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兒臣願往
作者:小龍家水哥      更新:2021-08-26 10:05      字數:2489
  第206章兒臣願往

  趙佶接過羊皮紙,重新放回書桌上後,這才又對趙桓說道:“桓兒有何想法,盡管跟父皇直言,父皇想聽你最真實的想法。”

  趙桓微微沉吟了一下,然後跪倒在地,抱拳行禮,說道:“父皇,兒臣願往!”

  “嗯?”趙佶微微愣了一下。

  “父皇,兒臣願往,兒臣願意去做這個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首任署長!”趙桓沉聲說道。

  遼人的羊皮紙‘國書’上,隻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宋國能夠派一位成年的皇子,出任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署長!

  同樣的,遼國也會派出一位皇子,擔任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遼國一方的署長!

  一位皇子,而且必須還要是成年的,這說的不就是趙桓麽?

  大宋官家趙佶後宮所生的皇子,人數眾多,最小的都已經排到二十幾位去了,但是,真正成年的,其實還一個都沒有!

  唯一一個‘成年’的皇子,就隻有皇長子,大宋國太子趙桓了!

  而實際上,趙桓‘加冠’之時,虛歲也不過才十五歲,被冊立為太子的時候,虛歲十六歲,即便是現在,虛歲也不過才十七歲,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成年,至少都還要三年呢。

  古製,男子二十而冠,是為成年!

  也就是說,男子必須要到二十歲的時候,才能夠舉行冠禮,真正意義上成年!

  而趙桓,之所以十五歲就加了冠禮,不過是因為政治需要,因為大宋朝堂,需要一個儲君,來穩固朝堂,安定民心!

  大宋曆代官家,從真宗朝起,千秋都不是很長,真宗仁宗,都是五十多歲,正值壯年而崩,英宗真宗神宗,也都是正值壯年之時,便突然崩逝的,在位時間,就沒有超過二十年的!

  甚至還數次出現官家崩逝之後,膝下無子,無人繼承大統的局麵。

  如今趙佶繼位,已逾十年,膝下也有了好幾個長大成年的皇子,無需要再擔心身後之事。隻是,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卻又開始有些擔心起,因為官家皇子太多,而出現諸子爭位的局麵。

  因而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求趙佶,早立皇儲,早安社稷!

  趙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皇長子的身份,獲得皇儲之位,成為了大宋皇太子的!

  當然,趙桓也就成了趙佶膝下,第一個加冠成年的皇子了!

  如今,契丹人在國書中,提出以成年皇子坐鎮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符合條件的,可不就隻有趙桓一個麽?

  聽了趙桓的話,趙佶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然後才又說道:“桓兒,北地苦寒,你才去了北方兩三個月,就曬黑曬瘦了,瘦了整整一圈,若是常駐北地,你,你如何受得了那天寒地凍的苦楚啊!”

  “桓兒,父皇是真的,真的不希望你去北方苦寒之地受這苦楚!”

  “父皇,契丹人在國書中說得很對,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剛剛成立,必須要有位尊之人坐鎮才行。”

  “而且,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距離我大宋國都,遼人國都,都相去甚遠,若是遇上突發情況,信使往返請示,非有五六日的功夫不可。”

  “因此,兒臣以為,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必須要有臨機決斷之權!”

  說到這裏,趙桓略微停頓了一下,又加了一句:“必要之時,甚至還必須要有調動指揮邊關駐軍之權!”

  “故而,兒臣以為,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之長官,的確應由位尊權重之人擔任不可!”

  “遼國既然願意派出皇子坐鎮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我大宋,自然也應平等相待,以皇子之尊,坐鎮公署!”

  “可是……”

  趙佶猶豫了一下,才又說道:“桓兒,北地苦寒,你,你又怎麽能受的了那般苦楚啊?”

  “父皇!父皇不忍兒臣受此苦楚,難道父皇就忍心三哥兒四哥兒(哥兒,宋朝時哥哥對弟弟,父親對兒子的稱呼)他們,受此苦楚嗎?”

  “三哥兒四哥兒他們,可比兒臣還要年幼!”

  趙佶在二十幾個長大的,還沒長大的兒子之中,其實最愛護的,還是皇三子,也就是趙佶口中的‘三哥兒’嘉王趙楷。

  而趙楷,現在也不過才十四歲,還沒加冠呢,連名義上的‘成年’都還算不上,自然也不可能滿足契丹人在國書中提出的‘成年皇子’的要求了!

  更何況,契丹人本來就生得高大威猛,趙桓好歹還已經跟契丹人打過幾個月的交道了,從他的表現來看,對契丹人也並不害怕怯場。

  若是換成還沒跟契丹人打過交道,而且年紀又小上許多的其他皇子,就算是去了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恐怕也根本沒法勝任宋國署長的重任,在跟契丹人打交道時,恐怕也不一定能表現得比趙桓更好!

  因而,其實趙佶也知道,自己膝下這些皇子之中,唯一能夠勝任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宋國署長的,也就隻有太子趙桓了!

  隻是,趙桓畢竟是太子,國之儲君。

  所謂的儲君,就是國君的副貳,國君離國之時,需要以監國的身份,主持國政事務,甚至主持朝會,決斷軍政要務的!

  因而,國君可以離開國都,而監國,卻永遠都無法離開國都!作為儲君,其實也一樣,從政治上來說,就根本不允許一國之儲君離開國都!

  離開了國都的儲君,還能監國嗎?或者說,離開了國都的儲君,他還能坐穩儲君的位子,繼續當他的太子嗎?

  不能!不能!不能!

  不管什麽時候,不管哪朝哪代,皇子離京,都是不受寵的表現之一,皇子就國就藩,就更意味著他這一輩子,都與皇位無緣了!

  太子離京,常駐京外,這更是曆朝曆代,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甚至於比皇子離京,就國就藩,恐怕還要惹人非議和猜疑吧?

  不明真相的人,恐怕很快便會覺得太子這是失寵了,甚至可能已經徹底被官家放棄了,很有可能馬上就要被官家剝去太子的封號,貶為庶人什麽的!

  如此一來,自然就會有‘聰明人’,投官家之所好,上書言及‘被貶’太子的中中國‘罪狀’,從而好讓官家能夠‘順理成章’的,剝奪太子封號,貶為庶人!

  三人成虎的例子,早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之時,就已經人盡皆知了,而且直到現在,也並沒有過時!

  可以說,一旦趙桓離京,他身上的太子之名,恐怕就很難保得住了!

  即便一年兩年,還能保住太子之名,可是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之後呢,長久沒有出現在官家麵前,相當於為質他國的質子,這樣的皇子,還能繼續做太子嗎?

  就算官家還念及父子之情,想要保住趙桓的太子之位,朝中的文武大臣,還有那些漸漸長大,身邊又沒有太子哥哥在壓製著的皇子們,心裏就不會有別的想法?

  那些朝中大臣,恐怕更是要以社稷和百姓的安危,力勸趙佶早日更換太子,以免太子被帝國所擒,威脅大宋的江山社稷了!

  種種言論,完全是為社稷和百姓著想,甚至根本找不出半點他們跟其他皇子有所勾連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