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克己複禮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2-02-14 01:32      字數:2203
  能否控製住北疆,短期看軍事,長期看經濟。

  如果不能解決經濟問題,長期得不償失,對北疆的控製是無法一直維持下去的。

  有核動力印鈔機的美帝都支撐不起連年戰事,更何況窮得丁當響的大漢。

  劉協想長治久安,甚至想主動融合草原民族,自然不能不考慮經濟問題。

  之前他發現了戰馬的利潤可觀,現在又發現絲綢貿易的收益,算是有來有往,初步打開了局麵。

  劉協問呂小環織錦的價格、利潤,奈何呂小環對此不感興趣,一問三不知。

  反倒是蔡琰提供了一些信息。

  襄邑離她的家鄉圉縣不遠,大致情況還是了解一些的。

  襄邑不僅有上好的蠶桑,還有上好的染料,染出的織錦顏色鮮豔、耐久,當然價格也貴。作為朝廷禦用之物的指點供應地,襄邑最好的織錦名聲在外,供不應求。

  即使以蔡家的實力,也不能隨心所欲的購買。

  蔡琰也是在出嫁的時候穿過襄邑的織錦。

  王智能做這樣的生意,和他的兄弟王甫在宮裏的地位密不可分。

  不過這幾年天下大亂,朝廷也顧不上這些,襄邑的工官都停了,世家大族也被戰亂波及,未必還有之前的盛況。要想恢複起來,也非一日之功。

  劉協隨即問道,如果將襄邑那些技工召到河東,在河東開設工坊呢?

  蔡琰沒有這方麵的知識儲備,也說不上個所以然。

  呂小環對這些也沒什麽興趣,見天子追問細節,反覺得天子不務正業。大敵當前,不想著怎麽破敵,卻想著怎麽開設工坊掙錢,實在不像是聖明天子,心裏多少有些失望。

  她找了個借口,溜到一邊打獵去了。

  ——

  賈詡下了車,整理了一下衣服,緩步來到劉協麵前,躬身而拜。

  劉協也下了馬,迎上一步,托住了賈詡的手臂。

  君臣二人相視而笑。

  “陛下好像又長高了不少,衣服都短了。”

  “吃得好,天天有肉。”劉協笑道:“先生辛苦了,瘦了。”

  “雖然身瘦,心卻寬,胖起來很容易。”賈詡轉身叫來閻行。“這是金城閻行,字彥明,不久前剛娶了韓遂的女兒。這次奉韓遂之命,前來見駕。”

  閻行上前行禮。

  劉協看看賈詡,心中疑惑。

  韓遂不親自來,又不派兒子來,隻派一個剛成婚不久的女婿來,這是有所保留啊。

  相比之下,馬騰就實在多了,直接將長子馬超派了過來。

  可惜馬超不爭氣,不是一個合格的侍從之臣。

  不過對他來說,閻行可比韓遂父子更有價值,也比馬超適合做侍從。

  “鎮西將軍何在?”

  “他奉詔截擊鮮卑,正在征途之中。”閻行說道,奉上白馬銅的首級。

  賈詡也遞上韓遂的上表,劉協接過,看了一遍,心中暗笑。

  不愧是九曲黃河,韓遂的心眼也未免太多了些。又想占便宜、撿功勞,又不肯正麵迎戰鮮卑人,以免損失太大。

  軍閥本性難改,終究不是朝廷能依靠的棟梁。

  “先生經過朔方時,可曾看到鮮卑人圍城?”

  “圍上了,但鮮卑人沒攻,像是另有所圖。”賈詡說道:“陛下,騎兵速度快,三五十裏也就是一兩個時辰的事,不可不防。”

  劉協笑道:“朕一直在等他,可他就是沒來。”

  賈詡撫須而笑。“既然陛下早有準備,那就是臣多慮了。”

  一旁的閻行躬身說道:“若是陛下欲戰,不如走得近些。三十裏雖不算遠,但河穀之中無處藏身,並不利於奔襲。行軍三十裏而戰,無異於自尋死路。”

  劉協打量了閻行兩眼,不禁莞爾。

  “彥明以為朕當迎上去?”

  “臣愚昧妄言,死罪,死罪。”

  “無妨,你說說看,為何朕應該迎上去。”

  閻行看看賈詡,賈詡不動聲色的點點頭。

  閻行心中大定,慨然說道:“陛下明鑒。鮮卑、匈奴,乃至於其他雜種羌胡,都是逐水草而居,如蜂而聚,如星而散。擊敗他們並不難,難的是大量殺傷。扶羅韓被陛下擊敗,就算回到草原,想來也難再興。但他的部下仍在,會依附其他部落,將來必然還會入侵為寇。”

  “所以,朕應該怎麽做?”

  “主動迎戰,斬其魁首,盡可能的多加殺傷,內懾其心,外耗其力,使其不敢輕易再戰。”閻行咽了口唾沫,又道:“當年匈奴就是因為連年大戰之後,人口劇減,無力再戰,不得不避我大漢鋒芒,遠遁西域。”

  劉協點點頭,看向賈詡,會心一笑。

  閻行的建議與荀攸的計劃如出一轍。

  不用說,這都是賈詡在背後推動。

  韓遂是靠不住的,但閻行還可以培養。

  “涼州出名將,三明威鎮天下,令人向往。如今又有彥明、令明等少年英雄,後來可期。可惜孟起字中無明,否則又是涼州三明。彥明,願為朕效力否?”

  閻行躬身而拜。“若陛下不棄,臣自然求之不得。”

  “善!”劉協招手,叫來郭武,讓他去試試閻行的武藝。

  郭武領著閻行去了,劉協看向賈詡,眼中露出一絲欣然的笑意。

  “先生,韓文約這西州名士名不副實啊。”

  賈詡歎了一口氣,露出無奈的笑容。“陛下,韓文約並非不知利弊,隻是為一時私心所蔽,不得不然。能克己複禮者,畢竟是少數。”

  “克己複禮?”劉協品味了一番,輕笑了兩聲。“先生,朕也覺得克己複禮太難,不如上下同欲來得容易些。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若能萬眾一心,天下大同,則太平可期。”

  賈詡微微頜首。“陛下所言,亦臣所願也。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人民而成天下,其理一也。中原人,邊郡人,又甚至羌胡蠻夷,皆可一之。隻是知易行難,亦非一日之功,還望陛下兢兢業業,如履薄冰,不宜急功近利。”

  劉協擺擺手。“先生所言甚是,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天下太大,還是先從這並涼做起。若並涼不能一,又豈能奢談羌胡蠻夷。朕欲重建朔方、五原、定襄、雲中諸郡,先生以為可否?”

  “可。”賈詡不假思索。“但陛下建朔方、五原諸郡之前,宜移民關中,屯田殖穀,以實腹心,固根本。”

  “移民關中?”劉協皺起了眉頭。“移哪兒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