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百年樹人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2-03-05 00:56      字數:2145
  劉協無法拒絕袁紹的議和,卻可以在具體的條件上做點手腳。

  對楊彪的建議,劉協提出了一點異議。

  不能直接委任袁紹為冀州牧,隻能承認他的渤海太守官職。

  理由有二:一是袁紹的冀州牧從來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二是上一次朝廷的提議中就是如此。沒道理袁紹拒絕了朝廷的恩赦,進兵中原,錯上加錯,朝廷反倒再讓一步。

  或是如此,袁紹不肯議和,再打一段時間,是不是朝廷還要讓他做三公?

  所以,袁紹必須以渤海太守的身份稱臣,然後再談是不是要委任他為冀州牧的事。

  這麽做,對劉表、劉璋都沒什麽影響,他們都是得到朝廷承認的,反倒顯得朝廷不卑不亢,一碗水端平。

  聽了劉協的條件,楊彪等人麵麵相覷。

  他們聽得出來,劉協有意刁難袁紹,但他們沒有理由反對。

  以目前的形勢而言,議和顯然對袁紹更有利,對朝廷來說,反倒沒那麽急迫。假以時日,或者幹脆放開手腳,天子也能推平袁紹。

  隻不過殺亡大一些,名聲難聽一些。

  既然如此, 袁紹沒有理由不讓步, 反而要討點便宜。

  朝廷不要麵子的嗎?

  就算他們有心保全袁紹,也不敢做得這麽明目張膽,置天子的尊嚴於不顧。

  逼急了天子,對他們沒好處。

  韓遂等人卻心中歡喜, 隻是礙於人言, 不敢表現得太明顯。

  楊彪提議,擇日再議, 給所有人一個考慮的時間。

  劉協答應了。

  他清楚, 楊彪是想私下裏進諫。公開朝議時,有些話是不方便說的, 畢竟還要維持體麵, 大義不能丟。私下裏,利益考慮的成份可以更多一些,更直接一些。

  又商量了幾件其他的事,暫時休會。

  劉協剛剛起身離開, 楊彪一個箭步, 搶到賈詡麵前。

  身手之矯健, 讓賈詡大吃一驚, 眼睛瞪得溜圓。

  “文和, 許久未見, 一起喝一杯?”楊彪熱情的邀請道。

  賈詡忍不住笑了。他和楊彪認識這麽多年了, 楊彪還是第一次這麽主動。

  “喝茶還是喝酒?”

  “隨文和之便。”楊彪不由分說, 伸手示意。

  賈詡倒也不好拒絕, 與其他人點頭致意,跟著楊彪向外走。

  韓遂也想和賈詡商量, 見被楊彪搶了先,有些鬱悶, 隻得將伸出的手轉向馬騰。“壽成,彥明剛送來一些羌酒,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們也去喝一杯?”

  馬騰無所謂。朝會時, 他心不在焉, 一句話都沒說,點頭答應。

  趙溫、張喜想跟上楊彪,卻被楊彪使了個眼色,硬生生的刹住了腳步, 看著楊彪、賈詡有說有笑的出了帳。

  帳中眾人看得清楚,心照不宣的交換著意見, 然後三五成群的出了門。

  公開的爭論告一段落, 接下來是不同的派係之間討價還價的時間。

  ——

  劉協回到後堂,脫下朝服。

  諸葛亮迎了上來,收好朝服,又遞上常服,侍候劉協穿好。

  “孔明,你剛才沒說話。”

  “臣入仕時日尚淺,不了解朝中形勢, 有些大臣還是第一次見麵, 不宜妄言。”諸葛亮微微一笑,又道:“臣相信陛下自有明斷。”

  “現在沒有大臣在側, 你不妨說說你的想法。”

  諸葛亮沉吟了片刻。“臣讚成陛下的意見,和議可以議,尊卑卻不能亂。不能由著袁紹來, 必須由朝廷掌控局勢。”

  劉協點點頭,示意諸葛亮繼續說。

  “光武皇帝重儒,寬待大臣,本是好事。但大族居功自傲,見利忘義,當時還隻是隱患,如今已成痼疾。若不能趁此機會予以懲戒,隻怕就算天下太平了,也隻是一時安穩。時過境遷,難免變本加厲,為禍更烈。”

  “嗯,接著說。”

  “關中度田, 初見成效。有絲帛的生意彌補,關中大族勉強還能接受,不至於激變。可若是山東大族也想分一杯羹, 絲帛的價格下跌,利潤攤薄了,就很難說了。屆時山東大族沒有拿到想要的,關中大族又有損失,都會有怨氣。我聽大司農提起過,荊州的絲帛進入關中之後,胡商們已經有些挑三撿四,沒之前那麽爽快了。”

  “有這事?”劉協微怔,這才想起奸商安東尼有好久沒來見駕了。

  “大司農正在統計數目,估計很快就會有方案出來。”

  劉協點點頭。對劉巴做生意的手段,他還是放心的。

  “所以就算要談,也要讓山東大族受到應有的懲戒,尤其是依附袁紹的冀州人,不能施恩太濫。若非如此,忠奸豈有分別?”

  劉協沒說話,想了一會兒。

  他從諸葛亮的話中聽出了地域之爭的兆頭。

  諸葛亮未必是有意為之,但這種無意識的地域觀念危害性更大。

  山東人都互相嫌棄,還能對涼州人一視同仁?更別說將來要融入華夏民族的鮮卑人、烏桓人。

  對別人,他可以放寬一些要求,對諸葛亮,他必須及時提醒。

  “孔明,依附袁紹的可不僅僅是冀州人,冀州人也未必都依附袁紹。趙子龍就是冀州人,但他不僅身赴行在,還呼朋引伴,為朝廷引薦了不少冀州人才。”

  諸葛亮臉一紅,躬身道:“陛下所言甚是,是臣口不擇言。”

  “口不擇言也就罷了,錯了便改,就怕心裏的成見難除。”劉協歪了歪嘴。“按照有些人的說法,你那未婚妻還是江夏蠻子呢,你能認可?”

  諸葛亮尷尬地笑了。“多謝陛下提醒,臣以後一定注意。”

  “嗯,他們該到了吧?”

  “按時日計算,應該已經到了,大概是路上耽擱了。等他們一到,我就引他們來見駕。”

  劉協點點頭。“還有一件事。你能不為道德所惑,實事求是,是個好習慣。但朝中老臣習氣難改,怕是聽不得你這些話,難免要好為人師一番。公眾麵前,你少說兩句,也是好的。風頭太勁,難免為人所忌。”

  諸葛亮心頭一暖。

  他本不是個衝動的人,所以在朝會時一言不發。可是天子特意提醒他,即使是在這需要支持的時候也不希望他過早的與老臣們發生衝突,可見對他的愛護絕非虛言,而是發自內心。

  “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