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第十三次相親100
作者:東方甲天下      更新:2021-09-18 12:49      字數:2115
  比如:

  那天他碰到的那幾隻貓。

  以身高論,它們就是站起來都還夠不到他的膝蓋。可就是這些小家夥來討食,都會令他內心不內。

  當然,他並不擔心被吃掉,那畢竟是貓,不是老虎。可是心裏仍會不禁發慌。這樣一看,他實在不是個能幹大事兒的人。

  他從小就聽大人們說,能幹大事的人都得有泰山崩於眼前,仍能心靜如水的氣度。

  比如:聽聞戰報實際內心狂喜,但看起來氣定神閑的晉朝權貴謝安。

  再比如:有視死亡如歸途的覺悟,哪怕身受千刀萬剮,也能等閑視之的豪傑石達開。

  在他還小的時候,大人們總是希望孩子們像英雄人物學習,就算當不了英雄,至少得有顆英雄虎膽,就算沒薑維的那顆大,也絕不能像當陽橋邊,被嚇破的那個那樣脆弱。

  現在似乎少有家長再巴望著孩子成為上山敢搏虎,下海敢縛龍的,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大家的願景逐漸世俗化,就像是過份市井化的島國浮世繪,充滿太多的煙火味。

  許多家長一開口,就是“希望孩子平平安安長大。”、“不希望孩子活得太累,不用考第一名。”、“隻要孩子健康就好。”。

  猛一聽,似乎都是美好願景,仔細一琢磨,卻少了幾分豪邁氣,多了些許平庸的味道。

  平庸是錯嗎?

  自然不是。

  大多數人都是平庸的。

  m君小時候想當全世界的皇帝,想像成吉思汗追逐花拉子沙一樣,把令他厭惡的人驅趕到天涯海角。

  可他現在也不過就是工薪階層裏普普通通的一份子,每天不得不捏著鼻子,和那些靈魂深處散發出令人作嘔味道的甲方乙方虛與委蛇。

  平庸不是罪,可甘於平庸是罪,教育孩子要當庸人是罪。

  人平凡、平庸、平平無奇,不應該是這人的追求,隻能是人生的無奈。

  任何人對於世界而言都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沒有誰應該平庸,誰都應該活得精彩,活得絢爛。

  大概是太想有一個絢麗多彩的人生。他哪怕是已經過了三十,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放開思想的韁繩,讓它肆意奔跑在幻想的草原上。

  每當這時候,他都會在想象的世界裏變成一個萬人敬仰的大英雄。

  敬仰英雄似乎不是男人的專利。很多女性也會有憧憬英雄的情結。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就很仰慕大英雄項羽,留下的那幾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傳誦至今。

  m君也很敬佩戰神項羽。

  這位事實上的帝王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統帥。

  在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所有帝王裏,或許隻有李世民和朱元璋能略勝其一籌。別的皇帝實在無法與之比肩。

  有人總會好奇項羽失敗給劉邦的原因。

  項羽本人的解釋是,非戰之罪。看起來,他本人很清楚,輸給劉邦,不是輸在軍事,而是輸在政治,輸對方的合縱策略;輸在對方有一個糧餉病員充足的大後方;輸在己方長時間兩線作戰,不能集中全力破其一翼。

  從最後這點來看,彭越、英布對劉邦而言,功莫大焉,比之韓信,其功勞也不逞多讓。漢之天下,有一多半得之於他們。

  正是因此,這三位漢初勢力最大的諸侯,最後都難逃一死。

  當然,此三人中,彭越多謀無斷、韓信當斷不斷,隻有英布事實上是殺了劉邦,算得上是敢想敢幹的真豪傑。

  至於劉邦本人,其軍事才幹是被韓信鄙夷的。

  實際上,這位皇帝當年以漢王的身份統領諸侯聯軍進駐彭城。其手中的五十幾萬大軍被項羽以一萬人,也有人說三萬人,僅僅一頓早飯的功夫,就摧枯拉朽一般摧毀。

  這足可見其與項羽之間軍事指揮水平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其成功消滅西楚霸權後,又展示過一次其糟糕的軍事指揮能力。

  也就是和匈奴冒頓單於作戰反被圍困,險些身死國滅的白登之圍。

  很難想象項羽與匈奴對戰會落到如此窘境。即便是作為項羽手下敗將的秦軍,都一直保持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的驕人戰績。

  匈奴人雖被後世尊為草原上的絕對強權,有吞滅東胡,逐走月氏的輝煌戰績。

  但是,在漫長的戰國時代,北方各主要諸侯國都能獨自完成對其的反擊。

  比較著名的有秦對匈奴的反擊,以及趙對匈奴的大勝。

  以荒唐的衛候被胡人吃掉為終點,之後的春秋,以及戰國時代幾乎就隻有華夏滅胡人,不見胡人勝華夏了。

  胡族中極為強悍的中山國號稱九千乘之國,麵對華夏強國依舊被滅國兩次。

  七雄中最弱的燕國都有大敗東胡,拓地千裏的赫赫戰果。

  其實,不光是先秦時代,就算是到滿清為止,除了亡國之君,大國君主被敵軍甕中捉鱉的例子並不多。

  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大概就隻有一個明代的朱祁鎮。

  當然,劉邦與朱祁鎮一個險些被俘虜,一個真的被俘虜,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親自領兵禦敵,雖軍事能力不足,但勇氣可嘉。

  以人格論,比還沒見到敵人,就一溜煙遁走的滿清鹹豐皇帝、慈禧太後、光緒皇帝,要高出太多。

  大致上可以算作是以日光比諸螢火。

  真正被俘的非末代皇帝,大致上也就朱祁鎮一人。

  但險些被俘的就比較多了,都是一些比較勇敢,敢於禦駕親征的帝王。

  比如:讓元昊打得隻身逃回北方的遼國皇帝。

  還有與遼國交戰,險些變失蹤人口的趙光義。

  當然,也有人說項羽是無法過江東,再也不能卷土重來了。

  但是,不論如何,沒人能否認他是個英雄。

  以m君對曆史的淺薄了解,如果不是項羽破釜沉舟打敗章邯,秦二世皇帝怕是不會被趙高殺死,那些義軍也都會被秦軍打敗。

  事實上,章邯圍困趙國的時候,各路軍隊都不敢與秦軍交鋒。這些想逐鹿中原的豪傑們連與章邯硬碰一下的實力和膽量都沒有。指望這些人推翻大秦國,豈不就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