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鍋端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2      字數:4669
  寬廣的查爾斯河流過波士頓市區,給這座城市帶來一抹碧藍的同時,也讓這裏的夏天總是要比其他城市涼爽一些。但在麻省理工學院外的一座私人公寓裏,氣溫卻是高漲的,電風扇極速飛轉想要給整個客廳降溫卻隻是徒勞,包括在正寫字的錢學榘,一屋子的人滿頭是汗。

  ??“我看就這樣吧!”錢學榘寫完最後一個字,將請願書拿給他身邊的吳學藺、貝季瑤看,兩人看完又傳給顧光複,再是金希武,再是鍾朗璿,當這幾個年長的學生看完,又傳給李耀茲、梁守槃、曹友誠、程嘉垕、張汝梅、沈雲乾……——受李孔榮那句抱怨的影響,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坐不住了,他們寫了份請願書請海軍創辦中國第一家航空發動機廠。

  ??請願書大家都看了一遍,所有人都對上麵的內容沒有異議,但顧光複卻又些顧慮,他道:“海軍真要是答應了,那王教授那邊怎麽交代?”

  ??王教授就是王守竟教授,現在的中央機器廠負責人,去年一心想從美國引進萊特廠的航空發動機,卻因為國內航空委員會不同意而作罷。航空發動機做不成就轉向汽車發動機、蒸汽輪機、發電機等等,但身入寶山不想空手而回的王守竟還是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留學生中招聘了六人,顧光複是其中之一,再則是錢學榘、吳學藺、貝季瑤、金希武、鍾朗璿五人。

  ??“我們學的就是飛機,回去難道造汽車嗎?”錢學榘性子最為活躍,雖然王教授對大家不錯,但既然海軍有意研發飛機,他也就隻能對不起了。其實,他從哥倫比亞大學那邊聽來的消息漏了兩個字——直升,隻有後麵飛機兩個字,這使李孔榮的抱怨變成:‘現在海軍想要研發生產一種飛機,但卻沒有一個留學生能幫得上忙,隻能在美國招聘外籍人士……’

  ??“那我們誰去紐約見李上校?”貝季瑤看了十幾個滿頭是汗的同學一眼,發現一個個都是拙於言辭,他擔心話沒說好事情搞砸了。“這個李上校到底是怎麽樣一個人?”

  ??“不說李上校是什麽樣的,海軍有錢辦發動機廠嗎?”鍾朗璿從聽到海軍要研發飛機起就比較懷疑,“航空發動機廠要辦也是航空委員會來辦,上次不就是他們不同意嗎。海軍造汽輪機大家沒意見,可現在要辦航空發動機廠……”

  ??十幾個人當中,錢學榘是最熱切的,一個電話就把大家全都招來了,請願書草稿也已經寫好,現在隻是做一些修改,可所有的依據僅僅是李上校的一句抱怨。

  ??“不管怎麽樣,我們都不能三心二意吧。”錢學榘見諸人開始疑惑有些不高興。說句很實際的,如果國內不上航空發動機廠,那自己這些人畢業即失業。確如李孔榮所說,國內學航空工程的人太多了,美國、意大利、英國都有,加上還沒有畢業的,最少有二、三十人,這些人都想航空報國,奈何根本無用武之地。

  ??“你們啊……”裏側的房門忽然打開了,與李耀茲、梁守槃同住在這裏的林士諤探出頭來。他昨天晚上在實驗室倒騰到兩點多鍾,上午正在睡覺,然後被他們吵醒了。“就不要去紐約見李上校了,他兩三天後就會來波士頓。”

  ??李耀茲好幾個妹妹留洋讀書,又是長子,雖有兩份助學金,但還是選擇住五美元一周的私人公寓,林士諤雖然是廣東公費,但要存錢結婚,也住在外麵,自費出洋的梁守槃,更是要省錢。李耀茲和梁守槃是世交,和林士諤則是因為同在德雷珀教授下麵讀博,隻是他們一個是學發動機的,一個是學導航的。當然,包括整個客廳的人,大多數是國立交通大學畢業,不過有些是電機係、有些機械係。

  ??“士諤此話怎講?”見林士諤說李孔榮會來波士頓,一幹人全看過來了,李耀茲很是驚訝。

  ??“你不是問我為何忽然有錢了嗎?”林士諤知道李孔榮一來,自己和海軍的關係肯定瞞不住,便當著眾人的麵說出了原委。“我實話說吧,我去年底的時候已經被海軍收編了,海軍現在發我一份工資,不多,我也沒敢要多,也就和你這個空軍上尉的薪水一樣,每個月一百美金。”

  ??“阿哦!”李耀茲聳肩,錢學榘幾個則吹響了口哨,“你怎麽不早說啊!”他們迅速將林士諤拉到椅子上坐下,開始尋根問底。

  ??“海軍有規定,不讓說啊。”林士諤認真道。“李上校過幾天就會來波士頓,應該是詢問我研究的進展。我們之前已經通過信了,他最後一封信說很多東西在紙上說不清楚,說要和我麵談一次,然後盡快完成項目。海軍是有錢的。海軍在瑞士辦了一個研究所,裏麵就有航空發動機研究室,還讓我留意這方麵的人才,隻是你們幾位要麽和王教授說好了,要麽是掛著空軍軍銜,我怎麽好開口。”

  ??“那我們的事情有希望了?!”錢學榘看著林士諤,笑得嘴都裂到了耳邊。

  ??“我不知道。”林士諤不可置否,“不過我一定會極力舉薦。”

  ??“好!”錢學榘帶頭忽然鼓掌,十幾個人年輕人也都鼓掌,中間還帶著吆喝口哨。“既然士諤兄早就在拿海軍的薪水,那今天的午飯就你請了,大夥說好不好?”

  ??“好!!”公寓裏喊聲更齊,林士諤苦著臉被他們拽了出去。

  ??李孔榮可不清楚波士頓一幫報國無門的學生在等著自己,他對斯特恩找的兩撥人非常滿意,當然更滿意的是投資經紀人。如果他沒有讀過巴菲特傳的話,就不會知道斯特恩介紹的這人是誰,可他讀過股神巴菲特傳,知道眼前站著的這個人就是他的老師,後世被人稱為‘華人街教父’的格雷厄姆,真沒想到他也是猶太人。

  ??“格雷厄姆先生,我想知道在華爾街掙多少錢不會被人嫉妒?”李孔榮問出了讓格雷厄姆吃驚的問題,他本以為李孔榮會問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我不理解您的問題,米斯特李。”格雷厄姆此時已經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了,大蕭條給他以及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帶來的損失都已經彌補。公司管理的投資人資金超過三百萬美元。“如果您指的是被人惡意狙擊的話,我想這個您不必擔心,美國是一個法製國家,如果您合法的掙了十億美元,大家最在乎的應該是您的投資方法。”

  ??“真的是這樣嗎?”李孔榮笑著問道,他有些相信有些不相信。“好吧,我們不討論這個問題。我想知道的是,美國股市對歐洲局勢有多敏感?如果歐洲發生戰爭,那麽股市將會有多大的波動?以五百萬美元投入的話,我能得到多大的回報?”

  ??“米斯特李,如果歐洲真的發生戰爭,我想投資軍工股票所獲得的收益在一年之內將超過一千萬美元。”格雷厄姆謹慎的答道,“我們需要做一些對衝投資,讓投資的風險降到最低,這雖然會降低投資收益,但卻是必須的。”

  ??“不,不需要!”李孔榮知道對衝將降低風險,但對他來說一切都是確定的,沒必要花費有些的資金去做對衝。“我們得知的所有信息都準確無誤,如果這樣,股市上能收獲多少?”

  ??驚訝的看了李孔榮一眼,格雷厄姆思索了一下才道:“如果知道的消息很準確,那麽我想能獲得的收益在一千五百萬美元以上。米斯特李,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對歐洲局勢必須知道的非常詳細才能做出準確的投資……”

  ??“這不是你擔心的問題了。”李孔榮打斷了他,“我們的投資模式是我負責提供情報、確切的歐洲局勢變化的情報,而你負責分析這些情報將對股市產生怎麽樣的影響,而我們的資金又該投資什麽才能取得最大收益。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格雷厄姆先生?”

  ??“當然,我非常明白!”格雷厄姆點頭,“先生,我還是希望您能謹慎一些。”

  ??“我會非常的謹慎。”李孔榮笑道。“我們還是說說分紅吧,你的格雷厄姆……”

  ??李孔榮想不起來他那個公司全稱是什麽,格雷厄姆補充道:“格雷厄姆-紐曼公司。”

  ??“是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李孔榮點頭,“說說分紅吧。”

  ??“米斯特李,正常情況下是根據收益進行遞增式的分紅,”格雷厄姆說道,“但我想我也許能說服我的合夥人將您的分紅降低到百分之二十。”

  ??“百分之二十?”李孔榮並不清楚華爾街投資經紀公司的分紅規矩,其實格雷厄姆報出的這個分紅是大蕭條之後公司大投資者強迫下來的分紅比例,換句話說,這是個極其優惠的條件,尤其是現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在華爾街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我同意百分之二十的分紅條件。”李孔榮放下懷疑。“我將以瑞士公司的名義投入大約五百萬美元到格雷厄姆-紐曼投資公司,時間不會晚於今年年底。為了訓練,也為了相互信任,我現在可告訴你一個情報:德國已經決心吞並蘇台德地區,歐洲局勢逐漸緊張,但英國和法國將會對德國妥協,這件事情將在九月份發生。你好好考慮吧,事情發生後股市將有什麽樣的變動?我們如果投資怎麽才能取得最大收益?”

  ??李孔榮把事情經過說的很簡略,以至於格雷厄姆一臉模糊,他道:“先生,我必須清楚事情的詳細經過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另外還有市場的反應時間以及市場對歐洲的局勢的解讀,也許有一些信息會被市場誤讀,並不能做出我們意料之中的反應。”

  ??格雷厄姆說的完全在理,李孔榮笑道:“我會在此事之前給你提供詳細的內容。格雷厄姆先生,請回去思考一下吧,你就將我想象成一個無所不知的人,了解歐洲、甚至了解整個世界將發生什麽,然後看看如何從股市裏獲益。”

  ??和格雷厄姆的第一次交談到此就結束了,在資金沒有到位之前,說再多的都是白搭,沉船必須找到,取出上麵的黃金和白銀,這將是這幾個月內的事情。在紐約呆了幾天之後,李孔榮會合從瑞士趕來的支秉淵以及航空發動機項目新負責人周茂柏,一起前往波士頓。

  ??周茂柏是留德生,家世更隆——從明朝起周家就有爐坊和鍋廠了,那時候的字號叫做‘周天順’。同治五年(1866年),執掌家業的周慶春認為幹事業不能靠天吃飯,而是應該持之以恒的改進技藝,於是將‘周天順’改為‘周恒順’。民國後周恒順的業務主要是修造船、煤氣機、抽水機,和新中有些類似,但沒有新中在國府裏的人脈——新中公司是交通大學的學生創業,周恒順是家族企業,同時武漢也沒有上海那麽多人才,所以沒有轉向鐵路橋梁工程。

  ??李孔榮後世一點兒也沒有聽過這家周恒順(這家字號在公私合營後徹底消失),深入了解後對周恒順關愛有加——他非常喜歡家族傳承的百年老字號,周恒順從明末一直傳承到現在,實在是太難得太難得了。隻是,他不可能收購這麽一家老字號,這家老字號也不可能轉而做航空發動機,不然新中防務幹什麽。

  ??“那什麽航空委員會如果知道我們要把他們培養的人才一鍋端掉,會不會氣急敗壞?”開往波士頓的火車包廂裏,意氣風發的李孔榮笑著問向支秉淵和周茂柏。

  ??“這個……”周茂柏欲言又止,他見支秉淵沒說話又接上來道:“去年中央機器廠要辦航空發動機項目時,航空委員會是反對的,中央機器廠不得不將項目下馬。王先生對此非常失望,我當時正是王先生請去專門負責航空發動機廠的,這樣的結果我便隻好離開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