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想苟?沒門!(冬雷1977打賞加更)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1-07-16 13:34      字數:3271
  楊彪雖然心中不安,但這些都是他自己的猜想,絕非天子明言,他也不好當著段煨、賈詡的麵反駁,免得被誤會對段熲有什麽意見,誤了正事。

  ??“陛下有誌,臣自當竭盡全力輔弼匡正,不敢有私。”楊彪恭恭敬敬地說道。

  ??劉協暗自挑了挑大拇指。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不留一點破綻。

  ??不過,你要是以為我就是口嗨,那你就想簡單了。

  ??劉協轉身對段煨、賈詡說道:“楊公四世三公,名重天下,有他相助,這事就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落在諸位的肩上了。努力!”

  ??段煨沒聽懂那些雲裏霧裏的話,隻當劉協說的是為段熲正名、保他富貴的事,心裏歡喜,連連致謝。賈詡卻聽出了劉協與楊彪一番話背後蘊藏的複雜意味,不禁意動。

  ??雖然還不清楚他們的真實意圖,但衝突激烈到這個程度,應該不是演給他們看這麽簡單。

  ??或許,變革的機會就在眼前?

  ??賈詡幾乎在一瞬間就做出了決定,他必須搞清楚天子所思所想,確認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臣等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器重,慚愧,慚愧。”賈詡拱手致意。

  ??“哈哈哈……”劉協大笑,一手托著段煨的手臂,一手托著賈詡的手臂。“賈君,朕有一問,可能有些冒昧。”

  ??“陛下請講。”

  ??“你真是段公的外甥嗎?”

  ??賈詡微怔。“陛下何出此言?”

  ??“朕聽人說,你當年因病辭官,返回涼州,半路遇賊,賴段公威名才得以脫身。”

  ??賈詡啞然失笑,搖搖手。“不意陛下竟知此事,臣真是羞愧難當。”他頓了頓,又道:“臣與段氏雖屬同郡,卻無半點血脈。當時托以段公外甥之名,不過是權宜之際罷了。”

  ??“那太可惜了。他日文和大放異彩之時,武威段氏不能與有榮焉。”劉協轉向段煨,鄭重地說道:“將軍,你當努力,武威段氏的威名能否不墮,全落在將軍肩上了。”

  ??段煨哈哈一笑,全沒往心裏去。

  ??賈詡雖然聰明,卻是個涼州人。如今形勢緊迫,天子不得不給他三分薄麵,將來形勢安穩了,滿是關東人的朝廷哪有賈詡的立足之地。就算天子器重他也無濟於事,當年孝靈皇帝同樣器重蓋勳,蓋勳還是受關東人排擠,位不至九卿。

  ??武威段氏需要攀附賈詡?可笑。

  ??賈詡的心情卻有些複雜。

  ??雖說天子此舉不排除有捧殺他的可能,但天子能夠親自來段煨大營見他,已經表明了誠意。

  ??更別說當著眾人的麵,許他富貴。

  ??機會就在眼前,要不要抓住?

  ??按理說,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伯樂就是天下至尊的皇帝陛下。得遇明君,是無數臣子夢寐以求的幸運。

  ??可是他很清楚,這條路充滿荊棘,不是那麽好走的。

  ??大漢積弊甚深,中興談何容易?

  ??擊退李傕、郭汜等人容易,革除積弊千難萬難。古往今來,變法者不論成敗,大多不得善終。吳起、商鞅,都是前車之鑒。

  ??賈詡一時出神。

  ??眾人茫然,不知所措,氣氛有些尷尬。

  ??劉協也有些緊張起來。

  ??是不是太心急了?

  ??以賈詡的聰明,就算猜不到全部,也能清楚形勢的複雜和艱難。而以他那能苟則苟的老烏龜屬性,會不會因此被嚇退,索性脖子一縮,一苟到底?

  ??劉協轉頭看看段煨。

  ??段煨會意,沉下臉,威嚴地咳嗽一聲。“文和,陛下麵前,不得無禮。”

  ??賈詡一驚,回過神來,連忙上前施禮。“臣一時有所思,君前失禮,還請陛下治罪。”

  ??“哦?”劉協順勢挽著賈詡的手臂,緩步向前。“不如賈君說說所思為何,朕再決定是否治罪。”

  ??“臣所思者,乃賈誼、董仲舒、劉向、桓譚四人。”

  ??劉協一時沒聽懂,這四人……有什麽聯係嗎?

  ??不過他想到了另一個似曾相識的套路。曆史上,曹操問計時,賈詡就玩出這樣的套路,以袁紹、劉表的例子勸阻曹操廢長立嫡。

  ??曆史雖然還沒有發生,但避免正麵回答,喜歡旁敲側擊的基因卻藏在賈詡的骨髓裏。

  ??根據這個套路去推測,劉協很快明白了賈詡的言外之意。

  ??這四人至少有兩個共同點:都是漢代儒學發展的重要推手,都不得好死。

  ??因此,大致可以推斷,賈詡想苟怕死的基因正在發揮作用。

  ??不過沒關係,朕早有準備,不會給你苟的機會,一定會將你逼上朕的賊船。

  ??“賈君之賈,與賈誼之賈,是同一個賈嗎?”

  ??“故老傳說如此,隻是並無實據。”賈詡淡淡地說道。

  ??“那你賈氏在武威幾代人了?”

  ??賈詡略作沉吟。“約有七八之數。”

  ??“祖塋累累幾何?”

  ??“列代先人,約有百數。”

  ??“段公當年大殺西方,若朝廷棄涼,涼州淪為羌人牧馬之地,段氏祖塋自然不能幸免,賈君先祖百餘墳塋會不會也被殃及?”

  ??賈詡一愣,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陛下有意棄涼?”

  ??劉協搖搖頭。“朕若欲棄涼,又何必來見賈君?可是大漢危如累卵,能支持幾年,實在不好說。一旦大漢火盡,山東有了新帝,棄不棄涼,賈君能預知否?”

  ??賈詡臉色再變。

  ??他與段煨等人不同,他對朝廷的棄涼之議了解甚深。

  ??本朝自光武以來,屢有棄涼之議,上升到朝議的就有五次,私下裏的議論數不勝數,而主要倡議者大多是關東人。

  ??關東人欺淩涼州人,逼反了涼州漢羌,然後又將涼州當作累贅,欲棄之而後快。如果不是馬援、虞詡等人力爭,又有以涼州三明為代表的涼州將士奮戰在平定羌亂的第一線,維持著涼州的穩定,涼州早就淪為化外之地。

  ??如果大漢亡了,關東最有可能稱帝的就是袁紹。

  ??袁紹是關東士大夫的代表,一向鄙視涼州人,棄涼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一旦朝廷棄涼,就不僅僅祖塋為人殘破的事了,所有的人涼州人——包括他賈詡在內——都會成為蠻夷,別想在新朝立足,王允殺盡涼州人的未竟遺願倒有可能成為現實。

  ??無路可退。

  ??賈詡忍不住一聲哀歎。

  ??天下之大,竟無我賈詡立錐之地。

  ??賈詡微微轉頭,看著劉協似笑非笑的臉,臉頰不禁抽了抽,竟有一種莫名的陌生感。

  ??眼前的天子眉眼一如從前,眼中的神色卻大不相同。

  ??如果說從前的天子是奮力求生的幼龍,尊貴而弱小,眼前的天子則是生出了爪牙的蛟龍,眼中充滿俯視天下的威嚴、看透一切的智慧,讓人不敢直視。

  ??“陛下……”賈詡迅速做出了決定。“臣以為,涼州不棄,大漢不亡。”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