多了。據我得到的消息,德國軍事代表團內部就有一個日本間諜,保衛重慶的高炮部隊中也有間諜,再就是重慶不斷有發往武漢南京的間諜密電,這件事情你可以問問華羅庚教授,密電就是他用那台巨型計算機破譯的。國府間諜多如牛毛,雷達送回去肯定是肉包子打狗。”

  ??李孔榮說到這裏有了些激動。國民黨一邊保留著傳統模式,用人看重推薦,另一邊又學習蘇聯采取嚴密的組織製度。照說兩種方式都不容易出現叛徒,閩係有內鬥但少有叛徒,桂係也較為嚴密,還有就是晉係,畢竟大家都是本鄉本土,家大業大,不可能拋家棄口出賣所處集團;而蘇聯方式控製嚴密,人人懷疑、處處設防,也不太可能嚴重失密。

  ??但兩者相結合就出問題了。後者反對前者,前者軟化後者。國民黨起於幫會,中間又借勢續命,再幾番內鬥,它的保密能力根本就是笑話。把雷達送回國就相對於把雷達直接送到東京,所以每次說到這個問題李孔榮都很是激動,他認為孟昭英等人不可能不明白這個原因,但這些人究竟隻是個小資,見到死人同情心泛濫,以至每每想不顧後果破壞大局。

  ??站起來的李孔榮說完猛一轉身揮袖道:“子拔兄,你就這麽跟孟教授他們說吧。第一,任何一個人被炸死都是殘忍的,但現在受難的是四萬萬同胞,為了一個人、一些人,一個城市、幾個城市而置全國所有人、所有城市於不顧,這不僅愚蠢,更是一種犯罪。”

  ??李孔榮這句話說的極重,以至魏如和呂謨承的臉色很不好看。李孔榮沒有看他們,他接著道:“第二,按照現在的研究進度,厘米波雷達出來的時候大概是明年年中,米波雷達到那時也可以做的更小,以至可以裝在大型飛機上。那時候雷達可以回國,但前提是必須控製在海軍手裏,國內其他部門、其他部隊不得介入,到時候我們隻提供敵機來襲警報,至於為什麽我們知道,那是海軍的事,與其他部門、其他部隊無關。

  ??還有一個,雷達僅僅是預警而已,真正杜絕轟炸的是擊落日軍轟炸機。我之前一直有這麽一個想法,那就是第一批飛行員在每年下半年回國作戰……”

  ??“什麽?!”魏如跳了起來,看著李孔榮說不出話,呂謨承則是一臉笑容,就要鼓掌。

  ??“是,我說明年下半年第一批海軍飛行員將回國作戰。”李孔榮麵無表情,這是他一直以來的考慮,時間就插在40年9月13日前後。

  ??按照曆史,9.13空戰後,失去蘇聯飛機來源、以及零式一一式的出現,中國空軍徹底進入避戰階段。陳納德的飛虎隊也在這個時候組建,但此時歐洲大戰早就爆發,雖然美國給予了對華貸款,可常凱申要的‘五百架飛機比天上摘五百顆星星都難(美國國務卿赫爾語)’,最終英國人訂購的P40幾經輾轉最後給了中國一百架。

  ??這一百架飛機裝卸的時候損失一架,運到緬甸隻剩九十九架。飛行員雖然大多是老手,可訓練之後隻剩六十六架,且時間已經是41年12月了。日本對美開戰自然放鬆對中國的轟炸,所以這一百架飛機不但沒有在最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還因為陳納德的飛機製勝論搶占了本就有限的駝峰航線噸位,使得陸軍軍火得不到補充。

  ??1940年9月至1941年12月這一年的空檔期海軍或許可以接手。好處首先是振奮軍民士氣、打擊日寇;其次則是飛行員輪訓,可獲得大量作戰經驗;最後就是海軍以及與海軍有關的人員會因為看到成果而增進團結,不再出現孟昭英反複請求雷達回國之類的事情。

  ??有好處自然就有壞處,最大的壞處就是軍費增加,飛機損失一架也是幾萬美元,還有則是汽油、配件、地勤、以及訓練損失等等。最重要的是飛行員,損失一個就少一個,如果損失太多,珍珠港將缺少戰鬥機飛行員。李孔榮的估計是三個中隊(每個中隊二十四架)參戰將花費一千萬美元,這對本就不寬裕的軍費雪上加霜。

  ??除此軍費以外就是泄密和猜忌。駕駛F5F參戰就是泄密,這會讓日軍熟知F5F的性能,可不用F5F參戰,比如使用F4U海盜,又擔心飛行員習慣這種機型不適應F5F;猜忌就是常凱申,即便自己不‘叛國’,海軍飛行員也不可能隸屬航空委員會管轄,可作戰是在國內,機場必在國內,這三個中隊日久是不是會被常凱申扣留吞沒實在不可盡知。

  ??說起海軍航空兵回國作戰,李孔榮又想起這些反複考慮過的得失。他非常非常肯定——攔住國人打日本人的不是別人,就是花生米常凱申。

  ??“此事的一個關鍵前提就是國府配合。”李孔榮想到花生米就麵色嚴峻,“海軍航空兵是用於航母作戰的,海軍費了那麽大的力求改裝航母、訓練飛行員可不是用來保衛重慶的。如果國府非要把這支航空隊劃歸航委會指揮,然後一直扣押不還,或者透支使用,我肯定會想盡辦法把他們撤出來,那怕是和國.軍交火開戰。”

  ??“開戰不至於、開戰不至於。”魏如知道李孔榮對國府並無好感,這或許是他家眷死於空軍炸彈之故,可對他的愛國之心也極為明白,所以聽到這話便隻打圓場。

  ??“雷達的事情就這麽處理吧。”李孔榮不想再談這件事情,具體的作戰計劃肯定要他到紐約之後才能做出。“子拔兄剛從說有好幾件事,請問還有什麽事情呢?”

  ??“還有就是……”魏如看了看呂謨承,又笑了笑,“漢盛兄,噴氣發動機研究所那邊還是想上馬渦輪噴氣發動機,這個,你不是說以後直升機也要用渦輪軸發動機嗎?”

  ??“除了這件事還有什麽事情。”李孔榮沒有表態,而是略過這件事問其他。

  ??“除了這件事就是研究所想進一步擴大,還有國內的大學畢業生實習問題。”魏如道,“現在瑞士政府既然放開了一些限製,大家就想多設一些研究所、多派一些學生來研究所實習,你看這個……”

  ??“培養新人我當然支持。但兩者要分開,商業是商業,不做賠錢的事情,實習是實習,這是公益。我的意思是由新中防務出麵捐一筆錢作為國內大學生實習基金,比如五十萬美元每年,然後其他都按照商業原則來,沒價值的人員一概不聘用不招募。”李孔榮說出自己的意見,“至於新項目,那也是按照戰爭原則和經濟原則來確定是否投資,比如,雜交水稻我同意立項,但活塞發動機、汽車、機床,我就堅決反對立項。”

  ??李孔榮語態平靜,可一聽他的原則魏如臉就色發苦。相處日久,他當然懂李孔榮的原則,一句話——人有我優、人無我有。可國內那幫教授學者研究員,所提的絕大多數項目都屬於‘人有我有’——用李孔榮的話叫做‘二道販子’,這自然使國內遞交上來的項目報告九成九被槍斃,倒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丁穎的雜交水稻項目被高調通過,第一筆風險投資資金就超過十萬美元,還為此專門成立了瑞士新中種業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種子改良。如今法幣貶值急劇,這筆錢超國府下撥中山大學的辦學經費十倍之巨。

  ??“子拔兄啊,國內那些人在想什麽我很清楚,很多人都樂意做、也隻會做二道販子,留學生如此,搞研發也如此,他們無非是把國外的拿回來賺吆喝拉名望而已。平時也就罷了,現在是抗戰,錢很有限,他們那些項目即使研究出來,以大後方的工業基礎,它們能轉化為產品嗎?就比如中央機器廠在美國購買大批機床設備準備在國內造汽車。大手筆啊,近百萬美元的機器買回去了,那叫什麽、反正一個姓史的分廠廠長還在美國設計好一款汽車才回國。

  ??我就好笑了,國內一沒配套工程、二沒鋼鐵工業、三沒石油石化,這中央機器廠第五分廠到底想造多少輛汽車?他用什麽造?造出來的汽車燒什麽?

  ??腦子一熱就立項,造出一輛就新聞大肆報道,說是中國人造的汽車,狗屁!現在是打仗,不是玩民族自豪感搞小資情調的時候,我們僅有的資金要投入到可以量產、能有效支援抗戰的項目上,可不是為了掙什麽氣、提什麽自豪感。隻有勝利才能讓我們自豪,這些情調他們還是留著自己慢慢玩吧,我不奉陪。”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