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時機
作者:貳零肆柒      更新:2021-07-17 09:21      字數:4938
  有人在柏林罵人,被罵之人自然會有所感應。此時在倫敦斡旋、並希望於倫敦金融市場發行債券的孔祥熙連打好幾個噴嚏——他人還未睡下,秘書張平群正在向他匯報這幾日與英國談判的細節;內間裏宋藹齡也是未睡,聽聞丈夫打噴嚏她便讓下人送了件衣服出來。

  ??半個小時後,看著回房的丈夫,宋藹齡埋怨道:“怎麽嘎希多事情,不要睡覺了?”

  ??“國事艱難啊!”家中素來是妻子做主,孔祥熙不得不解釋原委。“介弟這幾日電報越催越急,這次戰事怕是免不了了。”

  ??“戰事不能免?!”宋藹齡看著丈夫,立即毫無睡意,眼睛咕嚕咕嚕轉,不過她還是道:“不就是北平城外開了幾槍麽,各國一調停,這戰還能打起來?”

  ??“調停?!”孔祥熙歎息了一聲,道:“現在的不列顛可不是以前的不列顛了。在遠東她綏靖日本,在歐洲,她綏靖德國。美國國內經濟蕭條反複不說,孤立主義更是主流。我們是想調停,可有誰願意出來調停?調停是要出兵的,即便不出兵也要貿易禁運,現在各國都巴不得刺激經濟、賣出貨物,誰還會對日本禁運……”

  ??孔祥熙在華盛頓時就於羅斯福總統歡迎他的白宮宴會上、針對華北事變與羅斯福交換了意見,他完全能判斷的出美國人對事件的潛在思想,那就是‘美國第一’。這正是他立即趕赴歐洲的原因,可英國人似乎也不想趕這趟渾水。

  ??他們的理解很簡單:華北隻有日軍六千人,中國軍隊則有數萬之眾,且事變當天日方高級軍官大多在休假,因此事件如果不是偶然發生,那就是中方故意挑釁所致。以孔祥熙的認知,英國人為何如此理解當然一清二楚——早在前清,中國的情況便是簽條約是一回事,執行條約又是另一回事。可在洋人看來,戰爭你如果輸了,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隻要簽訂了條約,那就有執行條約的義務。

  ??當然條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哪天你要是覺得能有把握打贏戰爭,那大家就再打一次,你贏了,條約作廢;你輸了,條約加倍,大家認賭服輸。要是你不敢打,或者永遠也打不過,那就坐實了白種優越論,一切隻源於你無能!殖民地不是不可翻身的,南北美都是殖民地出身。

  ??中國的情況是簽了條約也無效,非要再打幾次才不情不願的執行,可這是前清北洋,南京國民政府條約會簽,明麵上也會執行,可私底下藍衣社等特務團體時不時破壞暗殺,勝利者無法依照條約獲得權益。正因如此,針對九一八事變,國聯次年發表的調查報告並不支持南京政府,而是傾向各國共管滿洲。這次華北事件,英國政府根據平津外交官的觀察,很快就認定事件的責任不在日方,加上歐洲事急,她一開始就拒絕出麵調停。

  ??外交上的語句是婉轉的,可內中的意思、對方為何如此設想,孔祥熙心中明明白白。不過他明白不等於常凱申明白,在他看來常凱申很多時候是自相矛盾的——你不能一邊喊著打倒帝國主義,一邊又寄希望帝國主義出來調停。帝國主義隻有在中國有足夠的利益,它才會因為在華權益出麵調停,把帝國主義趕走了,那就要絕了對外求援之心……

  ??孔祥熙腹議自己的連襟常公時,宋藹齡終於拿定了主意,她道:“這麽說,我們應該早些囤積一批軍火藥品……”

  ??妻子想了半天想的就是發戰爭財,孔祥熙對此見怪不怪了。他正不可置否時,忽聽得外麵有人說話,便道:“是誰呀?”

  ??“老爺,說是柏林打來的緊急電報。”外麵的管家姚文凱答道。

  ??“又是柏林!”孔祥熙說了一句,他遲疑一下才起床,幾分鍾後,他懊惱的回來了。

  ??“深更半夜的,柏林誰打電報來?”宋藹齡也看出了丈夫的不快,更不悅被人打斷自己的賺錢大計,是以問了一聲。

  ??“還能有誰!”孔祥熙嗬嗬笑了一句。“那李孔榮真是瘋了,他就擔心介弟在上海開戰,說這樣是引敵南下、自損肺腑。”

  ??“李孔榮?!”宋藹齡不知道此人是誰。

  ??“就是那個反駁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海軍少校。”孔祥熙道,他說罷怕妻子生氣,又道:“此人確實是一個人才,對國際形勢判斷之準確,實屬罕見。前月離德時,他就反複求我務必要勸住介弟,說中央絕不可在上海……”

  ??“他一個小小海軍少校居然催促你這行政副院長……”宋藹齡聽聞是李孔榮,倒是沒發什麽脾氣,隻是埋怨了一句,不過一會她就忘了這茬,繼續之前未完的話題道:“如果上海開戰,那我們囤貨就隻能在香港了……”

  ??孔祥熙夫妻聊完公事聊私事,公私兼顧、公私兩利正是孔家發家之本。而在南京,早就回到官邸的常凱申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孔祥熙從英國打來的電報他早就看過了——‘中日事件,除非確有相當把握,似宜從長考慮。以國際情形論,難望任何國家切實助我,在美與儒堂兄(王正廷,駐美大使)費盡唇舌,僅得美國口惠;英國態度則欲於不可能中求得調解人;俄則似不願單獨冒險出發,可知應付日本奈須以自身能力為標準也……’[注22]

  ??可即便如此,這場戰事國府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退讓,再退讓北平將變成第二個沈陽,冀察則成為東北四省。當然轉機也是有的:11日宋哲元、秦德純即已與日方達成過一個停戰協定,可那是十幾天之前的事情,25日晚,日軍便向駐守廊坊的38師攻擊,26日晨日軍開始進攻廣安門,28日上午,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

  ??此時的常凱申才想起那份他故意拿捏拖延、之後得知花了一萬英鎊又大發雷霆的日奸情報。情報上早就說過7月11日本內閣五相會議定下了在華北發動戰事、‘督促中國政府反省’之決心,可騎虎難下的他還是寄希望於宋哲元和日方達成的臨時協議。

  ??“介兄,北平……失守了。”急急趕到常凱申辦公室的軍令部長徐永昌中將一進門就報出噩耗,緊跟著他的是軍政部長何應欽。“宋明軒昨天晚上撤離了北平……”

  ??“北平失守,罪責全在宋明軒身上!”何應欽氣憤道。“他三番五次和日軍議和,本身卻毫無準備,等人家兵力集結完畢,一開打部署就四分五裂。介兄,當殺宋明軒以謝國人!”

  ??“北平已失,天津也難保,華北大部淪陷,餘身為全國軍事最高長官,兼負行政責任,平津失敗問題,不與宋事,願由餘一身負之。”青天白日旗下,常凱申對北平失守並不慌張,可他對宋哲元之寬容,實讓徐永昌意外。不過何應欽倒不驚訝,自常凱申成為委員長後,便開始立德——對外人寬宏大度、對自己以及黃埔係卻一味苛求。

  ??“那眼下當如何是好?”徐永昌道。“目前我26軍兩個師、40軍一個師、53軍、84師或已經抵達保定、石家莊一帶,或即將趕到。但隻靠這些部隊還不夠,且直隸無險可守,津浦線隻能且戰且退,以黃河天險為要,另外就是山西,若以山西為基地、以太行山為屏障,當威脅日軍沿平漢路直接南下、進取武漢……”

  ??徐永昌的意思是要繼續往北麵增兵,常凱申待他說完卻道:“次宸兄,若我軍北上之際倭人自上海登陸何如?前次淞滬戰敗,日人不但在上海設立工事,更駐有數千倭寇。一旦北麵戰事激烈而倭寇自上海登陸、直擊南京,我方豈不是兩麵受敵?”

  ??常凱申一提上海,何應欽心裏就咯噔一聲。作為軍政部長,他當然張治中在蘇州的那檔子事情,不過他對此是反對的,並且他還聽說這張文白和紅黨過往極密。現在僅僅是華北事件,上海一開戰,又會弄出個華東事件,那時候才是兩麵受敵呢。

  ??“介兄的意思是……”並不太清楚常凱申意思的徐永昌問道,他開始按常凱申的思路去想。

  ??“盡殲上海三千倭寇,以助我軍民士氣。”常凱申將自己一直思考的計劃托出少許,期待徐永昌和何應欽的反應。至於那份一萬英鎊買來的日奸情報,他早就拋之腦後了——知道且製定增援計劃是一回事,真正運兵過來又是另外一回事。87、88兩個德械師兩萬餘人,他就不信全殲不了這三千倭寇!

  ??“介兄,此事萬萬不可!”徐永昌還沒有開口,何應欽就出聲了。“現在隻是華北事件,若上海開戰,那就是華東事件,屆時我方將兩麵受敵。”

  ??何應欽說完常凱申沒答話,他再看向徐永昌,徐永昌畢竟慎重,他道:“介兄,按照淞滬停戰協定,我軍並不能進入上海……”

  ??“那種協定怎可遵守?!”見徐永昌也反對上海開戰,常凱申臉色當即不悅。“倭人凶暴異常、言無可信,真要協定有用,他們就不應挑起戰事,攻占北平。京滬為國家重地,萬不可被倭人攻占,早日鏟除其上海據點、清除隱患才是根本。而上海又是各國勢力交匯之地,一旦開戰,也易得各國聯合調停,最終消弭戰事。”

  ??“這……”徐永昌很清楚常凱申的脾氣,他要做的事情總是會做下去的,他隻好道:“過幾日不是要召開最高軍事會議嗎,我看是否將此事放在會上討論?”

  ??徐永昌這邊說完,那邊王世和上校進來報告道:“校長,海軍陳部長說有急事求見!”

  ??“海軍……”常凱申想了一想,發現大戰在即,確有必要見一見陳紹寬,是以道:“請陳部長進來。”

  ??陳紹寬回國已經有十天了,這十天他倒有八天坐鎮滬上督促江南所修繕建康、湖鶚等四艘魚雷艇,好在他親自出麵去銀行借來了錢款,這才使四艘船昨夜悄悄駛出黃浦江,消失在茫茫東海之上。伏擊計劃他力推了下去,可這僅僅是幾艘小船,去了就去了,沒人會注意;但派寧海出洋破交卻是大事,部裏開了好幾次會終於勉強答應,可寧海是大艦,軍令部、常凱申這邊是要報備的。

  ??“報告委員長……”一進來陳紹寬就向常凱申敬禮,見徐永昌和何應欽也在,又對他們禮了禮。

  ??“厚甫不必多禮。”常凱申站了起來,“此時日寇已占北平,國家民族存亡隻在旦夕之間,海軍目前有何計劃?”

  ??“報告委員長,海軍希望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早日批準海軍撲滅長江內敵海軍之計劃!”陳紹寬絲毫不露金山衛伏擊計劃,生怕常凱申身邊的間諜獲取海軍秘密。

  ??“很好!隻是此時時機未到、布置未妥,海軍應全體待命,以求先發製敵。”常凱申強作微笑,他回答陳紹寬的話和電報裏回複張治中的話基本一樣。

  ??“是,海軍做好準備,靜待委員長命令!”陳紹寬道,他說完又呈上一紙計劃:“海軍另草擬一份破交計劃,請委員長過目批準。”

  ??破交之語不是常凱申熟悉的,待草草看完計劃,他一邊將計劃遞給徐永昌,一邊道:“就寧海號一艘艦出去破交?”

  ??“前期是。”陳紹寬道,“後期如果德國交付兩艘遠洋潛艇,那寧海號和潛艇可以配合作戰。再說海軍全是老舊艦艇,隻能派寧海出海破交,威脅敵方海上交通線。”

  ??“很好!”不太了解海軍的常凱申並不清楚以寧海的速度和戰鬥力即便破交也不可能取得太大成績,但他還是對海軍的積極進攻精神表示讚同。他道:“為防日軍封鎖長江口,船是可以先出去的,不過何時破交應待軍令部軍令!”

  ??“是!”陳紹寬見常凱申如此簡單就答應,心中大喜。當下又道:“不過寧海號出航,補給隻能靠國外商港,這就需要緊急下撥一筆外匯購買油料彈藥給養……”

  ??沒想到陳紹寬下一句提的是外匯而不是國民不屈之精神,有些失望的常凱申道:“需要多少錢?”

  ??“報告委員長,前期最少需要十萬英鎊。”陳紹寬道,“後期若能繳獲敵船物資變賣,那所需外匯極少。”他說完又很不放心:“此時駐滬日海軍戒備加強,寧海要出洋最好就在今明兩晚,不然時機盡失!”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