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十三次相親51
作者:東方甲天下      更新:2021-07-16 12:25      字數:2890
  古人說“思多傷神”。

  ??他胡亂想了半天,還真覺得有些困乏。

  ??於是,他閉目養了養神。

  ??突然一個念頭在腦子裏閃了一下:人為什麽要活得很累呢?

  ??這想法就像一條黯淡的閃電在腦海裏轉瞬即逝。或許,這不是視覺錯覺,而是大腦裏真的發生了放電反應。

  ??據說,人的記憶其實就是一係列的放電反應,因此有些人愛把人腦比喻為電腦。

  ??m君第一個把二者的共同之處抽象出來的一定是個天才。

  ??就像第一位把印度佛教八部眾中的娜迦意譯為龍的人一樣。這人能把娜迦翻譯為龍,一定是深刻理解了龍作為神物的本質。

  ??現在有些人反對把娜迦翻譯為龍。理由是娜迦外形是怪蛇,而不是威武的龍形。

  ??m君根據這些人的思路推測測,在印度一定有人會說中國的龍其實隻是鱷魚。

  ??這樣說的印度人和那樣說的中國人都犯了“以貌取人”,“不求甚解”的毛病。

  ??龍最本質的特征不是長長的身子,粗壯的四肢,分叉的角以及魚鱗蜃腹,而是居於水澤之中,有行雲布雨的大神通。

  ??印度的娜迦王們正是住在江河湖海裏,同時還有有招致雲雨的神力。這與中國神話中的龍是一樣的。

  ??再者,中國古代總是把蛇作為龍屬。

  ??比如:有人的屬相是蛇,就可以說此人屬小龍。

  ??再比如:古代神話中,龍展現在世人麵前的形象,通常不是大鯉魚就是蛇。

  ??在《聊齋誌異》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老夫妻在河邊撿到一個嬰兒。這個嬰兒長到四五歲時,就處處透露出遠勝同齡人的聰明伶俐。

  ??有一天,有位遊方僧人到訪,告訴這對夫婦,這個孩子是天上趁著天河發水潛逃的龍。

  ??他用一個缽盂收走了這條龍,並展示給對方看。老夫婦從裏麵看到的就是一條目光閃爍的小蛇。

  ??在《聊齋》裏還有不少類似龍為蛇形的描述。

  ??比如:有人看到兩條蛇在與一隻蜘蛛嬉戲。被解釋為看到了二龍戲珠。

  ??再比如:有人在山上看到一條大蛇。此蛇隨著雷電的轟鳴聲不斷變大,最後隨風雷向天上飛去。這被解釋為蛇化龍飛天。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既然古人總把龍蛇混為一談,那麽把印度的蛇形水神翻譯為龍,在邏輯是也就講得通了。

  ??就好比,當初翻譯家們把羅馬教廷的大主教翻譯為教皇一樣,簡直是直接表達了該職務的核心內容,不再會有比這個詞更貼切的譯名了。

  ??諸如:大主教、總主教、教宗、宗主、總教主、首席大主教、羅馬大牧首之類的稱呼,統統不能如“教皇”二字一樣,簡單明了的說明該職務的權威性與重要性。

  ??把娜迦王翻譯為龍王也是如此,既準確描述出了其最本質的特征,又點名了其對人類而言的重要性。

  ??在靠天吃飯的年代,穀物的收成離不開“風調雨順”四字。因此,作為雨師的龍王就顯得尤為重要。印度的娜迦王在當地恰恰也充當著類似的角色。

  ??顯然套用中國已有的,且與之相近的神靈的名字,絕對比重新編造一個名字,更能清楚的向我們解釋,到底什麽是娜迦王。

  ??他總是覺得,要做好翻譯優秀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缺一不可。既要完全了解原名詞的意思,又得能在本國語言中找出可與之對應的詞。

  ??或許,在翻譯工作中,抽象思維能力更重要一些。

  ??比如:航空母艦的直譯是“攜帶者”。沒有任何一個字母提到了航空,以及戰艦。

  ??翻譯家把之稱為“航空母艦”就完全是將原有名詞抽象化的結果了。

  ??對文字或者現實的抽象化認知,或許是人類的一項“超能力”。這是電腦所不具備的,或許也是其它動物不具備的。

  ??人要是活得很累,一定會有眾多不滿者,就像果子一旦疲軟,就必定會招來大批蒼蠅。

  ??算卦先生總會跟一些人說:你這個八字容易招惹小人。

  ??m君曾很疑惑,難道八字裏寫著“易招小人”四字嗎?

  ??後來,他對八字算命有了些粗淺的了解,才明白所謂“招小人”是怎麽回事。

  ??其實,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人的八字“弱”,等同於這個人在生活中處於弱勢。

  ??“弱”了就會引來如附骨之疽的小人,就跟人身體虛弱了容易生病是同樣道理。

  ??其實,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絕大多數困難,都是因為自身處於了弱勢。

  ??最常見情況,通常是一直處於弱勢的人會活得都特別勞累。如同田間地頭的老黃牛,年輕時低頭辛苦來做,僅能掙口吃食,勉強果腹度日。

  ??等到老了,幹不動了,就會被生活棄如敝履,像終將被丟棄進人間垃圾桶的甘蔗渣,成為與流浪貓狗為伍,一起翻騰垃圾桶的生命體。

  ??可以說不僅僅是勞累與貧窮,除了生死,大多數不幸,侏諸如:苦惱、痛苦、彷徨、憂煩等等一切都是因為弱小吸引來的“小人”。這些“小人”以各種形式降臨到人的身上,製造出種種人間悲劇。

  ??比如:類似恐怖的塵肺病的各種職業疾病。

  ??再比如:有誌難伸的一事無成的一生。

  ??就好比:一把鋼刀和另一把鋼斧對砍,鋼刀被砍成了兩段。這不是因為什麽“過鋼易折”。恰恰是因為刀不夠硬,不夠“鋼”。換而言之,就是鋼刀在硬度上相對於鋼斧是“弱”的。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要是弱小了,弱就是不足,強就是有餘。按照公式,一定會越來越孱弱。

  ??戰國時代的楚國就證明了這條真理。楚國國土廣袤,但兵力不足以駐守四方。因此,無形的手就巧為撥弄,減少楚國的國土,以使其兵力變得相對充盈。如此一來,楚國如鼠入牛角,越來越小,直到灰飛煙滅。

  ??人也是如此,飛鳥蟲魚莫不是如此。弱者會恒弱,極少有陡然而強的。

  ??想著想著,紛飛的思緒都變成了小火苗,一不留神差點把腦子點著。

  ??他趕緊閉目養神盡力鬆弛神經,深呼吸幾口氣灌入體內,讓風帶走多餘的溫度,拯救遭遇險境的大腦。

  ??這法子很是有用,在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