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原野3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2      字數:4700
  “你們還有什麽要求或好的建議,現在可以提出來。”會議室內,仔細商議過各種意外問題的常凱申笑著看向總指揮薛嶽和晏勳甫,之後再看向徐庭瑤和杜聿明,最後目光落在了杜聿明和廖耀湘臉上。

  ??會戰是按常凱申意思布置的,最少大部分是按照他的意思布置的——淞滬會戰指揮失敗後,常凱申反省過一段時間,但最後發現問題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各個高級將領身上,是他們不努力去思考戰術、不想出應對日軍飛機大炮的辦法,這才有此前的作戰總結。台兒莊戰役中,作為最高統帥部直屬的88軍其實就是由他指揮的,能取得如此戰果,他很欣慰。

  ??此次蘭封會戰有高野六郎的準確情報,88軍又增加了一個坦克旅,常凱申當即覺得自己可以親自布置指揮這次戰役,痛殲日第14師團不讓李宗仁指揮的台兒莊大捷獨占風頭,正因如此,他才頻頻關注豫東兵團、關注蘭封會戰。

  ??薛嶽、晏勳甫都是老油條了,知道領袖要弄個大新聞,加上戰事確有很大的成功把握,大勝之後自己也有名聲,是以從一開始就推波助瀾,調集能調集的精銳部隊;而徐庭瑤不是不知道常凱申的心思,可他還是擔心常凱申瞎指揮使得本次會戰之努力功虧一簣,直到剛才聽常凱申說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作戰科武藤章中將,他才算徹底放心了。

  ??剛才幾個人的商議十分順利,各個細節都考慮的極為周到,現在常凱申忽然問還有什麽要求或者建議,幾個人一時說不出話來。沉默間還是杜聿明硬著頭皮開口,他到:“作戰計劃是反複考量製定的,我們還親赴實地測量測算,已確定無漏洞偏差,但學生還想提一個要求。”

  ??“恩,你說。”桂永清眼裏的陝西傻缺常凱申是越看越順眼,不為別的,就在於他能打仗、能打勝仗,所以他看杜聿明的目光極為親切和藹。

  ??“空軍的俯衝轟炸機是不是能全部投入戰鬥。”杜聿明終於提出了自己一直以來都提的要求。“不要用多久,隻在突破當日使用一次即可。倭寇對我裝甲兵團唯一之阻礙就是炮兵,尤其是其野戰重炮部隊,學生特別擔心倭寇為隱蔽將在夜間行軍,白天就地防守,但如有俯衝轟炸機,以其兩百五十公斤炸彈轟炸敵軍陣地,裝甲師的損失將大為減少。不過這要空軍和陸軍配合的非常默契準時才行。”

  ??“俯衝轟炸機?”常凱申不解。杜聿明是跟著李孔榮說俯衝轟炸機,實際上這叫‘急降下轟炸機’。“我們有這種飛機?”

  ??“有。孔院長去年在德國期間定了一百架[注51],後因為戰事又取消了一部分,學生打聽到這批飛機並未完全取消,今年年初到了三十架。”杜聿明道。

  ??這其實不是他打聽到的,而是李孔榮通知他的。這批俯衝轟炸機去年九月份孔祥熙本要全部取消,李孔榮卻建議他保留三十架左右以支援陸軍作戰,因為這種轟炸機投彈精準,非一般轟炸機可比;而飛機價格也不貴,三十架不到三百萬馬克。這就比原曆史多了十八架,原曆史曾有十二架到貨,可並不是誰青眼有加,而是孔祥熙訂單取消的晚,十二架飛機已經裝船。杜聿明一直盼著這批飛機來,台兒莊的時候飛機剛剛組裝好,空軍還在熟悉性能,現在性能熟悉半個月了,他就想著這次要把這三十架俯衝轟炸機全部派上戰場。

  ??“好的,我會通知空軍讓他們派出這種俯衝轟炸機。”為了大捷,常凱申算是有求必應。他沒有在會議結束後通知空軍準備俯衝轟炸機,而是馬上寫了張手令給王世和,讓他立即通知空軍本次作戰務必派出這種俯衝轟炸機。

  ??委員長的手令當然是電光火速,一個小時後,這份手令就到了航空委員會常務主任錢大鈞中將手裏。此時因為配合蘭封會戰,航空委員會正燈火通明,副主任毛邦初、前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美國顧問陳納德、蘇聯援華航空隊的領隊日加列夫都在場。

  ??這些人當中,也就是隻有剛赴任的錢大鈞不懂飛機,他拿著電報問向周至柔,“委員長要所有俯衝轟炸機參戰,這是什麽飛機?”

  ??“這是……德國的Hs.123-1轟炸機。”周至柔正使勁抽著煙——他沒有其他嗜好,就是煙癮特別大。“三月份起飛機就陸續到了衡陽,幾個月前杜光亭就問起這批飛機了。他說他要把這些飛機當大炮用,以清除裝甲部隊前方的障礙。”

  ??周至柔說著兩個月前的事情,當時杜光亭還請他吃過飯,專門談到過這批飛機的使用問題。可惜的是,一個月之後他就不再是航空委員會主任了——4月29日,得知中國空軍眾多飛機集中在漢口,日軍遂出動大批飛機突襲武漢。此戰日機雖損失慘重,可空軍損失也極為驚人,此戰過後,空軍開始消極避戰,而作為調集飛機的始作俑者航空主任周至柔因為常凱申遷怒,被調往昆明空軍軍官學校任教育長,改由侍從室錢大鈞任航空委員會主任。這等於是將4.29空戰的過失記在周至柔頭上,周至柔一直不願赴任,而此次蘭封作戰不像上次那般隻是兩個空軍大隊支援,幾乎是空軍全體出動,所以周至柔又回到了航空委員會協助指揮。[注52]

  ??“先生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之前就拒絕了陸軍的建議。”錢大鈞不懂周至柔的意思,一邊的航空顧問陳納德聽到‘Hs.123-1’,頓時猜到是什麽飛機,再通過翻譯,他也了解了常凱申電報上的意思。“Hs.123型飛機攜帶彈藥量太少,速度非常慢,它們難有什麽作用。先生們,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隻有鄭州、開封、許昌、周口、漯河五個機場,按照計劃,我們隻能把它們安排在漯河,但以它們可憐的航程,最多隻能在戰區上空呆半個小時。”

  ??陳納德專門看過這種雙翼轟炸機,在他看來這完全是雞肋——掛載副油箱時,飛機航程僅八百六十公裏,此時隻能攜帶四枚五十公斤炸彈,總載彈量隻有兩百公斤;若是機腹下不掛載副油箱而是掛載兩百五十公斤炸彈,那航程就隻有可憐的四百八十公裏。漯河機場到戰區上空近乎兩百公裏,轟炸機最多在戰區上空呆半個小時,也許還不到半個小時。

  ??陳納德說這是錯誤的,有實際的考慮,也有不喜歡德式飛機的潛在意識。錢大鈞是不懂飛機的,他隻能看周至柔和毛邦初,其實毛邦初也不太懂。周至柔不好說話,倒是參謀長晏玉琮道:“這型飛機確實有航程過短的問題,作為轟炸機來說載彈量也過小,隻有四百五十公斤,但第6大隊使用後反映,該型轟炸機投彈較一般轟炸機精確,15中隊這半個月用它炸沉了不少日本巡邏艇。我看委員長是知道這件事情的,這才要調這些飛機去支援陸軍作戰。”

  ??錢大鈞本來是要聽顧問陳納德的,晏玉琮一說委員長知道,他便改了主意,但他還沒有說話,周至柔卻擔憂道:“飛機安排在漯河機場是不行的,這裏太遠,最少也要安排在許昌,隻是預計進攻的時間就在這兩天,我們調整的時間夠嗎?”

  ??“進攻時間定在幾號?”錢大鈞頓時有些驚醒,飛機是極為嬌貴的,此次作戰幾乎是空軍全體出動,自己真的還有時間調整嗎?

  ??*

  ??武漢的夜晚就是歐洲的下午,此時李孔榮正和瑞士藥物研究室的薩本鐵、王應睞等人喝下午茶——他來瑞士不為別的,他就是要看看自己的搖錢樹長多大了。

  ??李孔榮在乎的是搖錢樹,可薩本鐵和王應睞兩人卻一個勁的在說自己的重大發現:提純的青黴素對小白鼠、對研究所某個人的結核病有奇效。喝著茶吃著餅幹的李孔榮靜靜等他們說完,這才開始問自己的問題。

  ??“現在菌種篩選的情況怎麽樣?”李孔榮放下茶杯,說起自己的正事。

  ??“這個……”作為主研究員的薩本鐵收斂了笑容,搖頭道,“還是很不理想,目前的菌種每毫升隻能生產二百九十個單位的青黴素,提取並不問題,問題在於產量。”

  ??“二百九十個單位已經不低了啊!”李孔榮震驚道。他記的當時澳大利亞實驗室從批發市場弄到的爛哈密瓜菌種產量也就隻有兩百個單位出頭,自己的菌種產量都快接近三百了,工業化生產應該馬上提上日程。

  ??“這個……”上次李孔榮來的時候,就和薩本鐵談過了青黴素項目的意義所在,所以在得知青黴素的功效後,他一直很注意青黴菌的單位產量,並且還請物理實驗室的人計算過。現在見李孔榮驚喜,他把準備好的文書遞了過來,道:“上次漢盛兄提的深罐發酵法我們已經測算過了,以現在的菌種產量,做出來的青黴素成本非常高。”

  ??“有多高?”李孔榮接過報告,嘩嘩嘩快速翻了幾頁,卻見最後成本寫的是‘五十……英鎊!’

  ??“這怎麽可能?!”他大叫起來,“五十英鎊?這是多少劑量?”

  ??李孔榮的大叫把薩本鐵和王應睞嚇一大跳,可李孔榮卻不自知,他道:“采用深罐法就是工業化實現的根本,還有飛機螺旋槳,利用飛機螺旋槳產量可提高十倍,還有用玉米漿,這是最低成本的培養液……”

  ??李孔榮亂七八糟的說了一大通,說的全是他道聽途說來的東西,曆史和軍事他是極為了解的,但是醫藥他知道的也就是大路貨和架空小說,人家青黴素都是幾下功夫就搞掂的,自己把一切知道的東西都告訴了薩本鐵,怎麽就搞出個一百五十美元的虧本青黴素呢!!

  ??“你們一定是算錯了!”李孔榮氣憤道,他是動了真火。後世的信息怎麽會錯!架空小說怎麽可能有錯!人家就這幾個辦法嘛——菌種、玉米培養液、罐式發酵、飛機螺旋槳攪拌(可使發酵罐裏的培養液接觸空氣,增加反應麵積)、無菌空氣,還有什麽?!還有什麽?!

  ??“漢盛兄,這是……”薩本鐵王應睞被李孔榮嚇住了,此時是隔壁的支秉淵跑了過來,他聽到了李孔榮怒不可遏的聲音。

  ??“這到底是誰算的?!”李孔榮拿著那份成本報告,瞪著支秉淵說話。

  ??“這是華……華教授帶人算的,當時他算了三次……”支秉淵還是莫名其妙,他不知道李孔榮哪裏不高興了——他從未見李孔榮發這麽大的火。

  ??“哪個華教授?他是怎麽算的?!”李孔榮繼續追問,他對教授是毫無敬意的,最少他讀大學時那些教授很多都隻會在課堂上吹牛打屁。

  ??“是清華大學的華羅庚教授,他上個月剛來的……”支秉淵道,他一說華羅庚李孔榮就一屁股坐了下去,可是位置沒坐正,椅子一歪他就做倒在地上了。

  ??“漢盛兄,漢盛兄……”支秉淵趕忙要把李孔榮扶起。

  ??“別慌!我坐一會。”李孔榮用那份成本報告拍著腦袋,華羅庚是誰他當然知道,可沒想到華羅庚居然在自己的研究所裏,還給自己算產品成本,這數字有錯嗎?應該不可能有錯,研究室完全清楚菌種產量,也曾模擬過罐式發酵生產,再套上原料成本,數字能錯到哪裏去!即便錯了能錯十倍?成本假設五英鎊每劑,也就是二十美元,加上銷售費用,自己還賺什麽錢?航母艦隊看來是泡湯了。

  ??隻是,美國佬是怎麽做到二十美元一劑政府收購價的?他們難道是虧本銷售、政府補貼?李孔榮腦子裏越來越亂,坐在地上半天不起來。支秉淵薩本鐵幾個則在一邊不知所措,好半響薩本鐵才道:“漢盛兄,隻有菌種產量翻一百倍、或是發酵效率提高一百倍,工業化才有價值,這個就目前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