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君臣共勉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1-08-10 18:36      字數:3266
  士孫瑞、裴茂被周忠幾句話滅了的事,很快就傳到了劉協耳中。

  ??雖然沒有看到實錄,不清楚具體的討論過程,透露消息的人也各有目的,周忠的發言卻沒有太多的訛誤,可以算是一字不落。

  ??很顯然,這是有人故意要讓劉協知道。

  ??但劉協想了很久,也沒想明白為什麽周忠這幾句話有這麽大的殺傷力。

  ??如果說衛霍是佞幸之臣,不值得河東人當作榜樣,還可以理解的話,士孫瑞招募關中壯士從軍,有什麽不妥?

  ??總不會認為士孫瑞有不臣之心,培植私人武力吧?

  ??士孫瑞身為衛尉,招募幾十甚至幾百關中鄉黨做部曲,這是很正常的事啊。

  ??若是因此詆毀士孫瑞,未免太明目張膽了。

  ??正當劉協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伏壽提醒了他一句話。“孝武時北軍規模極大,十倍於今。”

  ??當劉協追問北軍的規模為何縮減至如今這幾千人時,伏壽卻無法回答。

  ??劉協無奈,隻得命人召來衛尉士孫瑞。

  ??士孫瑞臉色很不好,一進門就跪下了,免冠請罪。

  ??劉協沒有扶他起來,隻是靜靜地看著他。“衛尉何罪之有?”

  ??士孫瑞遲疑了片刻。“臣有私心。”

  ??“哦?”

  ??“臣借陛下整軍之機,引關中子弟從軍。”

  ??劉協笑笑。

  ??他已經聽到了相關的消息,但具體經辦人不是士孫瑞,而是魏傑。這幾天陸續有關中人應募從軍,大部分被納入北軍的步兵營,目前人數大概有百人左右。

  ??雖說步兵營已經滿員,甚至超額,但這百十人可以當作魏傑的部曲,嚴格來說並不違規,更談不上有罪,所以劉協也沒說什麽。

  ??沒想到,先跳出來指責士孫瑞的反而是周忠。

  ??周忠字嘉謀,廬江舒人。他有個從子赫赫有名,就是後世的大都督周瑜。

  ??此時此刻,周瑜還沒出名,周忠卻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名臣。

  ??他做過太尉,因為災異被免,現任光祿大夫,名聲很好。

  ??最關鍵的是,他和士孫瑞關係極好。每逢有三公缺,都推薦士孫瑞。

  ??這樣一個人,跳出來指責士孫瑞有私心,劉協很意外。

  ??他懷疑他們是在演戲。

  ??大臣之間一唱一合,這太正常了。

  ??麵對士孫瑞的請罪,劉協也無法斷定真偽,隻能看他怎麽演。

  ??“臣還想擴充北軍規模,恢複孝武時盛況。”

  ??“孝武時北軍是何盛況?”

  ??“孝武時,北軍有八校,總兵力最多時至五萬人,大多是六郡良家子。平時護衛天子,有事則奉詔征伐。器械精良,訓練有素,號為勁旅,天子手中利劍。”

  ??士孫瑞說著,莫名的興奮起來,聲音也變得高亢,眼中神采熠熠。

  ??劉協問道:“後來為何削減北軍,如今隻剩五營,不足五千人。”

  ??士孫瑞眼中的神采漸漸散去,一聲長歎。

  ??“此事說來話長,不過可大致歸結為二:一是天子擔心北軍為亂,分其兵權;二是光武建都於洛陽,涼州成為邊郡,而關東子弟不樂為兵。如今陛下欲中興大漢,再建太平,擴充北軍勢在必行。臣欲因此機會,引關中子弟從軍,既成就陛下壯誌,亦使三輔六郡子弟有用武之地。”

  ??士孫瑞再拜。“如此,則關西人或可與關東人抗行。”

  ??劉協總算聽明白了。

  ??士孫瑞的心思與賈詡相仿,希望借此機會增加關西人——尤其是關中人——在朝堂上的話語權。

  ??作戰就有機會立功,立功就有機會受賞,大批關中人憑借軍功入仕,勢必擠壓關東人的空間。

  ??周忠與士孫瑞個人私誼很好,但他不能坐視關西人壓倒關中人。

  ??說到底,還是利益。

  ??當關東人全麵占優時,他們不介意對個別關西人抱有好感,比如推舉士孫瑞為三公。可是當關西人有可能全麵壓倒關東人的時候,關東人就不能忍了。

  ??周忠如此,司空張喜同樣如此。

  ??劉協按捺著心中不爽。“衛尉對朕討伐匈奴之議如何看?”

  ??士孫瑞拱手再拜。“臣以為,裴茂之言有理,河東之匈奴不過是喪家之犬,不足為患。可以驅之,亦可以教化,擇其精銳,補入五校。陛下當著眼者,乃叛亂之匈奴。擅殺朝廷所立單於,又不遣使請罪,若不予懲戒,朝廷威嚴無存,其他各部必將效仿,則邊疆必敗,不可收拾。”

  ??“若是匈奴不服,衛尉能討平乎?”

  ??“南北軍初成,臣力微德薄,恐難勝任。若陛下親征,發前後左右四將軍之兵,征必有功。”

  ??“甚善。”劉協點點頭,結束了談話。

  ??他要的就是士孫瑞的態度,其他人怎麽說,他並不是很在意。

  ??反對意見必然會有。如果什麽都聽,就什麽事也辦不了。

  ??“衛尉,三日後起程,奔赴河東。”

  ??“唯。”士孫瑞下意識地應了一聲,剛起起身告辭,又想起來自己是來請罪的,天子還沒給答複。“陛下,臣有罪……”

  ??“先記著。”劉協擺擺手,想了想,又說道:“世上無完人,衛尉不是,朕也不是。”

  ??士孫瑞一聽就急了。“陛下,大漢行德政,陛下當以聖人為準……”

  ??劉協眼皮一挑,瞥了士孫瑞一眼。“聖人七十而不逾矩,朕爭取七十內聖外王,可乎?”

  ??士孫瑞啞口無言。

  ??劉協又問道:“衛尉年壽幾何?七十時,能成為大公無私之純臣乎?你我君臣共勉。”

  ??士孫瑞尷尬地笑了笑,拱拱手,轉身就走。

  ??劉協追出帳篷,揚聲叫道:“你別走啊,朕還沒說完呢。”

  ??“臣軍務繁忙,下次再聽陛下教誨。”士孫瑞走得更快,一溜小跑地下塬去了。

  ??一旁坐在帳外曬著太陽,縫補衣物的唐姬看得真切,針一下子紮破了手指,疼的一哆嗦。

  ??伏壽從帳中走出,忍著笑,將劉協拽回帳中。

  ??“陛下,周大夫批評的可不僅是衛尉,還有陛下呢。”

  ??“他敢批評我?”

  ??“陛下忘了楊侍中乎?直諫可是名臣義舉。周大夫雖不及楊侍中耿直,卻也是慷慨之臣。”伏壽將劉協拉回帳中,讓他坐下,端來一杯水,又說道:“廬江周氏與汝南袁氏是世交。”

  ??劉協端著水,詫異地看著伏壽。“當真?”

  ??伏壽輕輕點頭。

  ??“周大夫之父周仲饗(周景),與袁紹之父袁文開(袁成),皆是故大將軍梁冀故吏。梁冀被誅,周仲饗亦被牽連免官,後來能複職,多得袁氏之助。且周仲饗有擁立先帝之功,陛下縱有不滿,亦不能忘其功。”

  ??劉協滿意地笑道:“皇後越來越像賢內助了。”

  ??伏壽俏臉通紅,輕輕地推了推劉協手臂。“陛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