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漢臣風骨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1-07-16 13:34      字數:3161
  劉協做出了決定。“侍中,這糧食不僅要送,而且要多送。寧輯將軍處,還請侍中加以解釋。”

  ??賈詡笑了。“陛下決斷如流,有名將之風。請陛下放心,寧輯將軍唯陛下之命是從。別說給楊定送一些糧食,就算陛下讓他與楊定合兵,他也會棄私仇,行大義,以大局為先。”

  ??楊彪暗自撇嘴。

  ??賈詡這些話聽聽就好,千萬不能當真。

  ??段煨能因陛下一句話就和楊定一笑泯恩仇?

  ??賈詡分明是有所指。

  ??“陛下,臣去看看被俘的遊騎,或許能問出一些消息。”

  ??“有勞侍中。”

  ??賈詡起身,向劉協行了禮,又向楊彪致意,轉身走了。

  ??劉協打量著楊彪。“楊公,還有事嗎?”

  ??楊彪歎道:“陛下,縱使李傕進攻楊奉,截斷陛下歸路的可能性不大,此地也不宜久留,還是盡快回禦營為好。衛尉能掌控北軍,不能掌控三將。強敵壓境,各自為戰非取勝之道。”

  ??“朕不是依楊公之意,手詔使衛尉行太尉事了麽?”

  ??“陛下……”楊彪急了。“太尉掌兵事雖是古製,奈何廢置已久。倉促之間,如何能得諸將信任?兵凶戰危,存亡之際,陛下切不可任性使氣。”

  ??劉協打量著楊彪,一言不發。

  ??楊彪心急如焚,卻被劉協這一眼看得氣沮。無奈之下,一聲長歎。

  ??“陛下,自孝武皇帝設立內朝以來,內外朝之爭便越演越烈。光武皇帝使三公坐而論道,權移尚書。至孝靈皇帝,更是以宦者為令,釀就大禍。凡此種種,有識之士無不痛心。陛下革除積弊,有意中興,豈能坐視不顧?若朝廷以為三公不宜履職,又何必虛置三公,空耗財帑,浪費百姓膏血?”

  ??楊彪離席,拜倒在地,垂淚道:“臣非戀棧之人,更不敢屍位素餐,懇請陛下免臣太尉之職。若以為臣可用,則置臣可用之官,鬥食不敢辭。若以為臣不可用,則請放臣歸故裏,耕種讀書。”

  ??劉協也歎了一口氣。

  ??楊彪雖略顯跋扈,但忠心可鑒,倒是不宜為難。

  ??他起身走到楊彪麵前,雙手扶起楊彪。

  ??“楊公,朕非不願付權,實在是如楊公所言,三公虛置已久,不可倉促恢複古製。且古製亦言,宰相必出自州牧,猛將必發於卒伍。如今之公卿有幾人如此?衛尉曉兵事,朕豈能不知,但他曾掌兵幾千,大戰幾何?突然付之以太尉重任,與拔苗助長何異?”

  ??他輕輕地拍了拍楊彪的手。“太尉的忠心,朕不懷疑。但太尉的耐心,朕卻著實有些擔心。”

  ??“陛下,臣……臣……”楊彪麵紅耳赤,無言以對。

  ??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為官半生,自問沉著幹練,如今卻被年僅十五的天子指責耐心不足。

  ??不過仔細想想,天子的確說得有理。

  ??士孫瑞的確知兵,但那是和其他不知兵的大臣相比。和李傕、郭汜這些在屍山血海裏闖過來的武夫相比,士孫瑞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書生,統兵作戰的經驗少得可憐。

  ??此時此刻,讓士孫瑞擔任太尉,全麵掌握兵權,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天子說他拔苗助長,一點沒冤枉他。

  ??“陛下,你何時讀了《韓非子》?”

  ??“嗯?”劉協一頭霧水。什麽《韓非子》?沒讀過啊。

  ??“若臣記得不差,陛下剛才那句‘宰相必出自州牧,猛將必發於卒伍’出自《韓非子》。”

  ??劉協幡然醒悟,隨即哭笑不得。“那又如何?”

  ??“陛下,法家乃亡國之道。”楊彪神色凝重的拜了拜。“孝武重用酷吏,遺禍無窮,乃至巫蠱禍起,父子相殘。陛下有誌中興,切不可重蹈覆轍。縱使救亡圖存,不得不用,亦當時時以儒術濟之。”

  ??劉協本想解釋,轉念一想,既然楊彪沒有一棍子打死,似乎也沒必要非爭個明白。

  ??再說了,這種事關鍵不在爭論,而是效果。

  ??“有勞楊公提醒,朕記住了。”

  ??楊彪點點頭。“陛下聰慧過人,兼取百家,自能取其精華,熔為一爐,毋須臣贅言。隻是臣身為太尉,雖無用兵之能,卻有輔弼之責,不敢須臾有忘。”

  ??劉協嘴角撇了撇,險些笑出聲來。

  ??這老楊彪,不愧是弘農楊氏的子孫,說話習慣性的帶刺,皇帝的麵子也不給。

  ??這就是後世推崇備至的漢人風骨。

  ??——

  ??賈詡走進了關押俘虜的帳篷。

  ??“侍中。”當值的士卒恭恭敬敬的行禮。

  ??兩個受傷的俘虜原本躺在地上裝死,一言不發,聽到腳步聲,其中一人睜開眼睛看了看,見是賈詡,不由得一驚,身體瞬間繃緊,緊接著一躍而起。

  ??“賈君。”

  ??另一個俘虜聽了,也睜開眼睛看了一下,同樣驚得麵色大變,掙紮著翻身坐起。他本想起身行禮,奈何受傷太重,隻能半跪。

  ??“賈君,你……你怎麽在這兒?”

  ??賈詡淡淡地看了他們一眼,揮揮手,命人解綁,又叫醫匠來,為他們療傷。

  ??之前這兩個俘虜拒絕療傷,各種不配合,此刻在賈詡麵前,他們卻老實得像隻兔子,一聲不吭,任由擺布。為他們療傷的醫匠也見怪不怪,手腳麻利的為他們處理傷口。

  ??西涼軍中,人人敬畏賈詡,很多人敢和上官拔刀相對,卻不敢對賈詡撒野。

  ??“大司馬到哪兒了?”賈詡不緊不慢地問道。

  ??兩個俘虜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人低聲說道:“按行程計,昨晚當在鄭縣。”

  ??“你們怎麽知道會有人從那裏經過,特意設伏?”

  ??“人定不久,我們截到了一個送信的。那人是個慫蛋,稍微嚇唬了幾句就全招了。聽說天子在段將軍營中,我們估計會有更多的消息,便想立個功勞,沒想到……碰上了硬手。賈君,那個公明是誰,好生厲害。”

  ??賈詡沒理他們。“這麽說,大司馬此刻應該知道我在此了?”

  ??兩個俘虜不約而同的點點頭。“賈君,你怎麽……在這兒?”

  ??“我是天子之臣,天子在哪兒,我就在哪兒。”賈詡淡淡地說道:“現在如此,將來亦如此。”

  ??“哦。”兩個俘虜訕訕地應了一聲,眼中露出強烈的不安。

  ??賈詡明言依附天子,對他們來說可不是好消息。

  ??“還能走嗎?”

  ??“能。”俘虜們滿不在乎地說道:“這點小傷,不礙事。”

  ??“很好,你們多吃點,然後趕回去,告訴李傕和其他人。”賈詡停了片刻,等俘虜們集中注意力,目不轉睛地盯著他,才一字一句地說道:“李傕濫殺無辜,劫持乘輿,罪在不赦。其他人若能改過自新,將功贖罪,我當在陛下麵前為他們進言,饒他們一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