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滿山禽獸盡低頭
作者:石歡      更新:2021-07-14 19:20      字數:2911
  兩人就破廟中歇了一晚,楚楚似乎真的生氣了,自己去了牆角,手裏一直拿著劍。

  ??包拯再三致歉,她麵色才勉力緩和了一些,還說,如果包拯又非分之想,就不客氣了。

  ??包拯哪裏還敢招惹她,倒頭就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又是楚楚叫醒了包拯,兩人吃了些幹糧,繼續趕路。

  ??一路上不免風餐露宿,夜住曉行,包拯沒再對楚楚動過心思,而且經過了那夜之事後,楚楚幾天都沒怎麽理包拯,開口就罵他登徒子、色狼。

  ??其實楚楚有父命在身,而且也早已芳心暗許,並不是真的生氣,而是不想和包拯這麽快就發生關係。

  ??說到底,還是古代女子視貞潔如生命,任何人都不可以玷汙。

  ??她此刻隻希望,包拯在高中之後,能給自己一個名分,就知足了。

  ??包拯再一次領教了封建禮教之後,沒再冒犯於她,而且也真心給楚楚道了歉,楚楚這才表示原諒,兩人又重歸於好。

  ??經過八九天的長途跋涉,兩人終於踏入了大宋京都開封府的大門。

  ??繁華的古都,自是比廬州城熱鬧了百倍。

  ??包拯不禁有一種久違之感。畢竟,各種傳說中,開封府乃是包公的標配,也是包公流芳千古的裏程碑。

  ??除了包拯之外,進京趕考的學生也如同螞蟻一般,有高官子弟、販夫走卒、也有平民百姓,有上至六七十歲的老者,也有十七八歲的少年,各色人等,應有盡有,一個個都意氣風發。

  ??這算是大宋朝最開明之處了。

  ??才一進城,大街小巷,無不是對殿試的議論聲。

  ??走在喧嘩的街道上,才一會兒的功夫,包拯已聽到七八個北宋曆史上耳熟能詳、功臣名相的考生姓名。

  ??諸如文壇詞家宋祁、宋庠,後世赫赫有名的宰相文彥博、相三朝扶二主的名相韓琦。

  ??包拯其實對大宋朝的曆史,隻是一知半解,卻也知道這幾人都是曆史上的名臣,沒想到他們竟然是和自己一屆趕考的學子。

  ??宋祁、韓琦、文彥博等人均是文壇大家,功底深厚,包拯不禁有一絲後怕。

  ??這麽多能人競爭,他這個穿越者,想要高中,並不是那麽容易了。

  ??不過,現在所處的世界,已經和曆史脫軌。而且,有係統傍身,包拯還不至於退縮。

  ??不出意外的話,就算不名列三甲,中一個進士應該沒問題。

  ??而且,一切似乎是跟著《少年包青天》的情節走。

  ??很快,包拯和楚楚就和公孫策會合。

  ??公孫策似乎已經到了些時日,表示要先帶包拯去熟悉一下貢院,也就是殿試場所。

  ??貢院坐落在開封內城朱雀街東邊,三人到貢院的時候,已經聚攏了不少學子,正自吵鬧。

  ??三人走過去,才知道,原來是阮文浩、向天問等人,在右邊石柱子,用白布寫了一副上聯,侮辱南方仕子。

  ??東鳥西飛,遍地鳳凰難下足

  ??言語之間,透露著譏諷。

  ??而南方仕子卻一時間對不出下聯回擊,因此吵鬧。

  ??古代文人,均喜歡賣弄文采,彰顯己能。

  ??大宋定都開封之後,南方仕子一直很少高中,因此阮文浩才借此諷刺。

  ??“阮文浩,你的對聯也太多欺負人了吧!”公孫策心高氣傲,這明白這就是將南方仕子當成了鳥,而北方仕子卻成了高高在上的鳳凰,哪裏咽的下這口氣。當即站住來反駁。

  ??阮文浩一聲冷笑:“我並沒有侮辱你們的意思,你們自己要對號入座,我也沒辦法。”

  ??“阮兄,既然如此,包拯倒是有一副下聯。”

  ??包拯記得電視劇中似乎有這麽一出,而且恰好記得下聯內容,當即向楚楚使了個眼色。

  ??楚楚會意,展開輕功,取下右邊長輻,又輕輕落地,將白布展開。

  ??包拯取了手腕粗細的大毛筆,揮毫寫下下聯。

  ??南麟北走,全山禽獸盡低頭

  ??寫罷,楚楚又展開輕功,衣袂飄飄,飛上去,將下聯掛在右邊石柱上。

  ??南方仕子看罷,都拍手叫好,盡皆大笑。

  ??阮文浩和向天問不想,哪裏冒出一塊黑炭,竟然一出手就毫不留情,將他們比作而來禽獸,忍不住就要來打包拯。

  ??南北兩方自發形成了一個陣營,已經扭打在了一塊。

  ??正毆打之間,忽然後麵傳來一聲;“崔大人到。”

  ??一名身穿官府的中年男子下了轎攆,朝著貢院方向走來。

  ??眾人聽了,這才罷手,目光齊刷刷地看向走來之人。

  ??大多學子卻認得,此人正是這一屆的主考官——崔明衝!忙讓道兩旁,口稱:“崔大人。”

  ??“因何在貢院門前吵鬧?”崔明聰走過來,言行舉止均端端正正,器宇不凡,自帶一身正氣。

  ??阮文浩道:“南方仕子說我們是禽獸。”

  ??一邊也回道:“是你先侮辱咱們南方仕子的。”

  ??崔明聰已知端倪,抬頭看了一眼對聯,上聯雖然有些嘲諷之意,但下聯卻似乎有些過了頭,於是問道:“下聯是誰寫的。”

  ??“是學生包拯!”包拯主動站出來。

  ??“你就是包拯?”

  ??崔明聰顯得有些詫異,特意看了包拯一眼:“我早就聽說廬州有一個包拯,接連破了高麗太子案和天鴻書院案,又寫了一片策論,震動朝野,原來就是你。”

  ??聽到這裏,在場的仕子均看向包拯,沒想到他竟然名聲在外,連崔大人都認識,這小子究竟何德何能?

  ??就聽崔明衝繼續說道:“你們大家都是讀書人,馬上就要參加考試,將來很可能同朝為官,如今卻相互攻擊,有辱斯文,一點點小事都不能忍,將來如何為官?如何提朝廷效力。”

  ??受了一番義正言辭的批評,大家都各自離開了貢院。

  ??公孫策等仕子聽了這番話,內心受動,立誓要以崔明衝為楷模和典範。

  ??包拯深知崔明衝的為人,不置可否,在公孫策的陪同下,準備先去找客棧安頓下來。

  ??(求鮮花——求收藏——求鮮花——求收藏——求鮮花——求收藏——求鮮花——求收藏——求鮮花——)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