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十三次相親13
作者:東方甲天下      更新:2021-07-16 12:25      字數:2866
  終於到該見麵的時候了,他迫不及待提前一個小時出門,生怕遇到堵車耽誤了時間。

  ??半路上突然下起小雨,偏偏路況出奇的好。這可真是咄咄怪事。明明平時多少都會堵一會兒,這回卻是一路綠燈暢通無阻。

  ??深秋時分,小雨送寒,風入骨縫,頗有幾分初冬的意味。他急著出門沒帶傘,又比預定時間早到半個小時,隻好先找一家連鎖快餐店避避雨。

  ??進店後,他要了一杯熱玉米汁驅驅寒氣。這家店的玉米汁可謂是冷天佳品。才半杯下肚,竟然有一股熱氣從丹田升起來,直接向著周身的毛孔彌散開來,人很快就不冷了。

  ??時間還早,他就邊喝玉米汁,邊看著店外街景發呆。

  ??旁邊坐著一對男女,看樣子像是情侶。

  ??倆人你一句,我一句,高聲交談著。

  ??男的說:咱們在南方買的那鐲子成色比老朱那個好多了。

  ??女的說:可不。老朱那個鐲子一看就是上當了。

  ??男的說道:我和他一塊買的。當時,我就說那鐲子不值。他還不信。

  ??女的說:那人就那樣。偏執。

  ??男的說:可不。要價二十萬。他還價還到兩千。自己還挺得意。也不想想。那能是真的啊。

  ??女的笑道:他總吃這種虧。

  ??男的說:還真是。從來不聽勸。還是咱這鐲子值。

  ??女的說:咱這鐲子是什麽玉來著?

  ??m君心道:這麽大嗓門,是想炫富嗎?最好的玉無非翡翠,或者和田玉。還能變出花兒來啊?

  ??男的道:咱這是高級藍田玉。乾隆皇帝的玉璽都是用這個做的。

  ??m暗笑:先不說藍田玉算不算高級貨。乾隆的玉璽怕不是藍田玉做的。這位“十全老人”有為數眾多的印章。裏麵或許有藍田玉材質的。不過,這沒什麽可炫耀的。據專家考證他還有好幾方田黃石的印章。而田黃這種石頭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時間裏都不算玉。也就是這十來年被一些商販吹噓為“黃龍玉”。

  ??那女的說:咱這藍田玉是最好的玉吧?

  ??男的說:那是。

  ??聽到這兒,m君就不想再聽下去了。這就是倆糊塗蟲。別看他倆笑話那個老朱。沒準他倆買回來的是韓國玉,俄羅斯玉,或者阿富汗玉。

  ??乾隆皇帝倒是喜歡過阿富汗玉。不過,他喜歡的不是阿富汗玉的材質,而是當地的玉器製作手法。清宮造辦處把阿富汗地區,印度蒙古王朝以及阿拉伯半島傳過來的玉器統稱為痕都斯坦玉。

  ??這些玉器的統一特征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鏤刻,鑲嵌技術,把金絲,銀絲,寶石嵌刻進玉器裏。

  ??說實話,這種玩意兒不符合中國傳統審美。在宋代,明代的皇室成員未必沒見過這些東西。但是,這些在當時的貴族階層沒有流傳開。最大的原因應該是過於繁複的雕花,配飾破壞了玉石本身的美感。

  ??在宋,明兩代,上等的玉石也會被精雕細刻成各種造型,並配以寶石,黃金。但是,不會在玉上鑽孔並鑲嵌滿其它寶石。

  ??不單是宋、明,就算是向上追溯到對文化更加包容兼收的唐朝,那時節的玉器也沒有在玉上鑲滿其它寶石的。

  ??因為玉在中國本身就是一種寶石,在寶石上鑽幾十個窟窿,再塞進去別都寶石。這就好比吃飯的時候,用烙餅卷著饅頭一起吃,全然沒有滋味可言。從商業價值來說,這是資源浪費。從審美而言,這根本就是醜化,而不是美化。

  ??玉之美,特別是和田玉就美在其材質的瑩潤,通透,觸手有油潤感。

  ??工匠在玉上釘滿金線,銀線,這不就把玉本身的有點都毀了嗎?

  ??是以,自西周建國開始到清朝雍正皇帝駕崩為止,痕都斯坦玉都沒能在中國大行其道。

  ??直到審美奇葩的乾隆皇帝登上曆史舞台,稀奇古怪的痕都斯坦玉才成了貴族圈子裏的高檔貨。就像翡翠能真正比肩和田玉全靠慈禧的青睞。

  ??乾隆這人非常古怪。其審美傾向在曆代皇帝裏都可謂是獨樹一幟。滿清皇帝在他出現之前審美是屬於正常人範疇內的。有他之後,滿清帝王禦用品透出了一股子暴發戶加敗家子的腐臭氣味。

  ??有人把乾隆的惡趣味歸結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文化差異。

  ??這是完全錯誤的。他親爹雍正皇帝,親爺爺康熙皇帝的審美就和他完全不一樣。

  ??而且,滿清雖號稱馬上得天下,可女真人實際上是漁獵民族,並非遊牧民族。

  ??即便是純遊牧民族也沒有這種審美。蒙古貴族流傳下來了元代青花瓷。這種瓷器雖說是為照顧***審美而打造的外銷瓷,但至少是不會讓蒙古貴族覺得別扭的。也就是說,白底,青花,簡約大方的瓷器也是符合蒙古貴族審美的。

  ??與滿清同源的金國貴族們喜歡一種叫春水玉的玉環。這種玉環基本就是一個玉環,中間有海東青抓天鵝的雕件。造型簡明,主題鮮明,並無多餘雕飾。可見,乾隆那種怪模怪樣的審美情趣在曆史上並無淵源。

  ??乾隆皇帝與曆代帝王,甚至整個中國的傳統審美的最大區別:

  ??他非常喜歡五顏六色的瓷器,以及被釘滿珠寶或者鑿滿坑的玉器。

  ??而正常傳統的審美是更注重器物的材質,以及由此帶來的雅趣。

  ??比如:哥窯的開片瓷器。

  ??首先,這瓷得達到青翠,瑩潤如玉。其次,才是看開片的紋理。

  ??再比如:汝窯的窯變瓷。

  ??出窯有一個前提,這瓷器本身要是上等瓷。能達到這個標準,才看其窯變色彩。

  ??材質的觸感始終都是第一位的。它決定了器物最基本的品質,也代表了其最根本的氣質。

  ??乾隆皇帝顯然是反其道而行之。其在位時期的五彩斑斕的瓷器層出不窮。瓷胎卻遠不如明代,元代,宋代等朝代,甚至比之雍正朝都多有不如。

  ??他喜歡花裏胡哨的痕都斯坦玉。可那些外來瓷器多是用阿富汗等地的玉石製作。這些石頭看起來光鮮亮麗,本質上就是一堆腐壞變質的大理石。不過是造辦處拿來糊弄人的玩意兒。當然,我國的藍田玉等玉石本身就是變質的大理石,和阿富汗玉無高低貴賤之別。

  ??世界上真正的好玉,也就是我國的和田玉和東南亞的翡翠。但是,以痕都斯坦工藝來雕琢和田羊脂白玉,或者翡翠,就實在是烹琴煮鶴,大煞風景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