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君君臣臣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2-02-26 11:22      字數:2234
  劉曄極力控製著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麽激動,但眼角的抽動還是暴露了他的內心。

  他千裏迢迢的趕來,不就是求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麽。

  隻是因為宗室的身份,他不敢尋求統兵征戰的機會,哪怕他精通兵法,也有一身不錯的武藝。看著好友魯肅即將走上封侯拜將的道路,他是既喜且羨。

  在天子麵前展露身體,也隻是為了表示自己性情開朗,心地坦蕩,希望獲得天子的信任,不要心懷猜忌而已。

  如今天子對他吐露心聲,將他視作可以信任的宗室,他又豈能不高興。

  “陛下是君,臣是臣……”

  “君臣乃後定,不若血脈天成。”劉協搖搖手。“縱使是君臣,也當各守其禮。君若不君,臣若不臣,又哪有太平可言。豈不聞孟子有言,君視臣如土芥,臣則視君如寇仇。我以為甚是。”

  劉曄目瞪口呆,苦笑道:“久聞陛下推崇孟子,如今一見,果然如是。”

  “比諸夫子,孟子更務實。”劉協笑道。

  他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深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浸染,又經曆過現代社會的毒打,從來不相信無緣無故的忠誠。

  一切合作,成為雙贏,毀於貪婪。

  但凡有一方想多吃多占,或者將別人應得的當成自己的施舍,再好的盟友也會走向反目,更別說本來就沒什麽關係的人。

  人心思漢,皇帝身份是對他的加持,卻不是他予取予奪的資本。

  所以他更欣賞孟子的思想,君臣對等,而不是夫子那種君永遠是君,臣永遠是臣的天然成立。

  他想得到劉曄的效忠,就要給劉曄想要的。如果雙方談不攏,不如不合作。

  劉曄感受到了劉協的真誠,起身穿起衣服,俯身而拜。

  “臣曄,願為陛下效勞。”

  劉協點點頭,示意劉曄再次入座。“子揚,中興之日,有功之臣可封侯,有功宗室可封王。但疆域之內,王侯不得治民。疆域之外,王侯可以治國理政,為漢藩國。你覺得如此?”

  劉曄眼神微閃,點頭道:“臣以為可。”

  “涼州之於中原,有俯衝之勢,大軍東出之際,你能為朝廷守此要地嗎?”

  劉曄眼皮一顫,抬起頭,看了劉協一眼。

  天子一直親自坐鎮金城,對涼州的重視可見一斑。現在天子要率兵東出,將金城托付給他,自然不能不慎重。

  守好金城,將來就可以封王,這便是天子的承諾。

  再加上之前的君臣相處以禮,不相侵奪,這是天子能給他的最高獎賞。

  即使身為宗室,這也遠遠超出了他的期望。

  “臣能。”劉曄堅定地說道。

  雖然不能隨天子東征,失去了立功的機會,但如此重任,非他莫屬。

  “甚善。”劉協滿意地笑了,伸手拍拍劉曄的肩膀。“你在金城也不能閑著,多讀書,多思考。待朕平定天下之日,你我再論漢家之禮。君臣並力,開創一個新時代。”

  “唯。”

  ——

  數日後,閻行接到詔書,將軍務移交給周昉,趕回金城。

  劉協向閻行介紹了劉曄,一起探討了在大軍東出期間涼州的政務、軍務的相關處理原則。

  劉曄準備充分,侃侃而談。

  他建議朝廷增設河西都尉,重點負責河西四郡,駐酒泉。與駐金城的西部都尉,駐靈州的護羌校尉互為犄角。

  這三個都尉,扼守著三條商道,分別通往西海、西域、塞外,可以最大可能的保證商道的暢通,並從商稅中提出一定比例,充分軍費。

  將來條件成熟,便可以施行賈詡提出的三州方案。

  為推行教化,在酒泉、靈州也設立學堂,招收百姓子弟入學。學成之後,一部分入朝,一部分在本地從事軍政事務,擔令郡縣屬吏以及軍中將領。

  以每年有五十人畢業計,十年之後,郡縣一級的官吏至少有一半是接受過教化的新人,朝廷的政令上通下達將更為順利。

  為了便於教化,劉曄又建議在金城、酒泉、靈州設置紙坊、印書坊,刊印書籍,開啟民智。

  閻行聽完,對劉曄大表讚同。

  這個計劃如果能順利實施,涼州在天下太平之前就有了足夠的基礎,不必擔心被山東迅速反超。

  劉協隨即命劉曄以侍中守後軍師,協助閻行治理涼州,並監護羌校尉、河西都尉兩部。

  實際上,劉曄已經是有實無名的涼州刺史,大權在握。

  經趙雲推薦,郝昭被任命為河西都尉,趙昂為長史。

  劉協又從隨營的博士中挑選了幾個人,分別安排到河西、靈州去設立學堂。

  ——

  七月下,挑了一個吉日,劉協起程,趕往關中。

  幾道詔書,由快馬送往各部。

  ——

  楊修接到詔書,帶著漢陽太守府的掾吏趕到郡界相迎。

  兩年不見,劉協變了模樣,楊修也不再是一個白麵書生。他麵色微黑,兩頰泛紅,說話聲音洪亮,儼然是一個粗狂獷的涼州漢子。

  “德祖,別來無恙?”劉協笑眯眯地看著楊修,心情大好。

  他雖然和楊修兩年沒見麵,但他們之間經常通信,王異、趙昂等人也經常與家人有消息往來,他對楊修在漢陽的治績了如指掌。

  “多謝陛下掛念,臣安好。”楊修也打量著劉協,心中感慨。兩年不見,劉協長高了很多,已經看不出多少年輕人的稚嫩,眉眼之間沉著準靜,一舉一動皆有帝王氣度。

  “此次東征,漢陽能提供多少步騎?”

  楊修掃了招手,將薑敘、楊阜叫到跟前,分別介紹。“陛下,他們便是漢陽尉和軍師,將統漢羌騎兵三千,隨陛下東征。”

  薑敘、楊阜已經收到消息,到行在效力的趙昂剛剛被任命為河西都尉長史,一躍而為千石吏,這讓他們很羨慕。得知天子東征,他們立刻找到楊修,希望能率郡兵同行。

  楊修爽快地答應了他們。

  他正想將這兩人送出去,隻是不能顯得太主動。天子東征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他不是薑敘、楊阜,以為這次東征會有大戰,有立功的機會。他非常清楚,天子東出隻是示以形勢,大戰的可能性極低,薑敘、楊阜最多隻是跟著天子走一趟。

  看到薑敘、楊阜一臉的興奮,劉協笑著看了楊修一眼。

  楊修咧嘴一笑,拱手相求。

  薑敘、楊阜不知就裏,還以為天子不肯,楊修是為他們求情,不禁心中忐忑,心跳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