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不爭之論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2-02-14 01:34      字數:2177
  劉和提到秦製,賈詡便閉上了嘴巴,垂下了眼皮,不再說話。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不方便在禦前爭論。

  為了救亡,為了解決大漢有頑疾,天子將涼州作為安撫的重點,這已經讓人有沿襲秦朝故事的嫌疑。再恢複軍功爵,無疑是坐實猜疑,讓朝廷麵對更大的非議。

  所以他絕口不提軍功爵三個字。

  劉和認定這是軍功爵,那是劉和的事,與他無關。

  這個辦法有助於劉備集聚民力,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與袁紹對抗,這就夠了。

  對付地方的世家大族,早就是他和劉協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隻是沒有說得那麽明白罷了。

  劉協甚至不用做出選擇,隻是提出建議。在生死存亡麵前,劉備才不管什麽秦製與漢製,在得到朝廷默許的情況,他大概率會恢複軍功爵。

  一旦軍功爵在徐州推行,並且有了明顯的效果,再由朝廷公布推行就容易了。

  見賈詡不說話,劉協心中明鏡也似,忍不住想罵人。

  這老狐狸太壞了,挑起了話題,激起了爭論,他自己又縮了回去,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

  “公衡請起。茲體事大,容朕再想想。”劉協也耍起了太極,對趙雲、田疇說道:“諸卿不妨直言,言者無罪。”

  趙雲、田疇麵麵相覷,也不敢輕易表態。

  劉協隨即話題一轉,說起了曹操和孫策。

  周忠請辭豫州牧,袁術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關東群龍無首。袁紹這次出兵又非常謹慎,直接將目標對準了實力最弱的劉備,如果曹操、孫策滿足於自保,不肯出兵增援,劉備必敗無疑。

  劉協其實不在乎劉備會不會敗,否則他也不會在五千裏以外高談闊論,早就趕到前線了。

  強悍的武力在手,就算孫曹劉都投降袁紹,袁紹統一了關東,他都不緊張。相反,他就想看看有多少人會支持袁紹稱帝,然後名正言順的一網打盡。

  到了那時候,還需要什麽討價還價?附逆的,都該死。

  但他不能這麽表態,該有的表演必須要有。

  曹操的態度相對比較好猜。曹昂就在禦前聽差,曹操身後又是河南。一旦形勢不對,曹操可以放棄兗州,退守洛陽,與張濟、董昭聯手,足以讓袁紹不肯輕舉妄動。

  孫策的態度不太好猜。在周忠離職之後,孫策是支持袁術,與袁紹對抗,還是向袁紹稱臣,幹掉袁術,目前不太好說。按照孫策的家世以及與袁術固有的關係,似乎支持袁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再不濟,他還可以退守江東,憑借水師優勢,阻止袁紹渡江,坐觀天下之變。

  最難的還是劉備。

  所以說到最後,話題還是回到了劉備如何才能堅持下去。

  劉和強烈反對軍功爵,但他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討論沒有得到什麽滿意的結果,劉協決定暫時休會,擇日再議。

  ——

  告辭出帳,劉和與田疇並肩而行,長籲短歎。

  田疇的心情也有些沉重,但他不像劉和,還算平和。

  “想聽聽我的意見麽?”

  “你想說什麽?”劉和苦笑道:“我也許是當局者迷,但我這個當局者很清楚關東人對暴秦有多痛恨。你可能不清楚,從鹹陽出發,有一條大道,一直通到東海邊的朐縣。在那裏的朐山之上,秦始皇立了闕,稱為秦東門。”

  “當真?”田疇很驚訝。

  “是真的,但你現在已經看不到秦東門了。”

  田疇微怔,隨即恍然。“被毀了?”

  “是的,陳涉、吳廣起事不久,秦東門就被人毀了。”劉和看看四周,壓低了聲音。“秦軍以關中人為主力,尚且遭到關東人如此痛恨。天子以西涼兵為主力,關東人又作如何想?”

  田疇突然笑了一聲。“公衡,我有一個疑問,可能有些冒昧。”

  “但說無妨。”

  “今日關東的大族有多少是六國後裔?或者說,當年六國世卿世祿、衣食無憂的貴族,如今還有多少是衣冠世家?”

  劉和一愣,停住腳步,轉頭看向田疇,頭皮一陣陣發麻。

  他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劉備保不住徐州,或者徐州大族都選擇了支持袁紹,將來天子率部東出,那些支持袁紹的大族要麵對的不僅僅是被剝奪土地,還可能因為附逆而被族誅,後果更嚴重。

  就像當年暴泰雖然被滅,但六國子弟卻也沒能恢複祖先的榮光,泯為眾人一樣。

  徐州大族其實並沒有選擇。

  劉和更加焦慮。

  “天子畢竟不是秦始皇,他也不希望並涼精兵變成秦軍那樣的虎狼之師,所以他一直在推行教化,要將虎狼之師教化成王者之師。否則,當袁紹南下之際,他又怎麽會留在這裏?”

  劉和緩緩吐出一口氣,繃緊的心情終於鬆馳了一些。

  “弘農楊氏也是大族,但天子一樣能任用楊彪、楊修父子。江夏黃氏也是大族,天子依舊付黃猗以重任。潁川荀氏是新起之秀,天子並不排擠他們,反而任荀彧以王道之重,付荀攸以幽燕之兵……”

  田疇一口氣舉了好幾個例子,最後說道:“天子已經盡力了,關東大族難道不應該做出努力,共建太平?若天子宏願得濟,大漢揚聲威於天下,鐵騎直達萬裏之外,幽並涼皆為內郡,他們所得,豈不比那幾百頃土地更多?”

  劉和一聲長歎,欲言又止。

  ——

  次日再議,劉和沒有再提反對意見,將重心放在了如何應對袁紹的進攻上。

  他與袁紹共事多時,清楚袁紹麾下的派係鬥爭、文武矛盾。

  會議結束後,劉協命人擬詔,許以劉備恢複宗籍的承諾,鼓勵劉備建功。對如何集結兵力,除了建議他與臧霸等人聯合的舊話之外,劉協沒有提賈詡的建議,更沒有提軍功爵三個字。

  這些由趙雲以私人書信的方式提供給劉備參考。

  與詔書同時送出的,除了趙雲的私人書信,還有一封劉和寫給王朗的書信。

  這封書信很長,有三千多字。劉和不僅詳細說明了他棄袁紹而歸朝廷的初衷,也提到了天子新政的意義,希望王朗能夠發揮名士的積極作用,勸東海大族認清形勢,不要做擋車的螳螂。

  此五百年之巨變也,劉和在書信的末尾說道,語氣有些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