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尋找侉仡族
作者:石歡      更新:2021-07-14 19:20      字數:3130
  後山山洞的發現,瞬間攪得天鴻書院不寧。

  ??尤其在好事者的渲染之下,將山洞說成了一個禁地。

  ??進洞之人人人自危,生怕厲鬼索命,危機自身安全。

  ??尤其是碑上的詩文,仿佛就是詛咒之詞。

  ??無論是蒙放兄妹,還是十七年前的始作俑者,都不願意看到這一幕。

  ??血案的始作俑者楊企山和院士,他們均飽讀詩書,壓根不相信怪力亂神,知道事情一定沒那麽簡單,內中定然有人作怪。

  ??極有可能,侉仡族族人並沒有被全部滅口,而是已經潛伏在了他們身邊,這是最合理的解釋。

  ??他們當年犯下了滔天罪行,那衝天的火光,曆曆在目,侉仡族人的哀嚎,猶如在耳。

  ??如果侉仡族還有活口,不是衝著他們而來又是為了什麽?

  ??而蒙放和常雨,也不願意看到布局過早敗露。

  ??精心布局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暗中行事,將一切引入鬼神之中,以此脫身。

  ??現在山洞“詛咒”之說,人盡皆知,若此時動手,“詛咒”之手,也就不攻自破。

  ??總會被人查出來。

  ??他並沒有忘記,身邊還有一個絕頂聰明的破案高手包拯。

  ??以包拯好事的性格,書院如果發生案子,他定然會插手,也一定會找到破綻,蒙放自知很難全身而退。

  ??但,深仇大恨未報,仇人已有三人出現在眼前,他不想再忍受十幾年以來的煎熬和痛苦,哪怕有一天被人查出來,他也情願赴死。

  ??此時的蒙放,恨不得將奸賊挫骨揚灰,臉上殺意橫生,目光深寒凶狠,仿佛森羅殿上的閻羅王,攝人心魄。

  ??豔陽高照,廬州城玄武街上,人群熙攘,不少販夫走卒三三兩兩,聚攏一塊,對天鴻書院後山山洞的“詛咒”,正樂此不疲,津津樂道。

  ??沒有人留意到,一個披頭散發、穿著破爛、手拄拐杖的瞎子,正駐足凝聽,顯得對此事極是感興趣。

  ??尤其是聽到“山上山,白山抱千翠;水中水,黑水擁萬紅”一句,更是神色一凜。

  ??隻見那瞎子眉頭皺了一皺,很快消失在人群中,絲毫沒有人留意到他。

  ??廬州府衙!

  ??公孫策正翻閱書籍,像是再查找什麽?

  ??當看到楊企山大學士,曾是廬州知府之時,臉上微微變色。

  ??卻也不明白,包拯要他查楊大學士的官曆做什麽,木都統和他會麵又這說明了什麽?

  ??“不行,我得找包拯問個明白。”

  ??公孫策好奇心泛濫,放下書本,關了房門。

  ??可到青天藥廬的時候,發現包拯根本就沒有回來,包母也表示,自從去了書院之後,就沒回來了。

  ??包母和公孫策都不由得擔心起來包拯的安危來。

  ??畢竟,包拯替府衙斷了不少案子,肯定會得罪很多人。

  ??廬州城東十裏外,一處荒郊野嶺中,一男一女跋山涉水,徒步在幽靜的小道之上。

  ??青年身後,少女氣喘籲籲,額頭上汗如雨豆。

  ??他們不是別人,正是包拯和常雨。

  ??“包大哥,歇會吧,我實在走不動了!”常雨累得就地做了下來。

  ??“那就歇一會再走。”

  ??包拯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去尋找侉仡族部落的故地。

  ??凡事需要證據,想要徹底讓元凶伏法,就必須找出足夠的證據。

  ??時隔十七年,當年的血案早已長埋黃土,知道事情始末的隻有蒙放,而常雨當時隻有兩歲,不記事。

  ??即便如此,蒙放也拿不出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當年的殺人凶手,否則,也不會選擇孤身複仇。

  ??這一趟,包拯是非去不可。

  ??侉仡族故居當年被一把大火燒成了灰燼,早已滄海桑田,這是包拯叫上常雨的原因。

  ??常雨很也樂意奉陪,她倒並不指望包拯能查出什麽蛛絲馬跡,為侉仡族主人伸冤,純粹是為了能和包拯單獨在一起。

  ??其實,在包拯約她的時候,常雨就表現得很詫異,無緣無故,包拯要去找侉仡族的故居做什麽?

  ??而且,他又是怎麽知道侉仡族這個部落的?

  ??侉仡族乃是一個極小的部落,坐落在廬州城二十裏之外一個僻靜山穀中,極少和外人來往。

  ??就算廬州人,也鮮有人知侉仡族所在。

  ??加上時隔十七年,侉仡族已滄海桑田,成為了曆史,更加不會有人關心了。

  ??常雨憋著一肚子的震驚和疑惑,終於忍不住問道:“包大哥,你怎麽突然想到要去尋找侉仡族?我怎麽沒聽說過這個民族?”

  ??包拯頓了頓,笑道:“侉仡族是一個很小的部落,曾經在書上看到過有關侉仡族的記載。書上說侉仡族人總共才一千多人,他們自給自足,不與外界往來,很少有人知道。隻是在十七年前,忽然神秘消失,我好奇,想去看一看。”

  ??“神秘消失?想必是遷移了吧!”

  ??“沒這麽簡單。”包拯故作鄭重道,“一個部落,世代沿襲的地方,怎麽會無緣無故的遷移?而且《縣誌》中,並沒有關於他們遷徙到何處的記載。”

  ??常雨心中越發不安起來,道:“包大哥,你真要去管這個無人問津的陳年舊事嗎?都過去這麽久了,咱們也未必能找到那裏。”

  ??看了看常雨那捉摸不透的臉龐,包拯再次鄭重道:“常雨,有件事我沒告訴你,其實天鴻書院後山山洞中所謂的詛咒,以及那首詩,都是關於侉仡族的。”

  ??“啊!”常雨吃了一驚,“外麵不是流傳說,那是詛咒嗎?和侉仡族有什麽關係?”

  ??“因為《縣誌》裏麵記載,那首詩乃是侉仡族的寶藏,既然有寶藏,侉仡族人為何還遷徙?”

  ??其實這是為了騙常雨杜撰出來的,《縣誌》裏跟本沒有侉仡族寶藏的記載。

  ??果然,聽到這裏,常雨臉上變得忽明忽暗,花容失色,半晌都說不出話來,顯是被嚇住了。

  ??良久之後,常雨才掩飾道:“包大哥,這是怎麽回事?這麽說,那不是什麽詛咒,而是有人故意為之。”

  ??“沒錯!”包拯斬釘截鐵的說道,又搖了搖頭,“不過,具體原因我也不清楚。”

  ??常雨聽罷,這才鬆了一口氣,蒼白的臉蛋漸漸恢複了血色。

  ??他知道以包拯的聰明才智,如此深究下去,十七年的血案也必定會重現天日。

  ??凶手伏法,固然是她所願。

  ??可話又說回來,乃兄蒙放已動了殺心,今晚就會對楊企山和院士動手。

  ??所謂殺人者死,絕非一句空話,大宋律法也不會法外施恩。

  ??哥哥殺了人,也難逃法網。

  書屋小說首發