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十次相親2
作者:東方甲天下      更新:2021-07-16 12:25      字數:2535
  他意識了到這一點,情緒變得非常低落。盡管他是一名純粹的不飲酒主義者,但如果此刻有人直視他的眼睛,應該可以看到裏麵多了一汪濁酒。

  ??不等他再有任何回複,對方就急忙掛斷了電話。

  ??等她?還是不等?

  ??思考了兩秒鍾,他對自己說道:沒必要。

  ??不過隻邁開了一步,他就停住了。

  ??又想了幾秒種,他對自己說道:現在就回去嗎?好像也必要。還是先吃點東西吧。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不少紅男綠女傳說食物可以消除焦慮。實際上,食物的功效似乎不止於此,甚至還可以驅趕走沮喪。

  ??這家店在網絡上有點名氣,有不少鐵杆粉絲,菜品也很好吃。美中不足,這裏上菜的速度一如既往的慢。根據他以往的經驗,那一碟蔬菜天婦羅,至少要等二十分鍾才能吃到嘴裏。

  ??還好,店裏有免費的味增湯,以及很有特色的開胃小菜,可以供客人邊吃邊等主菜。

  ??所謂開胃小菜,其實就是一些醃漬蔬菜。這些看似普通的鹹菜很符合m君的胃口。在鹹味中透著微甜,明明是醃製品,卻透著難得的鮮香。

  ??m君就一邊等著天婦羅,一邊看著那些壁畫打發時間。

  ??他驚訝地發現,其中一幅畫上有熊澤藩山對《易經》的一小段注解。熊澤藩山是江戶時期陽明學的著名思想家。這位島國人對中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他對於《易經》的理解較之陸地上的我們有很大不同。

  ??比如:在中原文化裏,“九五”用來指代至高無上的皇帝。但是在熊澤氏的理解裏,“九五”在島國應該對應的是征夷大將軍。即便我們都知道,將軍是幕府時代的真正日本首腦。依照儒家的觀點,“九五”也不會被用來指代將軍,仍會被用來象征那個虛位君主。

  ??熊澤氏對《易經》的獨到理解不在於此。

  ??在中原文化裏,一般都是采用了“易本為占卜而作”的傳統觀點。這個觀點來自宋代儒學家朱熹。就是那個被政敵攻擊為假道學的道學先生。這位大儒對後世儒家文化的影響非常大。

  ??熊澤氏則另有看法。他認為《易經》是用來“用於國家天下時言治道”的一門學問,而不是類似巫術百科全書的占卜學辭海。

  ??m君覺得,熊澤氏把《易經》視為了道,而朱氏把《易經》貶低為了術。以此而言,熊澤氏的認知更接近《易經》的本來麵目。或許,這和熊澤氏陽明學家的身份有關。

  ??大概是陽明學天然就帶著否定理學的基因,島國的陽明學家們與同時代的中原學者相比,能不受程朱理學的思想束縛,以本真去追求《易經》這種文化的本來麵目。

  ??其實,《易經》自身的文字就非常清楚的表明了一個事實。這本書是用來解釋國家政治的政治哲學著作,而不是一本用來查詢算命知識的命理工具書。

  ??比如:“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所謂“見龍在田”是指,在五、六月的時間段裏,有雨適時的來潤澤田地。

  ??“利見大人”則是一個純粹的社會學概念。在《易經》裏“九二”代表處士,也就是沒有功名的學子。“見大人”也就是見到能重用處士的當權者。這句話其實就是描述了一種良性的政治生態。寒門學子遇到了伯樂,得到了重用,有了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這種情況就像是深埋著種子的田地遇到了白雨。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這種情況當然是有利於國家發展進步的。

  ??熊澤氏的理解與此類似,隻不過他從中原“天地人”的概念裏,衍生出了一個全新的理論,叫做“時處位”。嚴格來講,“時處位”不是熊澤氏的自創,而是他的老師創造出來的。但是,用這個來解釋《易經》是熊澤氏的首創。所謂“時處位”,簡而言之,就是“居九五之位,非賢君而不能行大事。時未至於也。”

  ??我們通過“時處位”就可以清晰看到熊澤氏對《易經》的基本態度。很顯然,這位島國學問家把《易經》當成是一種政治學說,而非神秘主義的詞典。m君真心覺得這才是《易經》這本書的本來麵目,就像被人們曲解了幾千年的《道德經》一樣。

  ??現在有人說,根據考古新發現,《道德經》應該叫《德道經》。這種說法未必對。但是,《道德經》絕對和神秘主義無關。這實際上就是一本政治哲學書,就像《易經》一樣。

  ??胡思亂想了一會兒,他看了看時間,又過去半個小時了。

  ??難不成真要在這裏傻等著嗎?

  ??他突然覺得自己很可憐。

  ??還好天婦羅上來了。m君彈了彈心裏的灰塵,品嚐起這讓他久等的美食。味道還是原來的味道,隻是感覺上缺了點兒什麽。記得之前,他吃這個會有種在烈日下喝冰啤酒的暢快感。

  ??吃第一口的時候,他在心裏做了一個決定:一定要在那個女的真的過來之前吃完。他已經完全不想見到這個人了。甚至於,他有點兒擔心對方會突然出現,打擾到他吃飯。

  ??實際情況是天真的m君誤判了形勢。事後的情況證明,這個女的根本就沒打算出現。如果m君能未卜先知,他一定會吃得慢一點兒。

  ??走出餐館,他抬頭看了看太陽。不出意料,太陽像人的心思一樣,根本無法直視。既然窺視它們令人難以忍受,那麽我們為什麽要執著於盯著它們呢?

  ??想到這裏,他釋然了,那女的是出於什麽心理,他實在沒有興趣去了解。其實,每一種古怪的行為都有它合乎邏輯的解釋。但是,對於我們而言,沒必要知曉大多數怪事背後的原因。

  ??畢竟,大多數人隻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過客。我們沒有必要去了解所有人。就像那些我們在火車上看到的瘋狂向後退去的電線杆。它們對於我們而言有什麽現實意義嗎?實際上,它們也真的對我們毫無意義,就像這個已經注定不會見麵的女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