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更改舊製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2-04-08 14:09      字數:2121
  委任陳宮出任九江太守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幾個大臣的支持。

  陳宮是山東名士,又隨趙歧習《孟子》兩年有餘,與幾個老臣都有來往,聰明才智早就為人所知。由他出任九江太守,不會引起山東人的排斥,也不用擔心他像個酷吏,為了仕途不顧體麵,幹出唯命是從的事來。

  再者,由陳宮出任九江太守,也表明天子接受了他們的建議,不急於在山東推行新政,隻在廬江、九江試點,甚至沒有在揚州範圍內推行。

  決定了九江太守之後,趙溫順勢提出,由劉繇出任揚州刺史。

  嚴格來說,劉繇就是有朝廷任命的的揚州刺史,隻是他打不過袁術,才被趕到江東,又被孫策趕到豫章去了。如今袁術轉為幽州牧,恢複劉繇的任命順理成章,沒必要再選一個人。

  楊彪也支持趙溫的提議,還增加了幾條理由。

  劉繇雖然向朝廷稱臣,但他心存疑慮。這時將他調離豫章,他肯定會有擔心。可是讓他留在豫章,又不合理。豫章作為江東第一大郡, 不能控製在他的手中。

  將劉繇轉為揚州刺史, 另委任可靠的人擔任豫章太守,既能安撫劉繇那顆不安的心, 又能削弱他的影響力,一舉兩得。

  劉協接受了他們的建議,在討論誰適合出任豫章太守時,他提了一個方案。

  由太史慈接任豫章太守。

  這個方案有些詭異, 很多人都覺得不太靠譜, 但劉協覺得可行。

  周忠曾有消息來說,太史慈是劉繇舊部不假,但劉繇並不重視太史慈,隻把太史慈當作普通將領使用。原因很奇葩, 居然是不想讓許劭笑話他。

  說白了, 就是士人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這一點,想必太史慈也清楚,隻是他無處可去, 隻能委曲求全。

  朝廷委任太史慈為豫章太守,不會引起劉繇的擔心。畢竟在劉繇的觀念中,雖然他不重用太史慈,太史慈依然是他的故吏。但太史慈得了朝廷的重用,必然也會對朝廷心存感激,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劉繇,更不太可能跟著劉繇幹出造反這樣的蠢事。

  退一步說,就算太史慈死心塌地跟著劉繇, 朝廷也沒什麽損失。

  現在派一個人去接管豫章, 劉繇也不能答應啊。

  經過反複討論,趙溫、楊彪也接受了劉協的觀點, 覺得這個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 可以先試試。等劉繇接受了,將來再派幾個人去豫章做縣令長, 試探太史慈的態度。

  別的不說, 天子願意步步為營, 穩紮穩打, 總比率並涼大軍東出,一路平推好些。

  既然討論到了豫章的事, 楊彪又提到了吳郡。

  現任吳郡太守朱治是孫策的部將,加上孫策自領會稽太守, 孫策實際上控製了吳會兩郡,再加上丹陽郡的一部分,實力與豫章相當。

  在周忠率部圍攻廬江時,孫策已經有保存實力,不肯全力以赴的先例。在袁紹稱臣,中原基本平定的情況下,有必要對孫策的實力進行壓製,不能縱容。

  楊彪建議轉征孫策入朝。如果孫策不肯來,就轉朱治到別郡, 從孫策手中奪走吳郡。

  如果孫策既不肯入朝,又不肯放棄吳郡, 那就用武,命揚州刺史劉繇率九江、廬江、丹陽、豫章四郡進攻吳會。

  在周忠尚在吳郡的情況下,軟硬兼施, 解除孫策威脅的可能性很大。

  劉協聽了楊彪的建議,又和趙溫等人商量了一下,覺得楊彪的方案大體可行, 但過於強勢,恐怕會引起孫策的疑懼,以為朝廷兔死狗烹。如果其他人也這麽覺得,以為朝廷有意用武力清除異己,怕是會引起不安。

  “多給孫策一個選擇吧。”劉協說道:“命他整頓人馬,籌備戰船,征討夷州。周瑜要是有興趣,也讓他一起去。”

  楊彪、趙溫等人低聲商量了一下,覺得可行。

  孫策年輕氣盛,好勇鬥狠,大概率會接受這個選擇。

  海上風高浪急,危險係數很高, 孫策受挫, 自然也就老實了。萬一僥幸成功了, 隻怕代價也不小,以後很難再和朝廷正麵對抗。

  “陛下,袁紹稱臣,彭城就可以解圍了,如何安置劉備?”

  “你們有什麽想法,說來一起探討。”

  楊彪說道:“劉備驍勇,但理政能力一般。若留在徐州,可守彭城一郡,卻不能治理整個徐州。臣以為,可使其率部征討遼東,迫降公孫度,進而平定朝鮮。”

  劉協想了想。“這麽做,是不是太急了?”

  楊彪笑笑,露出一絲狡猾。“隻怕劉備更急。”

  劉協稍一思索,啞然失笑。

  沒錯,劉備應該更急。

  袁紹已經稱臣,撤回冀州隻是時間問題。劉備守住了彭城,卻沒守住整個徐州。算不算完成任務,主動權在朝廷手中,不在劉備手中。

  此時此刻,劉備最關心的就是能否恢複宗籍,這是他唯一的機會。

  “陛下何不遂其心願,成功之後,以朝鮮為其封國,並為其他人立個榜樣。要想封國,就去拓邊。”

  劉協還沒說話,趙溫拍案叫好。

  “陛下,臣附議,這個方案好,以後都這麽辦。五服以外的宗室若想封王,就封在大漢疆域之外。五服以內,雖在疆域之內,也不能在中原腹地。既然是藩輔,自然在邊疆。中國漸大,這五服之地也不能再沿用五百裏的古製,當有所更改,至少要改成千裏。”

  劉協還沒說話,一群人的目光就看向了趙溫,帶著幾分驚愕。

  這老頭是不是老糊塗了?五服的劃分範圍改為千裏,那五服就是五千裏,已經出了大漢現有的疆域了。你這哪裏封王,你這是流放啊。你就不怕那些宗室在背地裏詛咒你?

  劉協看得清楚,也讚成趙溫的想法,卻沒有立刻表態。

  這事得慢慢來,先拿劉備做個例子,看看其他宗室的反應再說,沒有必要急著定規矩。

  規矩也是慢慢試出來的,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

  劉協隨即擬詔,先恢複劉備的宗籍,以酬堅其守彭城之功,然後就地休整,等待進一步命令。待他報上軍功,再對其部下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