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遠方風景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2-04-10 11:17      字數:2156
  虞翻雖然沒說什麽,送走諸葛亮之後,卻立刻翻出了天子所賜的西域算學,仔細翻閱。

  這一看,他就入迷了。

  這是一種與他以往所學截然不同的算學。

  他的眼前突然打開了一扇窗,從縫隙裏,窺見了大不同的風景。

  一口氣將那薄薄的一冊書翻完, 窗外已是一片漆黑。

  虞翻放下書,推門而出,看著已經亮起燈的宮殿,輕輕地籲了一口氣,隨即又有些慚愧。

  想不到蠻夷之中也有這樣的智者。之前聽天子說起西域算學時,自己還不以為然,現在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聞了。

  看來天子重視西域之學並非一時好奇, 而是有更深的考慮。

  天子在中原未定之際先穩定涼州,也未必全是因為涼州有精兵, 也可能和西域有關。商路是其一,學問也是其一。

  他是從哪兒了解到這些的?

  虞翻聽說過孝靈帝在世的時候,就好胡風,但他還覺得天子和那個荒唐的先帝有什麽關係,哪怕他們是親父子。

  最明顯的一點是,孝靈帝除了在宮裏祭祀浮屠,穿胡服,好像沒幹什麽正經事,也沒研究什麽西域的算學。

  天子的見識,必有其他來處。

  難道是那個胡商安東尼?天子曾說過,這些西域的書籍有不少是由安東尼收集來的。

  虞翻決定,盡快找到安東尼,打聽打聽西域還有哪些值得稱道的學問。

  在此之前, 他要將天子所賜的西域算學再看幾遍,直至精通,以便和天子進一步探討。

  兩人之間的差距太大, 談起來沒意思。

  ——

  孫策站在簷下,目光越過院牆,看向驛館的大門。

  他已經在這裏等了半天,虞翻的身影卻一直沒有出現。

  這讓他心裏空落落的,說不出的焦慮。

  明天朝會時會討論他的任職,作為他最倚重的智囊,虞翻卻滯留宮中,連麵都不露了。

  他不覺得虞翻是個趨炎附勢的人,天子許的講武堂祭酒也不足以讓虞翻如此絕情,虞翻肯定是被其他事耽誤了。

  最大的嫌疑就是天子。

  天子從一開始就對虞翻表現出了濃烈的興趣,甚至在他和周瑜之上。

  “伯符。”周瑜走了過來,順著孫策的目光看了一眼,便猜到了孫策的心思。他拉過孫策的手臂。“別看了,我有話和你說。”

  孫策打起精神,和周瑜一起回到屋中,對麵坐好。

  “天子許你萬裏海疆,這一點應該沒什麽問題。”周瑜開門見山。“但是有一點,我想你也明白。能在海上航行的樓船出現之前,遠征海外是不太現實的事。”

  孫策點點頭。雖然有些失望,但他也清楚,這是現實存在的困難。就算天子現在讓他出征, 他也不可能答應。

  “楊公提了兩個方案, 讓我來問問你的意見。”

  “什麽方案?”

  “一是你繼續做會稽太守,等待戰船。二是轉為北海太守,協助劉備作戰。現在是迎戰袁熙,青州平定後,轉戰遼東。等遼東平定,或許最新的戰船也能造出來的了。”

  孫策沉吟片刻。“你呢?”

  “如果有可能,我想和你一起出征。”周瑜想了想,又道:“但我伯父的意思,可能還是希望我留在長安,具體如何,還要看天子的意思。”

  孫策點點頭,有些失落。

  繼虞翻之後,周瑜也要與他分道揚鑣了。

  “還有一件事。”

  “說吧。”孫策低著頭。“你我之間,何必做小兒女態。”

  “關於令尊的爵位,你讓給季佐是義,但朝廷自有禮,能不能接受,恐怕還在兩可之間。如果還是由你承爵,朝廷將會為你安排侯邸,你的妻兒也要留在長安。當然,就算你不承爵,以你二千石的官職,也是要留質子的。”

  孫策笑了一聲。“所以我還是覺得,你留在長安也好,我的妻兒有你照顧,我也可以免除後顧之憂。”

  周瑜盯著孫策看了一會兒。“伯符,如果天子所言不虛,我也不會在長安停留太久。也許你還沒出東海,我就先去了西南。我聽伯父說,天子對西域的事非常關注,從蜀地西南行,可至天竺。”

  “是麽?”

  “應該不會是虛言。天子已經命太醫們研製對付瘴氣的醫劑,除了西南,哪裏還會用這種藥?伯符,說不定我們還有並肩作戰的時候。”

  孫策笑了起來。“我在東南,你在西南,如何能有並肩作戰的機會?”

  “不好說,有緣總共再見。”周瑜眼神微縮。“聽說由天竺西行,可以直到大秦,也就是他們說的羅馬。雖然也可以走陸路,但海路顯然更方便些。”

  “天子的野望這麽大?”孫策不禁吸了一口氣。“不怕讀書人說他窮兵黷武?”

  他聽人說過羅馬,那可是真正的萬裏之外,遠在天邊。

  “天子雖年少,卻自有主見,不是讀書人說幾句就能改變的。”周瑜笑了一聲,露出一絲向往。“伯符,這是你我一展抱負的機會,遠比劃江而治要宏大。”

  孫策迎著周瑜的眼神,嘴角綻出一絲笑意,漸漸變成開懷大笑。

  劃江而治是張紘為他擬定的方略,現在看來,這個方略實現的可能性已經不複存在。天命在漢,天子橫空出世,大漢中興的勢頭不可阻擋。他隻能退而求其次。

  征伐海外,直到萬裏之外,未必不如代漢。

  真要有那麽一天,天子無法管理這萬裏疆域,封王就成了不多的選擇之一。以異姓封王,還不用背負叛漢的負擔,忠孝兩全,幾乎是最好的選擇。

  又一次,他和周瑜心有靈犀,想到了一起。

  “如果真有那一天,此生無憾。”孫策收起笑容,一聲歎息。

  “的確如此。”

  兩人四目相對,會心而笑。

  暢想了一會兒未來,孫策突然說道:“公瑾,有件事,我想聽聽你的意思。”

  “你說。”

  “反正我這會稽太守也做不了幾天了,吳郡、丹陽也要交出來,有幾個人是不是可以處理一下,免得他們與袁紹遙相呼應,鼓唇搖舌,令人心煩。”

  周瑜臉色微變。“你是說會稽周氏兄弟?”

  “不僅他們。”孫策陰森森地說道:“還有盛憲、魏騰等人,我一想想到他們就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