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正事4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2      字數:4723
  艦載機並不是最難的事情,海軍飛行員培訓在李孔榮和陳文麟看來才是最要緊的事情,而且限於美國華僑人數,兩人都很擔心不到十萬的人口基數無法培訓出三百至四百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並且,飛行員也是消耗品,必須接連不斷的培訓,不然消耗戰打下來將後續乏力。為此,陳文麟特意草擬了一份飛行員培訓草案。草案林獻炘是看過的,但他是個外行,看不出什麽問題,他隻能等待李孔榮的意見。

  ??在李孔榮看來,培訓草案算是中規中矩,整個飛行訓練分為三個部分:初級、中級和高級,每個訓練期為四個月,初級訓練使用弗力特教練機,中級高級分科訓練,用道格拉斯的偵察機、霍.克驅逐機、馬丁公司的雙翼魚雷機以及諾斯羅普公司的BT俯衝轟炸機。

  ??飛行員報名資格為十八到二十五歲的高中畢業生——借助華僑會館的幫助,陳文麟大致確定符合條件的華僑將有六千至八千名左右,之後他給出的淘汰率體檢為百分之二十(華僑的營養水平普遍好於國內),正式入訓後,訓練淘汰率為百分之四十,也就說華僑飛行員數量最多不會超過六百四十名,低則不會少於四百名。這個判斷和李孔榮之前的預計相符,即美國華僑可以滿足第一批兩百架艦載機飛行員數量要求,但補充確是乏力的。

  ??“看來美國還是不能大量補充飛行員啊!”李孔榮看完報告感歎了一句。“哪怕隻有四艘航母、三百五十架飛機,飛行員也要五百多人,這些飛行員的補充確實是個難題。”

  ??“所以美國的航校隻能辦到40年就要轉移到南洋,那裏華僑是最多的。”陳文麟對此早有考慮,FJ雖然也是考慮地點,但RB如果封鎖國內、或是派日機襲擾,也是不成的。“如果要航校要轉移到南洋,最好的選擇是在新加坡,不過英國方麵要同意才行。”

  ??“飛行員不同於陸軍,沒有飛機、沒有機場根本就鬧不了事,英國人會同意的。”李孔榮並不認為英國人會阻止自己在新加坡辦航校。

  ??“那上艦訓練怎麽辦?”陳文麟追問。在美國有航母,上艦是方便的,可在新加坡是沒有航母的,飛行員不能上艦訓練。

  ??“航母如果出海訓練,這些飛行員可以來北美,不進入美國就好了。”李孔榮無奈道,自己除了沒錢之外,還有一個難處就是沒地盤。

  ??“漢盛兄,我在考慮這麽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一開始就把航校辦到新加坡呢?”陳文麟忽然道:“我的考慮主要是費用,美國的航空汽油是便宜,可美國的薪俸也是極高的,華僑工資再怎麽低,每天也能掙一美元,一個月就是二十六美元,如果招募一千人,那每個月光工資就要兩萬六千美元,一年就是三十一萬美元,但如果在新加坡,我們最多隻要一半的錢就夠了。”

  ??“不行。”李孔榮斷然搖頭。“不能光看到美國華僑工資高,更應該看到美國華僑捐款多,隻有他們成為艦隊飛行員,華僑才會買債券、才會捐款。航校搬來搬去是很麻煩,但麻煩也沒有辦法。”

  ??“那我就準備40年下半年搬遷航校了。”陳文麟見設想被否決,隻能按原計劃來。

  ??“嗯,40年底搬遷吧,美國這邊如果還有學員,那全部並到新加坡航校。”李孔榮道。“我可以確定那時候英國不會阻攔我們在新加坡開設航校,隻是航校不能打海軍的招牌。”

  ??說完航校搬遷,李孔榮又說起飛行員培訓費用,按陳文麟的草案,每位飛行員的飛行時間隻有兩百個小時,在國內,這將花費一萬五千元[注60],可李孔榮的設想是每位飛行員最少要有六百小時的飛行時間,其中上艦時間不得低於三百個小時。聽完李孔榮的敘述,陳文麟輕微的搖了搖頭,他道:“這樣說來,每名飛行員的訓練費用估計要超過三萬美元了。”

  ??“這個未必。”李孔榮笑道。“文麟兄草案裏的飛行員合格率不超過百分之四十,如果合格率能提高到百分之七十,那費用估計不到五萬美元。不過這還要看R-2800發動機壽命,如果它能有五六百個小時壽命,那費用就低,如果隻有兩三百個小時,那費用就高。”

  ??“百分之七十?”陳文麟有些動容,他也算帶過不少飛行員了,百分之四十的培訓合格率已經算高的了,這是他打算每一個飛行員都要親自麵試的結果。“怎麽能做到百分之七十?”

  ??“招募的時候先做嚴格的心理測試即可。”李孔榮道。“我認為航校要招募心理學博士,然後,我從德國空軍弄來了一份心裏測試將交給他們修改完善,最後交給飛行員測試。德國空軍的培訓率就有百分之七十,他們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真的?”陳文麟盯著李孔榮,他開始有些信服了,畢竟德國是科技大國。其實他不知道,這套測試是李孔榮這個後世靠掛證謀生之人的額外收獲——隻要不是專業性很強的證書,比如建築師、電氣工程師之類,再除去醫科,李孔榮都考過證,心理谘詢師也是其中之一。他想來想去都想不出飛行員要做什麽心理測試,最後隻能拿職業性格測試充數。

  ??這其實是正確的,後世飛行員所做的心理測試就類似於職業性格測試。上麵近百道題目他當然不可能完全記住,可幾十道題目還是記得的,最關鍵的是他清楚原理,清楚原理就能讓心理學博士設計出相應的測試題,這並不是難事。

  ??“當然是真的,德國空軍是納粹黨第一個控製的軍種,希特勒的親信戈林就是空軍司令,他們為了發展空軍無所不用其極,幾年下來成果頗多。”李孔榮笑道。“憑借這套心理測試,我們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合格率,這樣培訓費用可以大幅度降下來。”

  ??“你怎麽不把他們的培訓教範一起拿過來?”一邊的林獻炘見兩人說的津津有味,當即插言。

  ??“培訓教範?”李孔榮不好意思的道:“那個拿了也沒用啊,德國空軍全是陸基飛機,不是海軍飛機,德國在建的航母可能也無法服役,戈林說過:天上會飛的都歸他管。”說道戈林,李孔榮又想到國內空軍,他道:“空軍那邊真的不肯放人嗎?”

  ??“確實不肯放人。”林獻炘收到過陳季良的電報,“他們說海軍現在沒了,又沒有航母,要飛行員根本就是多此一舉。那個航空委員會也有些戈林的味道,會飛的都歸他們管,不過國內正通過一些關係在疏通,再就是這個航校也想掛在空軍下麵,免得我們暴露了。”

  ??“航校就不要掛在空軍下麵了。”李孔榮搖頭,“到時候國內抽調飛行員走怎麽辦?而且以他們的德行,估計不僅是抽調飛行員走,怕連飛機也會一起要走。”

  ??林獻炘和周應聰還好,早就知道李孔榮不喜歡國(河蟹)民(河蟹)黨也不怎麽喜歡委員長,可馬德驥和陳文麟因為是第一次和接觸,對李孔榮這樣說國府很是吃驚。李孔榮並未察覺他們的吃驚,而是按照自己思路說話,“抗戰以來最大最大的浪費就是中國空軍,什麽用處都沒有,白花了那多錢,這些錢還不如給陸軍多買一些山炮、迫擊炮。我不是因為空軍不放飛行員就說他們不好,事實上他們從抗戰以來確實沒有起什麽作用,也起不了什麽作用。

  ??陸軍除裝甲部隊外,步兵部隊學會防空作戰就行了,有沒有空軍無所謂;至於日機轟炸,也就炸炸城市而已,有沒有空軍都攔不住,與其買飛機還不如買高射炮或者把工廠隱蔽化。真正能打破僵局的隻能是海軍航空兵。這裏大家都是自己人,我就直接說吧,海軍航母艦隊重建後的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護交通線,也就是現在正在修建的滇緬公路。”

  ??李孔榮一直在說航母如果組建如何組建,從來未說過航母艦隊組建後具體起什麽作用。林獻炘聞言追問道:“你的意思是日軍如果進攻南洋,我們要幫英軍死守新加坡?”

  ??“新加坡英國人未必會讓我們進駐。”李孔榮道:“我說的是緬甸。一旦兩廣沿海失守,那麽國際交通線也就隻有安南和緬甸,安南太近、法國對日妥協比英國更甚,所以安南是想守也守不了,能守的隻能是緬甸。緬甸已經在馬六甲海峽之外了,那裏是安曼達海和東印度洋,隻要我們聯合皇家海軍守住了安曼達海,那就有可能延緩日機攻占緬甸。

  ??國內已經是一盤死棋,如果得不到外在物資、特別是武器彈藥,僅憑國內那點軍火產能,國.軍會越打越弱;隻有保住對外通道,國.軍才有可能對日軍發動反攻。日軍如果和美國開戰,那麽派駐國內的兵力會急劇減少,美國為了讓我們牽製日軍,也會像蘇聯一樣提供大規模軍火援助貸款。要是因為沒有交通線,飛機大炮彈藥堆在印度運不過來,說不定日軍到時候一個作戰計劃,重(河蟹)慶就被日軍占領了。”

  ??李孔榮說著自己對抗戰的觀點,在他看來,聯合美國海軍盡早登陸日(河蟹)本本土是改變抗戰的大舉措,但問題是萬一沒有原子彈RB人不投降,國內那幾十萬日軍就麻煩了。這些軍隊已經是死棋,撤根本撤不走,萬一鋌而走險打到重(河蟹)慶這沿路不知道要殺多少人。唯一的辦法縮短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的時間,最好力保滇緬公路不失。

  ??不過這件事情做起來實在有難度,英國不想守緬甸、也不想國.軍過早進入緬甸,而常凱申也不願意將國.軍精銳交給史迪威指揮,杜聿明寧願大軍退入野人山。身臨此境,李孔榮對陣亡於野人山的數萬士兵並無專門救援之意,就像他對什麽鄭蘋如無絲毫專門救援之意,他關注是隻是大局,唯有改變大局進而改善國.軍境況,才是救國救民的根本,為個別人、個別軍隊勞師動眾,完全失敗棋手的腦殘表現。

  ??以當下情況論,他已經能間接的影響常凱申的決策,但並不能影響倫敦白廳的決策,這等於說英國還是不改初衷,寧將緬甸丟給日(河蟹)本也不願留給中國。如此要想反攻緬甸,隻能憑借十萬遠征軍一己之力,還有一個空降參謀長史迪威,這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當然,如果他有一艘後世潛艇,那他就不要糾結什麽航母了,這艘潛艇不需要做別的,隻要弄幾百枚魚雷(電雷學校1937年就進口德國魚雷240枚),然後依靠後世的聲呐係統,打光日(河蟹)本商船、讓日(河蟹)本陷入半封鎖即可。

  ??感覺自己有點扯遠了,李孔榮再次把話題拉了回來,他道:“緬甸作戰隻是我的一個設想,屆時還要根據國際形勢來決定。不管怎麽說,教官都要找最好的,國內沒辦法那就聘請美國海軍的飛行教官,但是務必要注意工作職責要寫清楚,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要明確確定,不能含含糊糊。我們並不擔心飛行員全聽他們的,我們擔心他們的一些想法和戰術其實是錯誤的,因為他們把持,所以很多新的東西聽不進去,最終飛行員遇到日軍後損失慘重。”

  ??“這點我會注意的。”陳文麟明白李孔榮的擔心。

  ??“要記住這絕不是爭權奪利。”李孔榮強調道,他非常記得北洋海軍趕走琅威理之後發生了什麽。“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飛行員遇到日軍老手能與之一拚。還有就是航校無權幹預海軍購買什麽飛機作戰,他們最多可以建議航校用什麽飛機訓練。”

  ??“我明白了。”陳文麟點頭。美國是商業化社會,飛機公司說不定會收買這些教官,然後推薦一些並不合意的飛機過來。

  ??“那就再麻煩文麟兄改一改培訓計劃吧。”李孔榮最後囑咐道。“飛行兩百個小時太短,海軍飛行員最少要三百小時才能上艦,上艦後還要訓練三百個小時。不要心疼錢,我們已經花了這麽多,沒必要再省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