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翻譯
作者:小龍家水哥      更新:2021-08-20 08:00      字數:2324
  第186章翻譯

  趙佶從禦前發出的調用河東河北諸路熟知契丹、女真番語進京聽用的旨意,用金牌急腳遞,以最快的速度,從東京城裏發了出去,當天晚上的時候,就已經過了黃河。

  第二天一早,帶著旨意的急腳遞,就已經分別到了京東西路,河北兩路以及河東路境內。

  一路上,人不入鋪,信不離身,換馬不換人,以每天八百裏的速度,往河北河東,以及京東諸路,趕去。

  僅僅隻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東京北邊的諸路帥司,以及大一點的州府軍鎮,就陸續接到了從京中發來的旨意,然後開始著手挑選精通契丹、女真番語的文武官佐來!

  被選中後,這些文武官佐,便又陸續啟程,從各自所在的州府軍鎮出發,隨同入京的軍驛,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了開封。

  從第八天起,鴻臚寺中,就陸續開始有來自於河東河北以及京東的文武官佐,前來報到,然後他們便又被帶到鴻臚寺裏,趙桓的辦公室裏,開始接受趙桓的麵試。

  從接受趙佶的旨意,擔任此次宋遼談判,宋國的負責人開始,趙桓就直接帶著沈與求,搬進了鴻臚寺住。

  雖然沈與求沒有接受趙桓的意見,讓趙桓推薦入官,但還是一直被趙桓帶在身邊,隨時替趙桓處理一些文字工作,校對工作等等。

  用這個時代的官話來說,就是機宜文字,用趙桓熟悉的詞語來說,就是機要秘書,或者工作秘書、文書之類的,總之,就是在趙桓身邊,幫他處理文字文件,等等。

  在鴻臚寺裏,趙桓專門選了一個房間,作為自己的臨時辦公室,辦公室裏隻放了兩張書案,一張是趙桓的,另外一張,就是沈與求的。

  臥室就在辦公室旁邊一間,不過卻放了三張床,一張是趙桓的,一張是沈與求的,還有一張是劉全義的。

  而這幾天,趙桓作為宋遼談判宋國的負責人,卻一次都沒有召見過遼國使團,也沒有宴請過遼國使團的任何人,似乎是將遼國使團的事,給搞忘了一樣!

  甚至於,遼國使團,幾次通過都亭驛驛丞,以及館伴使楊學士之手,向趙桓表達了想要求見他的意思,但卻都被趙桓以各種借口,給拒絕了!

  等待來自於河東河北的,熟知契丹、女真番語的人才,是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趙桓卻是在整理和清點,宋遼兩國這一百多年來的各種國書、信函往來,年節通問時的文書紀要,接待契丹使臣的各種文字紀要,出使契丹的使臣,返回時,呈送大內禦覽的奏疏文本,撰寫的異域見聞等等。

  宋遼兩國自從檀淵之盟後,雙方睦鄰友好,也持續了有一百多年了,這一百多年裏,不管是皇帝壽誕,還是皇位交替,又或者是垂簾聽政的太後薨逝,甚至就連皇太子的冊封,有時候,對方都會派出使臣,前來通好問安,朝賀或者祭拜等等。

  遼國那邊,對於這些,有沒有專門的史官,進行記錄,趙桓不清楚,但是在大宋,外藩入覲,外使來賀,都有專門的史官,進行記錄。

  一百多年來,宋遼兩國之間的交往,光是大宋史官記錄的次數,就有兩百多次,差不多一半是契丹派人來的,還有一半是大宋向契丹派出使臣的。

  這些文字記錄,還有兩國之間的官方國書往來,以及出使契丹的使臣的見聞錄,跟契丹人有關的民間文字記錄等等,趙桓都讓人給找了出來,仔細地查閱了起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何才能夠做到知己知彼?

  趙桓沒有去過契丹,也不了解契丹的曆史、民族特性,他就隻能通過以前的這些文字記錄,盡可能多的增強他對契丹的了解和認識,以免在與契丹人的談判中,鬧出什麽笑話來。

  如果不是時間上不允許,而且趙桓現在也還沒那個能力的話,趙桓甚至想要了解到契丹皇室、王公大臣,最近在想些什麽,做些什麽。

  甚至於,連耶律延禧前兩天寵幸了哪個宮女,昨天晚上又睡在哪個嬪妃的帳中,諸如之類的消息,趙桓若是都能夠了解到,那就最好不過了!

  隻不過,趙桓現在還根本沒那個能力,他手上的情報組織,連東京城都還沒出呢,就更別說將觸手伸進遼國,伸到耶律延禧的後宮之中去了!

  當然,就算是在後世,那麽發達的科技條件下,也根本不可能徹底的掌握住一國首腦每時每刻的動靜,就更別說現在了!

  即便給了趙桓一整套後世的監控監聽設備,恐怕也根本不可能掌握到,耶律延禧昨天晚上睡在什麽地方,這麽精準的情報了!

  不過,掌握耶律延禧的行動路線,執行精確斬首計劃,卻還是有那個可能的!

  當然,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和條件,想要執行斬首計劃,那跟做夢,也沒多大的區別!

  而經過這幾天的查閱資料,翻看宋遼之間的國書往來,趙桓狠狠地惡補了一下契丹人的相關知識,對遼國,對契丹人,也終於有了一個大概,而且相對全麵的了解,和認識!

  而從京東、河東諸路抽調來的,精通契丹、女真番語的專業人才的到來,也讓趙桓終於可以鬆上一口氣,開始準備跟契丹人正式接觸和談判了!

  當然,在跟契丹人正式接觸和談判之前,趙桓還得先麵試一下,從京東、河東、河北等地抽調征用來的專業翻譯人才!

  鴻臚寺和都亭驛裏,其實並不是沒有精通契丹番語的人才,日常交流、翻譯什麽的,也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於,就連擔任館伴使的楊學士,也都對契丹語比較精通的,否則也不可能被選做契丹使團的館伴使,整日陪伴著契丹使團,在東京城裏轉悠了!

  不過,要與一個國家進行談判,區區幾個精通契丹番語的人才,是完全不夠的,要處理和翻譯的文字實在是太多了,絕對不是區區幾個人就能夠勝任的!

  即便是在後世,科技那麽發達的情況下,完全能夠做到同聲傳譯、同聲翻譯時,在重大的外交場合,外事會麵中,都還要配備專業的翻譯人員呢。

  而且還絕對不止一個!

  隻不過在新聞報道,或者報紙上露麵的,可能就坐在領導人身邊的那一個罷了,在他們的身後,卻絕對是一整個的翻譯團體!

  而且最主要的是,現在大宋跟契丹人接觸的比較多,但是對遼東崛起的女真人,接觸的還比較少,甚至還可以說完全不了解!

  趙桓真正需要的,其實還是精通和了解女真人,能夠進行女真番語翻譯的專業人才!

  畢竟,女真人,才是大宋未來真正的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