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紐約2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2      字數:4974
  身處紐約第五大道,幾百名同胞對自己熱情的鼓掌歡迎,還請自己說些什麽。李孔榮當即有種莫名的感動,這種炎黃血脈的親切是他此前未曾感覺到的。在於焌吉、張彭春、周應聰等人的期盼下,他對眼前的同胞敬禮之後才道:“坦陳的說,在今天之前、在麵對諸位親愛的同胞之前,我從未有這樣一種感覺,但看到你們、麵對你們,我感動非常羞恥!

  ??我……”李孔榮忽然凝噎了一下,眼睛微微濕潤,此時,在場每一個人都感覺到他正處於一種激動中。“身為海軍,守海有責!可現在國家的海岸線全是日本人的艦船,貿易得不到保護、漁船任由他國炮擊、僑民受盡欺淩盤剝,這是每一位海軍官兵的恥辱。這種恥辱不是任何大捷所能洗刷的,這種損失更不是何種功勳能夠彌補的。

  ??我想到了五十年前的海防捐,想到了那些身處異國礦井衣衫襤褸卻依舊納捐的僑民;我還想到了七年前才廢除的厘金,想到了那些省吃儉用卻要硬著頭皮抽課的商販。從那時候起,被他們、還有被四萬萬瘦骨如柴同胞養育的海軍就擔負著這樣一種責任:那便是粉身碎骨也要維護國家的海權,與船同沉也要保護自己的僑民!

  ??然而今天,日本人憑借更多的軍艦、更多的大炮、更多的飛機向我們進攻,海軍幾近覆沒,陸軍屍山血海。這場戰爭不是一年兩年能夠結束的,這場戰爭最少還要鏖戰五年六年,陸軍需要擴軍,海軍更要重建。

  ??或許有人會說,你這時候提重建海軍實不應該,國家貧弱,我們有限的金錢應該交給陸軍,讓他們抵禦日本人的進攻。可我要說,這樣想的人錯了!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長期之戰,而日本是一個依靠海軍崛起的新近列強。

  ??我們的工業不足以生產足夠的槍炮、我們甚至連硝石都不能自給,一旦外貿通道被徹底切斷,整個國家的軍工生產將難以為繼,而這隻有海軍才能改變;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她最致命的軟肋就是海外貿易,她靠海外貿易維係自身的工業體係,她靠海外貿易養活自己的國民,她靠海外貿易掠奪我們並不充裕的資源。要打垮日本,靠陸軍不行,能擊敗日本的隻能是海軍。

  ??寧海號就是明證!就這麽一艘四百三十二萬國幣、還不如人家驅逐艦造價一半的簡陋巡洋艦,就將整個日本海軍攪得天翻地覆,日本人對海上破交戰的恐懼十倍於金山衛大捷。既然如此,他們害怕什麽,那我們就製造什麽!

  ??海軍的重建不是水麵艦隊的重建,海軍的重建是水下艦隊的重建。諸位想想二十年前德國海軍的破交戰吧,三百多艘潛艇共計擊沉了一千兩百多萬噸商船。我們不需要三百多艘潛艇,我們隻需三十多艘潛艇,這三十多艘潛艇足以給日本帶來致命的威脅。

  ??中日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我們是在刺刀下屈服,成為日本稱霸亞洲、挑戰整個世界秩序的炮灰仆從,還是在戰火成重生、成為一個屹立於東亞、自由民主的偉大共和國,全在於我們這代人身上,這是曆史賦予我們這代人的神聖責任。

  ??同胞們,海軍需要重建,但並不需要你們的捐款,海軍隻需要你們的投資。是的,大家沒有聽錯,是你們的投資。海軍為了重建將發行債券,而債券的最終償還人,將是戰敗的日本……”

  ??並不利索的講演中,李孔榮的激動慢慢褪去,他逐漸恢複到此前不斷計算反複思考的狀態,而聽眾聽到他說起海軍重建計劃有些目瞪口呆,但隨即被他用寧海號的例子、用‘三百多艘潛艇擊沉一千兩百多萬噸商船’德國海軍的例子說服。

  ??隻當大家以為又是一個伸手要錢的主時,李孔榮卻拋出了債券。終於有人打斷道:“李上校,您認為我們需要多久才能獲得抗戰的勝利?戰勝之後日本會賠款嗎?”

  ??“我們距離勝利隻有兩千天!”李孔榮高舉起右手,伸出手指做了一個V的動作。他的這個舉動被參加歡迎會的記者注意,鎂光燈閃爍下,這個曆史性動作被相機記錄下來。“兩千天之後,日本將對我國無條件投降。日本既然是無條件投降,那自然要承擔賠款。”

  ??李孔榮的講演基本結束了,現在似乎成了提問時間。第一個的問題之後,因為華人的推謙,反倒是一個禿頭的中年洋人高舉起了手,他大聲問道:“李上校,我想請問為什麽是兩千天?有很多人並不看好中國,現在的戰況也似乎證明了這一點,你認為中國將如果贏得這場戰爭?”

  ??“請問……”此人模樣不像是記者,但卻站在歡迎人群中,這讓李孔榮很好奇他的身份。

  ??“盧斯,亨利·盧斯。”中年禿頭男人濃眉大眼,笑容親切。

  ??“盧斯先生,中國為什麽需要兩千天才能勝利是一個秘密的、一言難盡的話題,我僅能回答可以回答的部分。”李孔榮也對其報之微笑,並得到他友好的回應。

  ??“日本雖然是一個列強,但卻是一個小國,她沒有辦法維持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她也不能完全消化現在所侵占我國領土上的資源,中國糟糕的交通使日本不能彌補她在戰爭中損失,她必須投入巨量的資金才能從侵占的領土中獲得收益,但這顯然不是她能做到的,因此,戰爭的結果就是日本財政最終破產。

  ??兩千天的勝利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的勝利,而是全世界愛好和平、崇尚自由人民的勝利,戰爭已經在東亞開始,戰雲同時也在歐洲密布,我們所麵對的將是一場人類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戰爭。中國將於盟國一起獲得戰爭的勝利,以我的推斷,這大概需要兩千天。”

  ??“李上校,你的意思美國也將參加這場戰爭?”另外一個記者反應奇快,立即追問道。

  ??“先生,我非常清楚美國國內的現狀,也讚同孤立主義者的態度。這個問題我覺得用另一種方式回答或許更好一些。”李孔榮說到此清了清嗓子,他用另一種高昂的語調朗誦道:“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如果海浪衝掉一塊岩石,歐洲就會減少,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所以,不要問喪鍾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從海明威小說《戰地鍾聲》讀來的、十七世紀英國著名布道者約翰·多恩的布道詞即便隔了三百餘年,其中的悲憫和同情依然沁人心扉,李孔榮朗誦到‘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時,在場洋人就與他一起朗誦最後一句:‘所以,不要問喪鍾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在華人的目瞪口呆中,洋人們於胸前畫十字架、高呼上帝,之後則是激烈無比的鼓掌,他們熱忱的目光已將李孔榮看成是自己人。

  ??這麽一場簡單的布道後,提問似乎已經結束,亨利·盧斯還有另外幾個洋人親切的走了上來,笑著和李孔榮握手。於焌吉見此便招呼大家進入領事館。

  ??“這位是時代雜誌的創始人,亨利·盧斯先生,他是中國人民忠誠的朋友……”張伯苓的弟弟張彭春很自然的走上來向李孔榮介紹這幾個洋人,第一個就是濃眉大眼的亨利·盧斯。

  ??“噢!”李孔榮發自內心的驚訝了一句,他盯著亨利·盧斯的笑臉震驚道:“您就是盧斯先生!真是太榮幸了,見到你非常高興!”

  ??時代雜誌自1930年創辦以來,發行量逐年猛增,亨利·盧斯以為李孔榮看了時代雜誌,他笑著道:“李,真沒想到你也是時代的讀者。”

  ??“不,我並不是時代的讀者。”李孔榮出人意外的搖頭,“我隻聽說在紐約有一個奇跡,有一個人在經濟最低迷的時候創辦了一份獨一無二的雜誌,然後取得讓所有人都驚歎的成功,這種魄力和智慧無人能及。”

  ??或許李孔榮說的是事實,但亨利·盧斯笑容更甚,他最在意的是成就而不是財富。第二次與李孔榮久久的握手,盧斯也讚賞道:“李,你是我見過最睿智的海軍軍官。”

  ??“謝謝。盧斯先生,我希望能用我的睿智與您一起喚醒那些苟且偷安、綏靖求存的沉睡民眾。我們將會有極為愉快的合作。”李孔榮當即補充道,他太需要一個大眾媒介來填補自己的計劃了,尤其是像時代這樣能影響華爾街、影響整個美國的雜誌。

  ??“這位是費吳生(George.A..Fitch)先生,他冒著生命危險在南京拍攝了日軍大屠殺的影片,並帶著影片來到美國對公眾放映……”張彭春介紹著下一位洋人。

  ??一個洋人卻有中文名字,這應該是標準的中國傳教士了,李孔榮聽到南京大屠殺神色凝重,他敬禮道:“非常感謝您,米斯特吳。”

  ??“暴行必須遏製,正義應該聲張,我僅僅做了一個基督徒應該做的。”費吳生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李,我希望你說的兩千天很快就過去!”

  ??“這位是李複(Earl.H.Leaf)先生,他是美聯社的記者……”張彭春介紹另外一個人,三四十歲的眼鏡男,就是剛才追問的那個記者。

  ??“很高興認識你,李。我希望你能有時間接受我的專訪。”李複說話的時候看了一眼亨利·盧斯,帶著些搶生意的笑意。

  ??“當然,我非常榮幸,隻要是我知道的,我將言無不盡。”李孔榮也看了亨利·盧斯一眼,盧斯笑著聳了聳肩膀,李複說的是他剛才被李孔榮恭維之後忘記說的。

  ??“這位是哈瑞·白禮士先生,他是畢範宇(Francis...Price)教授的弟弟。”張彭春繼續介紹洋人,白禮士一身格子西裝,黑框眼鏡,和他兄長一樣有幾分教授風範。

  ??介紹完這幾個洋人,張彭春才介紹一直在身側的華人,最先一個不是紐約中華總會館主席林保羅,而是一位西裝革履的儒雅男士。“這位是國民政府駐美王正廷大使的胞弟、中國銀行駐紐約分行行長王正序先生。”

  ??“幸會幸會!”李孔榮肅然起敬,暗自回憶有關駐美大使的資料,在他的印象中,1938年的駐美大使似乎是胡適,現在既然還是王正廷,那是不是說這幾個月王正廷就會被撤換?

  ??介紹完王正序,張彭春才介紹紐約中華總會館主席林保羅。李孔榮不好問為何你取一個洋名卻穿著中式服裝,隻是微笑和他握手,不想林保羅卻熱情道:“李上校剛才所提的海軍之責任真說出了我們華僑的心聲,我林保羅願意投資海軍債券,我紐約華僑最少認購十萬美元!”林保羅雙手拍著胸脯保證,他這樣很大哥的舉動讓身邊站著的靚麗旗袍女士咯咯直笑。

  ??“林主席,海軍債券的發行還在計劃中,此次赴美就是為了解決債券發行問題。”李孔榮道。

  ??見林保羅說起海軍債券,此前的王正序也插言道:“李上校,海軍發行債券如果需要中國銀行幫忙,請盡管開口。”

  ??海軍發行債券要中國銀行幫忙,這不是用熱包子打狗嗎?誰不知道中國銀行背後是誰。李孔榮心中搖頭,嘴上卻道:“那以後就要麻煩王先生了。”

  ??“這位是致公堂司徒美堂先生的秘書司徒丙鶴先生……”一個年輕人,在張彭春說到自己的時候便熱情的伸出雙手上前:“李上校,司徒先生這幾天剛好病了,故隻能讓我前來致歉,還請李上校改日移步到致公堂一敘。”

  ??“司徒先生是革命元勳,晚輩自小仰慕,改日必當前往致公堂拜訪。”李孔榮振奮道,他真沒想到這麽快就和這麽多頭麵人物結識。

  ??“這位是華昌貿易的李國欽先生。”接下來是一個態度矜持的中年人,西裝,給人一副成功人士的派頭。“華昌貿易是銻業大王,專門從事國內到美國的銻礦生意。”張彭春補充道。

  ??“幸會,幸會。”一聽說是做銻的,而且姓李,李孔榮當即回憶起楊度女兒寫的回憶錄,這個李國欽一戰時僅僅是湖南銻業的銷售經理,因為袁世凱倒台楊度失勢,此人在美國吞沒賬款,後來幹脆加入美國籍。當然,這也可能是楊度女兒的一麵之詞。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