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第十三次相親112
作者:東方甲天下      更新:2021-10-14 08:46      字數:2170
  m君悶悶不可樂上班,又遇到一件屢見的糟心事。

  一群同事在誇耀一個上級單位新來的人都學校好,進而稱讚此人是青年才俊。

  他對此本要秉承見怪不怪,任其泰山崩於前,而絕不變色的宗旨,心裏卻仍不免一陣苦楚。

  那小夥子的學校不是雙一流大學,不過是某一學科較為出名,且這孩子並非該專業畢業。

  m君的學校是妥妥的雙一流名校,排名穩穩當當站在全國前十五之列,可是工作後很少有人誇他的學校好。

  開始的時候,他聽到有人盛讚別人遠不及其母校的學校,會覺得詫異,繼而會有憤怒感,再後來也就當耳旁風了。

  不過,心裏終究不能真的雲淡風輕。

  為什麽自己的學校明明遠勝別人的學校,卻沒人豎起大拇哥來一句“好學校!”呢。

  他苦思冥想後,得出結論:不是學校的問題,是他本人的問題。

  那些人對學校的誇讚,也不是因學校的名頭,而是在於人。

  以今天的人為例,同事們誇讚的不是學校,甚至也不是那個人,而是在給未來的上級拍馬屁。

  他想明白這一層,不禁想起學校老師常講的一句話“今日我以學校為榮,明日學校以我為榮”。

  後半句,他鐵定是做不到了。

  其實,前半句,他也沒做到。當人人忽視這個人的時候,誰會在意他是哪個名牌大學畢業的?若人人忽視某物,誰又能以此物為榮呢?

  他實在是愧對學校,愧對學校理解優秀的畢業生們。

  可是,他不偷不搶,不坑不騙,並未往學校的羽毛上抹黑,怎麽就愧對了學校呢?

  他愧對的哪裏是學校,分明是他自己呀!

  愧對自己該怎麽辦?

  好像也不能怎麽辦。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事競成三千越甲可吞吳”的。

  寫出這句話的蒲鬆齡雖贏得身後盛名,卻徹徹底底的落拓一生。

  說實話,他覺得《聊齋誌異》寫得好,足可與四大古典名著分庭抗禮。

  就像戰國時期,那個體量不大的中山國,低調多年的宋國,其實都可與七雄並列為九國。

  他看重中山國,並非因為自身是河北人,而是從客觀角度出發。

  人自是很難做到絕對客觀,就好比齊國君主就不能正視中山稱王,貶損其為千乘之國。

  可所謂千乘之國能與七雄共同稱王的,也就是中山與宋。

  趙並中山,一躍而為天下強國。齊滅宋,招致列國因恐懼群起而攻之。

  事實證明,這兩國在齊國之外的大國視野裏,早就是舉足輕重,可影響戰國局勢走向的大國。

  後人多有跟隨齊國君臣短淺目光,以國土麵積來貶損二國為小國的。

  隻能說這些人,一沒好好看地圖,二沒真正看懂地圖。

  就好像,很多人讀三國,搞不懂占有南陽的袁術為何敢稱帝一樣。

  單看地圖,袁術地盤不算大。但是,那都是少經戰亂的肥沃富庶,人口稠密之地。也就是說他土地總量不多,但能產出更多軍力、財力的有效土地很多。

  這就好比一個小個子的舉重運動員,通常掰手腕是可以贏比他高大一些的健美教練的。

  二者力量的差別,不是由肌肉的膨大程度決定的,而是由肌肉的強度決定。

  哎,又胡思亂想了。

  他真想自罰一杯。

  不過,不可以這樣做。

  李白鬥酒詩百篇,孔子有百壺之量。

  這是說的人家有成就的人。

  一事無成的人要是把自己泡酒缸裏,不就成了酒鬼或者醉貓了嗎?

  以百壺之量來說,不但無成者不可自稱,也不能用來稱呼別人,尤其不能拿來說比自己更成功的人。

  三國時代,吳國有個大臣以此來稱讚吳國皇帝,結果被對方砍了腦袋。

  理由很奇葩。據說,是因為孔子空有帝王之才,卻一輩子不能當君主。這位大臣把皇帝比作孔子,算是惡意腹誹。

  那位大臣實在死的冤枉。

  這位皇帝也太托大了些。孔子確實不是帝王,但是被比作孔子實在不算辱沒此人。

  這位暴虐的君主就是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此人做事頗有點像在上遊喝水,卻責怪下遊的羊弄髒水的老狼,霸道裏滿是地痞無賴的下流習性。

  不過,此人有一點是勝過後主劉禪的。他還有幾分勝過常人的膽色,不是一個完全色厲內荏的酒囊飯袋。

  這暴君被人俘獲後,當著帝國皇帝的麵,嘲諷滅魏立晉的奸臣道,剝人麵皮的酷刑,最適合用在亂臣賊子身上。

  他還敢戒酒撒潑,在酒宴上,眾敵環伺之下,大聲唱出: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

  唱完,這位暴君還敢對著敵國君臣,毫不節製的放聲痛哭。

  這些事於亡國的事實,自然是毫無補益。但是,至少表明,此人與隻敢“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以及忍辱偷生給胡人做服務員的晉末帝,在血性上相比,就像是錚錚不屈的猛士,比諸見了敵人就膝蓋發軟的軟骨蝦。

  後世那位以文采名揚天下的江南國主,雖然有“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招致喪命的不詳佳句。

  可是這些天成文章遠不如那句“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更能表現出一位倒台帝王的不甘,以及仇怨。

  當然,也許文采可在文人中稱帝王的,君主中的文人江南國主未必不能寫出更能表現落拓帝王心境的詩句。隻不過他還想在失去大周之後,與小周一席貪暖很多年。可惜,卑躬屈膝後不能委屈求全,覆巢之下難有安卵。

  古往今來,失敗的帝王,有好結果的大概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唯一被真實厚待並善終的後主劉禪,一個是唯一複辟成功的朱祁鎮。

  李煜才思敏捷舉世皆知,想像劉禪一樣偽裝成白癡是不可能的。他又沒有朱祁鎮天下正統的地位,以及對方君臣各懷私心的有利局麵。

  到頭來,隻能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死於據說趙光義親自研發的密藥:牽機藥。

  這位國主大概是曆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唯一一位被這種恐怖絕倫的藥毒死的人。

  斯人確實是奇人,死得都與眾不同,曆史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